-
1 # 失去的已經落幕
-
2 # 使用者7025857956224
《巴黎淘氣幫》是一部來自法國的兒童電影,這部電影吸引了很多的觀眾去觀看,把觀眾帶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如果不算比利時法語區的丁丁,永遠長不大的“小尼古拉”和“小王子”,可算是法國最著名的兒童文學形象。終於在他誕生的半個世紀後,這個繪本上活潑好動,總是有些怪點子的小學生被搬上銀幕,引來法華人再一次的懷舊熱潮。此部電影真人版的問世,影壇全明星陣容的友情出演,媒體爭相設專題報道,電影的大幅海報隨處可見,法華人似乎又回到了那無憂無慮的年代。 《淘氣包小尼古拉》的故事誕生於戰後,五十年代的法國,社會體系已經恢復,正在準備政治穩定後經濟騰飛的“黃金年代”。1959年3月29日出版的《西南部星期日報》上, 在此之後的六年裡,打著領帶,套著紅背心,身穿西裝小短褲的尼古拉,伴隨著讀者身邊,一同長大,幾乎每週都定期出現在報紙專欄裡。在柯西內和桑貝的整個合作生涯中,一共完成了兩百多個故事,出版社陸續結成五本書,幾十年來不斷的續寫重印,成就了與“小王子”齊名的兒童形象。沿著三代法華人的成長軌跡,小尼古拉和夥伴們的淘氣和善良,在兩位作者的筆下顯得真實不帶誇張,迅速在全世界範圍內擁有了無數粉絲。 因為形象太過深刻,如此熟悉的小尼古拉搬上熒幕,必須經得起千萬讀者的稽核。找個稱職的導演,靠譜的編劇,符合形象的演員,這仨關鍵一個都不能馬虎。電影版《小尼古拉》的導演人選,最終落到了洛朗。迪哈德身上,這位曾執導過《莫里哀情史》的賣座片導演身上。桑貝和安娜。柯西內也一直想把這部作品變成電影、電視或動畫形式,與更多的下一代見面。但要保持原汁原味並不容易,因為整部三卷本的《小尼古拉》都是由短片組成,每個故事不超過五頁,其中還包括了穿插的大小插圖,更適合拍成動畫集在早上播出。可以說,在畫插圖時,桑貝已經有了自己心中的電影場景,他的筆下,總是能精準的記錄整個故事中最精彩的瞬間。孩子們的歡騰,大人們的尷尬,就在同一個畫面裡,寥寥數筆勾勒出來。
回覆列表
電影《巴黎淘氣幫》是由勞倫·泰拉德執導的喜劇片,該片講述了小尼古拉因誤會爸爸媽媽生小弟弟而不要他,四處尋求幫助而衍生的小故事。
《巴黎淘氣幫》觀後感(一)
如今中國的二胎家庭逐漸增加,一個家庭兩個孩子已經是很普遍的現象了。但是仍然會有老大不想要老二出生的情況,因此對父母提出抗議,或者採取抗議行動。《巴黎淘氣幫》雖然是一部美國電影,但是同樣涉及到二胎,讓小主人公因此腦洞大開,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不滿。
在劇情方面,《巴黎淘氣幫》中的父母並不是真的想要二胎。他們只是在與上司的交談中,透過細枝末節的交流,讓小尼古拉以不同的思考方式,得出了父母想要生二胎卻不想要他的結論。尼古拉找自己的小夥伴出主意,大家想出了各種辦法,既荒謬又搞笑,也算是腦洞大開的奇異思路了。
導演勞倫·泰拉德透過對小尼古拉這個角色的瞭解和定位,對漫畫原著進行剖析和解讀,刪減了很多情節,既要保證故事的連續性,又不過於拉雜,讓整體劇情保持連續和流暢的思路。勞倫選擇了從小尼古拉的視角,以童真的語言來表述,以勾起觀眾對童年最為純真的懷念。他比較有名的電影作品是《莫里哀情史》,為他贏得了法國凱撒獎的提名。
馬克西姆·戈達爾飾演小尼古拉,無論身材,還是長相,都與漫畫極為相似,他的特色鏡頭就是紅色背心、藍色短襪,經典的帥氣小男孩形象。這也是一個時代的象徵,以電影的方式表達對一個時代的懷念。馬克西姆雖然初次演戲,他的適應力卻很強,很快就能上道,而且非常執著,在表演時不怕吃苦,這種精神對小演員來說很難得。
凱德·麥拉德飾演小尼古拉的爸爸,瓦萊麗·勒梅西埃則飾演他的媽媽,兩人都是老派演員。而媽媽這個角色形象就是以瓦萊麗·勒梅西為原型塑造,讓她比較容易進入表演狀態。而凱德·麥拉德的演技已經比較成熟,也非常適合塑造爸爸的角色形象。在《我很好,別擔心》中,他就以出色的演技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從影片的視覺效果來看,《巴黎淘氣幫》所展現的鏡頭畫面感很強,在臺詞的設計上也比較簡單,符合兒童童言無忌的特點,也充分表現了兒童純真的個性。這部影片的經典之外就在於,它成功觸動了觀眾的內心,引發了觀眾對童年的純真回憶。每個人都會有關於童年的回憶,純真而美好。
《巴黎淘氣幫》觀後感(二)
《巴黎淘氣幫》是法國導演勞倫.泰拉德的作品,典型的輕喜劇。電影主要講述了小主人公尼古拉在年少時期懵懂狀態下誤以為父母要將自己扔到森林而做出的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防範措施。全片以這個矛盾點為主線,同時穿插了各種孩童時光能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兒。有班上成績好,但又愛打小報告的學生;有初次遇到有好感女孩兒的尷尬;有一群力挺自己的小哥們兒。把童年的那種感受,那種懵懂,那種執著,都深刻的透過一件件小事描寫了出來。
