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301225150817
-
2 # 北京民俗
從娃娃抓起,練童子功還是很有必要的。
現在學校的義務教育和課外的各種培訓班,像彈琴、武術、書畫、下棋、讀經典之類的培訓班非常多。我始終覺得這個可以有,同時現在也是到了求精的時候了。一味的擴張,只能產生越來越離譜的結果。
舉個例子,我個人就是書法課的受益者。很久以前,當時北京的學校沒有幾個開設了書法課,我上的小學從三年級開始,學校就開始安排一週一次的書法課,還請了一位書法家老師教課。一堂課40分鐘,老師會講授每個字的筆畫寫法,注意要點,然後留下大部分時間讓學習寫字,每堂課只寫12個字,然後老師會把他認為寫的好的字,用紅圈在邊角圈一下。在學生寫大字的時候,他回安靜的坐在一旁,把提前選好的旋律安靜的中國古曲放出來,所有人都感覺很好。上了高年級還有硬筆書法的練習,都是寫古詩的。如果你對寫字感興趣,老師還會幫助指導你參賽。專心的孩子一定學有所成。我倒現在也一直很喜歡寫字,寫得倒不一定多好,但對書法和詩詞始終都有不一樣的情感,十分美妙。
這大概就叫薰陶。教育不一定要讓每個人都成名成家,也可能就是多找找興趣,多瞭解點有意思的東西。
現在從國家層面都很重視弘揚傳承傳統文化,保護非遺等等。
舉個例子,廣播體操在學生時代幾乎人人都做過,也叫“課間操”。上課間隙之間的運動,應該不算正經課。利用課間操的時間,目前很多學校都有開展,與傳統文化體育相關的活動內容。像一些武術類,有的已經成為地方特色的廣播體操,能有一代人來傳承,是件很好的事。前段時間,中國戲曲的一些經典的程式動作,和基本功也被改編成了京劇廣播操,包括雲手、亮相、單拉山膀、涮腰、飛腿、打拱、紮帶、四方步等動作,在電視戲曲頻道上演播。並得到京劇名家的讚賞: “戲曲藝術的推廣和傳播普及有很多種方式,過去我們把更多注意力都放在角兒、明星和演唱上,很少有人會真正去關注肢體表演這個體系,覺得這個門檻很高,練起來可能比演唱更難。”
這套戲曲廣播體操推出來以後,可以說是內外行都喜歡,這是一個很好的創意,運動與傳統文化相結合,趣味與傳承並存。就像風靡國內的各種健美操減肥一樣。
最重要的是,它沒有被扣上什麼課程的帽子,聽起來就很舒服。文化的教育有時候可能需要一些輕鬆的方式,正兒八經的地學起來,對每個人來說不現實,這不是全是培訓的問題,當然仔細學習本身沒錯!
-
3 # 書揚文化
首先感謝悟空問答的邀請,樓主所提問的問題“為發揚傳統文化,有沒有必要給學生們開類似的文化課”這個絕對是一個十分犀利的問題,在當今的社會,越來越提倡弘揚傳統文化,但是如何去做,怎麼來弘揚絕對是一個很難來把控的事情。在中國文化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其實歷朝歷代都是講前人的文化作為一種對社會感知的瞭解來慢慢的培養的,後人有責任為前人修史,對前人成果的尊敬,是中國文化傳承了這麼多年的一個內在動力,這也是為什麼清代滿族統治全國之後還是被漢族文化慢慢的同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就拿書法的教育來說吧,現在大家提倡寫毛筆字,但是很簡單的說,在當今的中小學中又有多少是真正能夠懂書法的來教授書法?基本都是些業餘愛好的老師來教授書法,他們對書法的理解程度和孩子們也差不多,如何談對於書法的傳承和教授?
雖然社會一直在呼籲,說缺少多少書法老師等等,但仍然每年有那麼多的畢業生都找不到工作,傳統文化的課可以開,這是好事,但誰來教?怎麼教?這是一個需要深刻反思和必須認真對待的事情。
回覆列表
謝謝悟空的邀請!個人認為有必要給學生開類似的文化課。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自身的素質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從小就應該讓他(她)們瞭解傳統文化, 藉以認識民族的根,自覺的關心傳統文化。發揚傳統文化不是走行式,學皮毛。要取精髓,去糟粕。要把對傳統文化的愛與自身的行動統一起來,不但自己要好好學習,還要把優秀的傳統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