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豫億探索發現

    此語出自顧炎武《日知錄》:“是故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因此,首先要知道保天下,然後才知道保國家。保國家,是位居國君和大臣的那些統治者所 要考慮的;保天下,即使是地位低賤的普通百姓都有責任。

    在這段話中,顧 炎武把“保國家”與“保天下”分開了。顧炎武所謂的“保國家”,與人們今日理解的“保國家”意義相同;那麼他所說的“保天下”是何意呢?據筆者理 解,乃指的是保護仁義。顧炎武認為“人與人之間不講仁義了,這天下就消亡 了”。後來梁啟超在他寫的《無聊消遣》中把顧炎武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提煉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此後,這八個字就作為成 語廣泛傳開了。其中的“天下”,與在《日知錄》中的“天下”意義有所發 展,改指國家,“匹夫”指平民百姓,全語的意義為“國家興亡大事,每個普通人都有責任”。用例如《晚清文學叢鈔。王蘊章〈碧血花〉》:“只是時艱 若此,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郎君還當以國事為念哩。”此中的“天下興亡” 就與“國事”並列了。《暴風雨前》第三部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不就是田老兄剛才說的革命人人有份嗎?”兩文中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均是。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相近的說法還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國 之興亡,匹夫有責”“國之存亡,匹夫有責”。

    用例依次是京劇《將相和》第五場:“國家大事,卑人不該開口。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今有一言,不知 當講不當講?”《晚清文學叢鈔。玉瑟齋主人〈血海花〉》:“古人有言:國 之興亡,匹夫有貴。我等亦是國民一份子,自當擔起這條擔子,各自努力。”《民國通俗演義》第九十七回:“至若國之存亡,匹夫有責……雖在田野(未 在朝廷做官)苟有可以達統一和平之目的,而盡國民一分子之義務者,唯力是視,不敢辭也。

  • 2 # 河山入夢

    位卑未敢忘憂國!

    中華民族歷史上從來不乏胸懷天下的愛國志士。與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意思相近的名人名言和典故很多。 其中比較典型的,還有南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陸游寫的“位卑未敢忘憂國”。

    公元1176年,陸游被免去官職,移居成都。在患病期間寫下《病起書懷》: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詩人一生坎坷,官場失意,壯志難酬,但直至年老體衰,仍然心繫天下。民族興衰,國家安危,是他詩作的永恆主題。詩中“位卑未敢忘憂國”一句,已成為後世無數憂國憂民的忠貞之士用以自警自勵的名言。

    “位卑未敢忘憂國”,是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的體現。在這個精神之下,中華民族產生了強大的凝聚力。無論什麼樣兇惡的敵人都無法戰勝我們。近代以來,特別是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之後,西方列強憑著船尖利炮,多次侵略並企圖肢解中國,但面對華人民英勇頑強的抵抗,直到百年後抗日戰爭勝利結束,沒有一個侵略者最終能夠得逞。

    “位卑未敢忘憂國”,是報效祖國神聖職責的體現。所有人不論富貴貧賤,地位高低,權力輕重,在關鍵時刻,都能夠以國為家,忠於職守,為祖國傾心盡力,樂於奉獻,勇於犧牲。抗日戰爭時期,川軍出征,士兵王建堂的父親王者成贈送給他一面“死字旗”,旗的正中寫著一個斗大而蒼勁有力的“死”字。“死”字右邊寫的是:“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只願你在民族分上盡忠。”左邊是:“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一個最普通的中國老百姓,在國有難時,大義凜然,體現了最偉大的犧牲精神。

    “位卑未敢忘憂國”,是崇高人生價值觀的體現。有了這種價值觀,我們就有了更加寬闊的胸懷,更加遠大的目光,會把自己生活中每一個具體的細節,都與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絡在一起。我們大家都熟悉的雷鋒,是一個普通的解放軍戰士,但他同時又是最典型的愛國主義英雄。他每天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想到國家,想到人民。他艱苦樸素,平時對自己一分錢也捨不得花,連襪子破了都補了又補,但當國家經濟困難,人民生活困難時,他卻毫不猶豫地傾其所有,捐錢捐物。

    “位卑未敢忘憂國”, 閃耀著中華民族魂的燦爛光芒,過去、現在以至將來,都將激勵我們以身許國,精忠報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英勇奮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搞辦公室衛生有什麼標準和技巧?怎麼把辦公室衛生弄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