本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當一群孩子們為了湊錢時,所想到的一切辦法和之後的遭遇。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們能想到的湊錢辦法也是有忽悠人的性質在裡面,說簡單點,也就是騙錢。但是我們能看到孩子們湊錢的出發點是天真可愛的,所以沒有感覺到噁心憎恨。當小朋友排起了長龍在買能使力量變大的湯時,也不難讓我們想到,在這個社會中,又有多少像這樣騙取愚昧之人的事件發生,我想作者在這裡也是要諷刺當今社會上的不公吧。
還有尼古拉的媽媽為了迎接部長一家人的到來所刻意想提高自己的品味和氣質,反而被自己天生的難以隱藏的緊張慌亂所撕的粉碎。最後是因為過馬路時,尼古拉爸爸不禁意的保護了部長,獲得了部長內心的好感,是啊,人活的真實一些反而是最受歡迎的。尼古拉最後說:他以後的目標是要讓人發笑。可以看出,尼古拉的生活經常因為一些巧合和一些不如意的反轉,而搞的一團糟。
但是,他們的生活卻能使我們發笑,因為平淡的人生需要這樣一些波折來點綴。但當我們遇到了生活當中糟糕的事情,卻暴跳如雷,所以如果我們能像看電影一樣,以第三視角的方式來看待自己的人生,絕對別有一番領悟。本片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喜劇細節,細細的品味都能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這是影響了一整代法華人的“小尼古拉”誤以為爸爸媽媽要生小弟弟而將棄其於森林中,與性格各異的小夥伴一同尋求解決方法。當然,爸爸媽媽並沒有要生小弟弟,更沒有不要小尼古拉,這一切都是他“一本正經的幻想”。
孩子們的想法純真至極,為了保全小尼古拉在家中的地位,小夥伴們七嘴八舌的貢獻計策,無論是送媽媽鮮花,還是大掃除,都是每一個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想要“討好”媽媽所做過的最真實的事情,當然有可能還包括為下班的媽媽拿拖鞋,晚餐後夠著水池去洗碗……人人都是小尼古拉,都在欲有所求的時候做讓他人開心的事情。畢竟,他們只是一群一本正經的小大人們。所以買花遠遠不夠,大掃除又幾乎拆了家,但是他們不放棄實現自己最初的目標,只好繼續想辦法,比如請黑道大哥帶走即將到來的小弟弟。
這群十歲左右的孩子們,目標明確、互相幫助、積極思考、勇敢無畏……他們一本正經的做事,在成年人眼中看起來多數又是那麼的不正經。計劃一個又一個失敗,新計劃一個又一個崛起,每個小夥伴在這過程中都毫無保留的出手幫忙,他們所有人都像影片在最後,小尼古拉所表述的願望一樣:為了給大家帶來歡笑。每個人都曾是小尼古拉,生活這出惡作劇給我們帶了很多的煩擾,但只要我們不忘初心的一本正經下去,就可能真的會像小尼古拉一樣,收穫最最意料之外的幸福——他的littlesister!他給身邊人帶來的無盡歡笑!
《巴黎淘氣幫》觀後感(三):親情、友情、愛情齊了整部圍繞尼古拉的思緒展開,他從不想要弟弟而千方百計地想辦法到想要弟弟最後得了一個妹妹的搞笑結局。讓我看到了幾個點:1、一群忠肝義膽的好友陪伴,自己需要什麼,朋友就會想盡辦法的幫助,不論是五百法郎還是一輛汽車。2、父母對自己的愛,也許父母在某些方面表現出來的是不夠出色的,不夠世故的甚至有些拙劣,但父母終究是自己最親近的人,需要無條件地被愛。3、羞澀的表達,朦朧的愛情,看起來好像這種表達是讓觀眾喜歡的,他不浮誇不矯作,但是在現實世界裡,我想沒有人會喜歡這樣的人吧,因為生活在現實世界的我們是聽不到畫外音的。總之,這是一部真正純淨輕鬆的片子,可以給你繁忙的生活放慢一點匆忙的腳步,充盈一絲青草的香氣。
《巴黎淘氣幫》觀後感(四):溫暖治癒,想想自己的童年也曾精彩,白種人小男孩自帶萌屬性,穿著小西裝在一起調皮搗蛋,氣的老師說不出話,當小朋友們圍住病後返校的老師,又被萌得不要不要的。拋開這群可愛的小演員們,從劇情來說,影片從一個孩子的角度,呈現出了冰山一角複雜糾結的成人世界,也不禁讓我們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影片最後有個小反轉,結尾和開頭呼應,給出我們最後的答案。或許,每個大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小孩,每個小孩心中都住著一個希望為大家帶來快樂的小天使。等將來有了小孩,一定帶Ta一起重溫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