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IO頑叔

    “寺”和“廟”的本意都是中 國的古代國家機構,最初和佛教、道教都沒有關係。

    “寺”最初是指國家的某種部門,比如“鴻臚寺”相當於現代的國家外交部;又比如“大理寺”,大致相當於現代國家檢察院和國家紀委的結合體。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到了漢明帝時期,從印度來了幾個傳播佛教的信徒,自稱是印度的國師。漢明帝心想,既然是他們國師級別的,應該在讓他們在中國也受到同樣的待遇。於是為了讓他們留在中國,就給他們特意成立了一個新的國家部門,叫“白馬寺”,功能是傳播佛法思想,進行著作翻譯,組織佛教活動等。於是,洛陽白馬寺就成了中國第一個佛寺。後來建立的佛寺都取白馬寺的“寺”這個字表明其佛教身份,逐漸“寺”就從國家機關變成了一種佛教的活動場所。其實,歷史上的佛寺相當於現在的大學,目的是普及教育。寺院定期有佛法的講座,是普及佛法及大眾共同修行的場所。佛寺裡面有藏經樓,所存圖書不單單佛教經典,儒家道家的經典都有收藏。王陽明、朱熹、范仲淹這些大儒以及很多讀書人都曾長時間在寺院裡掛單讀書。

    “廟”的話本來是指“皇帝的權威,透過祭天的儀式,得到了上天認可”,所以自古皇帝都有“廟號”。人們逐漸用“廟”這個字形容國家建立的用於“祭天”、“祭地”、“祭神”的建築物。漢文化的廟是依等級而來的,《禮記》中說:“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太廟”是帝王的祖廟,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廟。後來又引申為對祭拜各種“地區性神鬼靈”的建築物的稱呼,比如“城隍廟”、“龍王廟”、“土地廟”等。

  • 2 # 小胡上岸日記

    廟是中國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皇帝有太廟,民間有土地廟,龍王廟等等。而寺是古代的行政單位。比如大理寺,是主管考核官員的。鴻臚寺,是主管外交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鱔魚怎麼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