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琉火箬螢
-
2 # 籃球大喇叭
羅馬歷史就可以看成是一個名字叫‘羅馬’的集團公司的歷史。長老院就是董事會,執政官就是CEO。權力屬於董事會,CEO就是辦事跑腿的!但是後來CEO權力越來越大!慢慢把董事會架空了!CEO就變成了控股主席。。之後公司老總覺得業務太多不好管理。就把公司業務整理成兩大塊!設了兩個子公司!集團主席兼職一個子公司Quattroporte就是東羅馬皇帝,另一個子公司也有一個Quattroporte。兩個子公司財政獨立自負盈虧。但是依然屬於一個總公司‘羅馬’。後來西方子公司被黑社會騷擾搞破產了!但是總公司‘羅馬’一直都在。所以歷史上從來就沒有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這都是後人強加於人的!自始至終只有一個羅馬。他們只是羅馬下面的自治管區罷了!歷史上在遷都之前羅馬城毫無疑問是中心!但是後來遷都去了君士坦丁堡!那麼君士坦丁堡就是中心!再後來多帝共治。但是毫無疑問的是君士坦丁堡所在的東羅馬才是法理正統!只不過在後世教廷和蠻族後裔國家強大的影響下西羅馬被大大抬高了!同時東羅馬被貶低成拜占庭。
-
3 # 三觀粉碎機
因為老皇帝生了兩個兒子,然後死的時候叫他們各管一邊,於是羅馬帝國就一分二了,這就是古羅馬為什麼會分裂的原因。是不是超級簡單好理解?當然,我們回答問題要回答全,關於為什麼會分裂而相安無事,這事就說來話長了,畢竟在華人的歷史認知裡面,就算親兄弟也是沒有你一半我一半的概念的,只有你為王我亡,或者我為王你亡兩個選項。
根據歷史記載,公元前510年的時候,羅馬人驅逐了前暴君國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結束羅馬王政時代,建立了一個國家由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這種三權分立組成的政體,也就是羅馬共和國。公元前27年,當時軍事實力最強的貴族蓋烏斯·屋大維利用政治手段成為元老院首席元首,此時的羅馬共和國已經名存實亡,因為屋大維幾乎大權獨攬。也就是進入了羅馬帝國時代。
公元293年,由於當時的羅馬地域遼闊,所以不斷受到周邊民族的進攻,為了穩固統治,當時的奧古斯都(皇帝)戴克裡先結局了獨裁統治,把帝國一分為四,共同鎮守羅馬帝國的四個方位,四人地位平等,也就是四帝共治。當然了,四個人分一塊蛋糕怎麼可以呢,所以到了公元324年,大名鼎鼎的的君士坦丁一世又從新統一了羅馬。但是有些東西是想不到的,公元395年,當時的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學著戴克裡先的辦法,為了抵禦外族把羅馬帝國分別封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霍諾留分到了以君士但丁堡(伊斯坦布林)為國都的東羅馬,也就是拜占庭帝國;分給阿卡迪烏斯以梅蒂奧拉努(義大利米蘭)為首都的西羅馬。
而關於東羅馬和西羅馬的差異那就大了去了,比如東羅馬的國教是東正教,以羅馬人、希臘人、斯拉夫人和亞美尼亞人為主。西羅馬則是天主教,以羅馬人、高盧人、凱爾特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為主。再者,西羅馬剛一建立的時候就遭到了歌德人的入侵,並於公元476年被日耳曼首領奧多亞塞滅亡,如果從公元286年的四帝共治時代有西羅馬概念起算西羅馬,其國運不過只有190年;從公元395年算,則只有可憐的81年。
而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就牛逼多了,作為對世界歷史影響至深的國家,文藝復興運動便是由他所引發的,並且他一共歷經12朝,93位皇帝並於公元1453年被奧斯曼土耳其的第七代君主穆罕默德二世滅亡。反正在西羅馬面前,和東羅馬相比,就好像螢火與日月之輝吧。
-
