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寶馬香車
-
2 # 享受看球
泰山保衛戰背後,俱樂部更名到底改變了什麼?這個問題很好,有許多事情,我們不能只看表面,不能只聽他們說的有多好,而是要看有什麼作用,有沒有效果。
足協新政中,限薪得到了大多數俱樂部的反對,金元足球退潮,平民球隊越來越多。
但是中姓名去企業化幾乎遭到了大多數俱樂部的反對,不客氣的說,是所有俱樂部的反對。
本來投資足球對投資人來說,更多是一種情懷和責任,當然也有企業的廣告效應,無利可圖的任何投資都不會長久。
所以之前俱樂部都是以投資方企業為俱樂部名稱,現在要求中性化,去企業化,那麼想用球隊名來發揮廣告作用的投資者來說,已經沒有意義了。所以他們反對還是有自己的考慮的。
還是說到題目中的泰山保衛戰,泰山一詞,從職業化以來就伴隨著山東足球,不管是山東泰山還是濟南泰山,還是泰山將軍,還是魯能泰山,泰山始終是山東足球的象徵。
因此魯能泰山第一次申報的就是山東泰山,但是因為大股東濟南文旅集團有一家參股企業“泰山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帶有泰山二字,因此足協稽核不透過。
濟南文旅效率很高,第一時間做出反應,那就是讓公司改名,俱樂部則必須是泰山俱樂部。
最後成功的打贏了泰山保衛戰,魯能泰山改名為山東泰山!
那麼這次改名,到底誰是勝利者。表面看來是足協,他們成功的實現了預期目的。
俱樂部看起來是輸家,無法透過俱樂部球隊名稱實現廣告價值了。但是作為一傢俱樂部投資人,在球迷心裡是不可能忘記的,就如同一說到廣州隊那就是恆大的,廣州城就是富力集團,泰山就是濟南文旅、魯能集團、國家電網。
關鍵是透過改名對中國足球有什麼作用,能幫助中國足球衝出亞洲走向世界?改了名,就能參加卡達世界盃了?
所以說,一個決策是否正確,關鍵看他的出發的和最後的實際效果,而不是想當然的拍腦袋決策!
所以,就改名來說,足協、俱樂部、球迷,甚至對中國足球來說都是輸家,沒有贏家!
-
3 # 筆評天下事
還是之前發表的觀點,足球從業者現在太把自己當回事了,改名與否對整個足球產業或者對整個中國社會的發展從長遠來看是百利而無一害,當前的足球俱樂部又有多少真正把足球當作一個產業來運營的?要麼是政治足球,要麼是坑害國有資產,要麼是洗錢的工具,帶來的結果就是中國足球二十年來的水平不斷下降,從亞洲一流到了亞洲不入流,足球水平沒有高,足球球員,足協,從業者等架子越來越高。又帶壞了社會風氣,帶歪了社會價值觀。曾經有一個著名的足球運動員說過一句話,“小時候學習不好,就去踢球了”,結果最後社會分配的價值反而比勤勞的教授,造衛星的專家收入等多,足球運動員沒有給人民帶來歡樂,反而一個個牛逼哄哄厲害的不得了。這是憑什麼?所以足球從業者不要在這裡瞎呻吟,現在就是要正本清源,從根子上殺一殺這股歪風邪氣,讓足球產業迴歸社會本質,說不準會給我們帶來驚喜呢,如果沒有,又有啥影響呢?
-
4 # 泡桐故鄉人
俱樂部更名是足協個別人拍著屁股決定的,口號是為了長遠發展,但不符合現在的中國足球環境。經營著的俱樂部無奈改名,沒有了廣告效應,失去了品牌價值,也就失去了玩足球的動力,靠情懷玩足球只不過是一種糊弄人的說辭,從而導致他們相當一部分在想著如何退出,目前退出俱樂部虧的會一塌糊塗,所以他們選擇慢慢退出,俱樂部更名將會改變足球生存的土壤,中國足球會越來越糟.
-
5 # 魏中華35
透過這次更名、體現了“文旅集團”雷厲風行的做事風格和效率,這是最難能可貴的!
面上看只是名字變了、從量變到質變是有過程的。質量的變化是最重要的、假以時日,你會從賽場上看到一支嶄新的“山東泰山足球隊”!
-
6 # 行者於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改變的是名字,不變的是“永遠的泰山隊”!
球隊名字無論叫什麼,不變的永遠是那抹“橙色”,那“一路追隨”!無論“成敗”永遠有一顆“冠軍心”!!“我們是泰山”球迷永遠愛的“泰山隊!”無論路多遠,我們“一路追隨”!
