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山易人易學

    也可以不叫陰陽相合!

    當初倉頡造字的時候把男女和陰陽造成其他字相,也許就不叫陰陽男女了。

    關鍵是中國文字源於象形文字,比葫蘆畫瓢畫出來的,才有了現在看到的男女和陰陽四個字。

    同樣的道理,陰陽分屬,

    陽分:天,公,雄,男,剛。

    陰分:地,母,雌,女,柔。

    於是本來自然交合的兩個不知道是什麼?用文字寫出來成了:男女交合!

    陰陽所屬廣大悉備,動物有公母,有雌雄,植物亦有雌蕊雄蕊,都是自然而然。不僅僅是人才這樣!

  • 2 # 資料完善度低

    遠古的時候,古人類還沒發明文字。生活也就靠採摘野果和圍捕一些容易的小動物丶魚呀啥的。

    白天Sunny明媚,正是尋找食物活動時,這就有了“陽”的概念,用符號表示“一”,即“陽”;當太陽下山,夜晚來臨暗黑一片,沒有月光的時候更是伸手不見五指,這就有了“陰”的概念,用符號“_ _”表示即“陰”。白天,看得見易於躲避各種危害和風險。而夜晚,看不見風險和傷害大增,如受“夜行動物”的攻擊等等,所以有“明槍易躲丶暗箭難防”的經驗總結。

    遠古時候,人類知識十分有限,文字的發明和創造發展也有個相當慢長的過程。從”結繩記事”到創造符號刻在“樹上”丶“巖壁”上如上面的“__”表示”陽”和“_ _”表示“陰”(陰陽八卦由此而產生),模仿圖形匯畫,而後發展為“像形文字”,這就是“文字”的起源。

    古人只是借用了“陰陽”一詞來表達事物的不同屬性或性質而已。這鐘表述本就是人類初起還處於十分幼稚價段。

    隨人類社會發展,人類的活動能力越來越強,活動範圍也越來越廣和創造了“工具”,石器丶淘器、青銅、鐵器相繼出現和替代。知識積累越來越豐富,認知力也越來越強大。”文字”由簡單的匯畫,發展出像形文→甲骨文→金文等,到秦時統一文字才形成了“漢字”的基礎。詞彙的發展也同文字一樣,由簡單到複雜,從包含多意表達不確切到一詞一意表達確切完整這麼一個過程。

    今天的知識體系,與民國前都不可同日而語,更何況秦漢前之遠古人類。為什麼很多人就糾纏著“陰陽”不放呢?是“智商”問題,還是有別的歧途俺真搞不明白了。

    男人為陽表天,男人很Sunny麼?女人為”陰”表地,女人”陰毒”危險麼?我看腦子都有毛病,病的不輕。

  • 3 # 夢中晴雨

    人本身就是陰陽生物,就本具陰陽屬性,受陰陽的束縛,受五行的執行支配。生滅是自然規律,從那裡來還從那裡去。若能獨立自主,逆行者要做到天人合一,決不是輕而易舉的,九死一生,浴火重生,歸屬原有的陰陽屬性,具有個性彰顯。天人合一的境界僅是要經過的自身實踐,化作清濁自分,物體與精神的分合自如,是高階快樂的享受,也是陰陽相合依存的彼此。我理解有限,請各位老師指正。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腰椎怎麼一會這節痛一會那節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