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的《絕命詩》:
勞勞車馬未離鞍,
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
八千里外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
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熄,
諸君莫作等閒看。
一句“海外塵氛猶未熄”,李鴻章意在提醒朝臣們要警示這種現象;一句“諸君莫作等閒看”,是李鴻章拼盡最後一絲力氣的召喚,他召喚中國當時所有的仁人志士,希望他們能夠扛起自己的大旗,改變中國的命運。這個“諸君”不僅包括了朝廷上的臣子,比如奕劻,袁世凱,也包括了革命黨人孫中山,梁啟超!其實從李鴻章密見梁啟超就可以看出他對革命黨並非趕盡殺絕的態度了,大家的目的都是救中國,只是各自的方式不同,李鴻章是想依靠朝廷,袁世凱是想靠自己的獨裁,梁啟超想改良,而孫中山是革命。
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病逝於北京賢良寺。西歸前李鴻章忽然睜大眼睛,清淚滾出。老部下週馥問他:“老夫子,有何心思放不下,不忍去耶?”李鴻章“忽目張口動,欲語淚流”。周馥“以手抹其目,且抹且呼”,其目遂瞑,須臾氣絕,終年78歲。
李鴻章臨終把所有的心酸和期待都寫在了這首《絕命詩》裡,詩中隻字未提家事,心心念唸的只有國事,尤其是《絕命詩》的最後兩句則體現了李鴻章的強烈憂國憂民的情感。儘管《辛丑和約》已經簽訂,但是李鴻章很清楚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計劃還遠遠沒有結束,已知天命已盡的李鴻章在臨終前還是表達了自己對於後人的警示與希望。
可悲的是,李鴻章去世不到三十年,東鄰小國的鐵蹄就踏上了我們的國土。
忍辱負重,一生沉浮的李鴻章,他的《絕命詩》,令人感嘆,同時也令人深思。
李鴻章的《絕命詩》:
勞勞車馬未離鞍,
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
八千里外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
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熄,
諸君莫作等閒看。
一句“海外塵氛猶未熄”,李鴻章意在提醒朝臣們要警示這種現象;一句“諸君莫作等閒看”,是李鴻章拼盡最後一絲力氣的召喚,他召喚中國當時所有的仁人志士,希望他們能夠扛起自己的大旗,改變中國的命運。這個“諸君”不僅包括了朝廷上的臣子,比如奕劻,袁世凱,也包括了革命黨人孫中山,梁啟超!其實從李鴻章密見梁啟超就可以看出他對革命黨並非趕盡殺絕的態度了,大家的目的都是救中國,只是各自的方式不同,李鴻章是想依靠朝廷,袁世凱是想靠自己的獨裁,梁啟超想改良,而孫中山是革命。
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病逝於北京賢良寺。西歸前李鴻章忽然睜大眼睛,清淚滾出。老部下週馥問他:“老夫子,有何心思放不下,不忍去耶?”李鴻章“忽目張口動,欲語淚流”。周馥“以手抹其目,且抹且呼”,其目遂瞑,須臾氣絕,終年78歲。
李鴻章臨終把所有的心酸和期待都寫在了這首《絕命詩》裡,詩中隻字未提家事,心心念唸的只有國事,尤其是《絕命詩》的最後兩句則體現了李鴻章的強烈憂國憂民的情感。儘管《辛丑和約》已經簽訂,但是李鴻章很清楚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計劃還遠遠沒有結束,已知天命已盡的李鴻章在臨終前還是表達了自己對於後人的警示與希望。
可悲的是,李鴻章去世不到三十年,東鄰小國的鐵蹄就踏上了我們的國土。
忍辱負重,一生沉浮的李鴻章,他的《絕命詩》,令人感嘆,同時也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