4 # 在野武將
最簡單說,帝國過於龐大,自然就有了多個政治中心,需要多個執政者;同時,以義大利為中心的拉丁語世界和以希臘為中心的希臘語世界,二者語言不同,宗教、文化、觀念、社會結構上也有很大的差異,二者漸行漸遠。
如果要展開的話,很多人對羅馬帝國及其分裂有很深的誤解。
我們閱讀外國史的時候,下意識會有一個習慣,就是用中國史的框架範疇,來理解外國史。比如說我們有北魏,如果東西各有一個皇帝了,這就是分裂了,就分裂成東魏和西魏了,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政權的。然而,用這種方式來理解羅馬帝國,就會有很大問題了。羅馬的皇帝和中國的皇帝不是一回事;這樣一來,東西各有一個皇帝,其意義也會有很大的不同。
要說羅馬的制度,就要從所謂的羅馬共和國說起。共和國是一個簡便的說法,當然也不是今天意義上的共和國,正式的名稱就叫羅馬元老院與人民,縮寫就是我們熟悉的SPQR。這是說,這個政體他不是由國王統治的,是大家一起決策的,決策要有機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元老院和羅馬人民大會。當然還有一些其他機構,這些機構運作起來,制定法律,產生各個職能官員,等等。
平時大家商量事情,更換官員,但到了戰時,可能就會有問題。如果仗打到一半,執政官突然換掉了,對國家會產生很大的打擊。所以有一種特殊的職官,可以叫全權執政官(過去也叫戰事獨裁官),就是說戰爭期間他一個人負責了——可以叫平章軍國大事。這個官職不常設,仗打完就收回。既保證了戰爭期間高效決策,也避免一個人獨裁做大。
可是,後來就有了一個人改變了遊戲規則,這個人就是尤里烏斯·凱撒。凱撒做上了全權執政官以後,一任接著一任,最後索性要求元老院投票透過決議,授予他“永恆全權執政官”,這樣一來,他其實就壟斷了羅馬的執政權了。
到了屋大維的時候,他把其他人打趴下以後,也大權在握了。他也和元老院討價還價,但還是放棄了“永恆全權執政官”這個頭銜。最後元老院封他大元帥、凱撒、神之子,還有奧古斯都(偉大的人),第一元老等等。這樣一來,舊的共和國的格局就徹底改變了。屋大維把大元帥作為他最主要的頭銜,又因為大元帥也翻譯成皇帝,所以出於方便,我們就叫他羅馬皇帝了,我們說羅馬進入帝國時代了。但這裡必須強調,人家的大元帥-皇帝,和中國歷史上的天子-皇帝是很不一樣的。至少,元老院一直都在,元老院授予了屋大維大元帥(皇帝)頭銜,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不是什麼委員會授予的。
最重要的是,無論如何,沒有任何法律規定只能有一個大元帥。可以有一個,也可以有幾個。東邊一個、西邊一個算什麼,理論上,只要元老院願意,想設定幾個就幾個。各個大區有了自己的最高長官,或者叫大元帥,或者叫凱撒,那用我們今天的話說,羅馬就分裂了。但對於當時的羅馬人來說,這首先是權力的分割,而不是帝國的分裂——帝國,也就是他們的政體,依然是一個整體。一定要說分裂的話,也是統治集團內部的分裂,因此內戰開始了。
回覆列表
公元三世紀後期,羅馬皇帝戴克裡先引入了四頭制的制度來更有效地管理龐大的羅馬帝國。他將整個帝國分為兩部分,在義大利和希臘各設立一個皇帝(稱奧古斯都),輔佐他們的各設一個副皇帝(稱凱撒)。
從而造成羅馬帝國東西文化發展不同,東部以希臘文化為主,西部以羅馬文化為主為分裂製造了條件。加上後期,東部經濟發展迅速於是羅馬帝國遷都到君士坦丁堡羅馬成了陪都。
君士坦丁大帝和“叛教者”尤利安(324~363年)遷都拜佔廷後重新統一羅馬,但是在狄奧多西一世在395年過世後又把帝國分割分別給兩個兒子繼承羅馬再次分裂。西羅馬後期被蠻族入侵滅亡,東特人狄奧多里克奪取政權。並得到東羅馬皇帝冊封為義大利國王。
西羅馬和東羅馬都以基督教為國教。不同的是由於地理和人文差異。西羅馬逐步發展為天主教,東羅馬發展為東正教。
文化上西羅馬幾乎故步自封,而東羅馬則吸收了希臘文明而希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