球隊是在成立於1956年的原山東隊基礎上建立起來的。1979年奪得第四屆全運會冠軍,這是山東足球第1個全國冠軍。進入80年代後連續3年奪得全國足球甲級聯賽亞軍。
93年山東泰山俱樂部正式成立,中間曾叫做山東泰山將軍隊。98年魯能接手球隊。提出“建設百年俱樂部”99年,桑特拉奇帶領球隊一路高歌猛進,在強手如雲的聯賽奪冠,並在當年的足協盃奪冠,首次獲得“雙冠王”。這是國內第一次有球隊在當賽季獲得“雙冠王”。04年球隊在主教練圖巴科維奇帶領下,差點奪得三冠王——聯賽第二,足協盃賽冠軍,中超杯賽冠軍。這是距離“三冠王”最近的一次。06年,球隊又一次奪得“雙冠王”。2020年,以“魯能名字”最後奪得一個足協盃冠軍,暫時的為“魯能時代”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99年雙冠王
04年差點三冠王。06年雙冠王。
歷任主教練
殷鐵生
金正南
桑特拉奇
可可維奇
鮑里斯
涅波姆尼亞奇
圖巴科維奇
伊萬科維奇
拉伊·馬季奇
巴博薩
滕卡特
吳金貴
安蒂奇
庫卡
曼諾
馬加特
李霄鵬
郝偉
-
7 # 思南路上的知了
中心思想:
1、徹底壓縮足球投資人的投機空間,短期打擊投資人積極性。
2、中性名後俱樂部的排他性減弱,包容性增強,有利於其他資本投資俱樂部。
3、迫使足球俱樂部改變舊的營銷模式,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
8 # 叔叔觀天下
足球俱樂部更名到底改變了什麼?其實說白了就是瞎折騰,尤其是在疫情嚴峻的今天,將極大地打擊投資人的積極性,影響中國足球事業的發展。
俱樂部更名的初衷是使名稱中性化,去企業化,出發點是好的,但時機不對!就中國足球行業目前的發展來看,水平相當低下,與國際頂級賽事無論是影響力還是技術等,都是差距非常巨大。目前願意投資足球事業,冠名球隊的企業,無一不是為了一種情懷和責任,當然這中間想要擴大企業的知名度,產生廣告效應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足協等主管部門想要急功近利地一刀切,在足球事業面臨困哪重重的情況下,短時間內去企業化,那絕對是得不償失,嚴重打擊投資人的投資積極性,對目前足球事業的發展百害而無一利。
俱樂部名稱該不該用企業作為冠名,從足球文化和事業的長遠發展來說,確實不應該。但是現在絕不是最好的時機。如果要去企業化,那必須是中國足球事業發展到一定水平的應運而為,發展到企業爭相去投資足球,發展到足球讓企業感覺高攀不起的時候,俱樂部更名完全就是水到渠成,誰都不敢反對。
但是現在,你看,更名政策出來後,基本上是所有的俱樂部一致牴觸,雖然最後胳膊拎不過大腿,但是毫無意義!
因此,還是希望足協等相關主管部門少一些折騰,多用些精力去發展青少年的培養,多為足球發展做點實事吧!否則中國足球將一如既往地成為全球的笑話!
-
9 # 柳芽兒穩穩
其實改名有點一刀切了,足協想學看待日本實行這個政策發展很好,想學日本J聯賽,實行中性化名稱,但是人家是從聯賽開始第一年就開始實行的這個政策,初衷是好的,但是生搬硬套,不知變通。
-
10 # 雲淡舷窗外
折騰,盡折騰這些沒用的東西。根據中國足協的意見,更名後的俱樂部全稱應當為“地域名+俱樂部名+足球俱樂部+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或其他)”的形式,簡稱採用全稱中的“地域名+俱樂部名”。不過,俱樂部名不得使用與俱樂部股東企業、實際控制人或關聯方相似、相近的發音或漢字。
這已經不是中國足球第一次要求俱樂部更名要中性化,而且還必須去企業化廣告化,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足球俱樂部改名已經玩過一次了,比如把青島隊改為青島海牛隊,到後來也就無疾而終了。具體時間我有點記不大清楚了,差不多就是這個時間。光改這些面上的東西,意義不大,也不能提高自己的實力。搞到最後還是糊弄上面,糊弄大眾,但就是糊弄不了足球規律。
足協馬上要抓的是培育足球人口,提升教練和球員技戰術水平,培育頑強拼搏的作風思想,像文身、留長髮這些個人瑣事,並不值得作為大事來抓,假如這些球員可以踢贏,我才不在乎他是不是長髮及腰,或者給自己身上面板正反兩面都文滿了身呢。
回覆列表
人沒有變,還是那一幫球員,場地沒有變,還是一樣的標準,教練員沒有變,投資者沒有變,變什麼了?
文字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