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雙傑先生,有名滑稽演員、滑稽名家、雙字輩。滑稽戲雙字輩四座小山即吳雙藝、翁雙傑、童雙春和王雙慶;三座大山為姚慕雙、周柏春及袁一靈。
“親愛的同志們,你們好",熟悉的聲音,親切的身影,彷彿還在眼前,而熒幕上那位永遠微笑的主角卻已經離我們遠去。2014年1月6日,滑稽藝術家翁雙傑因病逝世,而他留給世間的微笑,將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路燈下的寶貝》是翁雙傑最具影響力的滑稽戲作品之一,但觀眾朋友可能不會想到,演繹這個活蹦亂跳的活寶時,翁雙傑已經55歲了。接受這個角色的時候,他是55歲。實足年齡55歲,而導演編劇要求他扮演一個18、19歲的待業青年,沒工作、一天到晚在路燈下面逛馬路,那麼根據他的條件是非常不夠的,因為他歸根結底是55歲的人,這個是科學的,來不得半點虛假,但是要他如何努力去縮短這個距離,要接近這個角色,當時他有一百三十斤,有點小肚子,根本不像個待業青年,他家人對他怎麼說,你是個小地主,你怎麼會是待業青年呢?他聽見了,挺刺耳的,他要改變這個小地主的面目,怎麼改變呢,130斤,他一邊減飯量,一邊跳繩,人家講跳繩可以緊縮肚子,連跳了幾個月,果真,130斤,降下來12斤,變118斤了,他倒挺開心。肚子呢有點縮排去,人也瘦了一點,但是導演還不滿足,他曾經跟他談過這個話,老翁啊,我和你排戲下來,你的演技,我是無可挑剔的,但是我最擔心的事是什麼呢,就是你的年齡關可能要過不去了,那麼他怎麼辦呢,他想出辦法了。
“笨鳥先飛”,九點鐘排戲,翁雙傑他每天七點多他去報到,幹什麼呢,他就去爬腳手架,他想自己爬了熟練了,閉上眼睛自己也能上去,自己也沒什麼恐懼心了。門房間的人也弄不懂了,翁老師,你為什麼每天這麼早來,他說,我來背劇本。他也沒和他們說,自己是來爬腳手架的,實際上他是來爬腳手架的。皇天不負苦心人,經過他一番努力下來,這個爬腳手架,他是得心應手,自己要怎麼樣就怎麼樣。爸來了,他一下就爬上去了,一會跳過這邊,一會跳過那邊,靈活得不得了,好像猴子山上的一隻小猴子。
蹦跳搖曳,是翁雙傑表演的最大特色,然而這個在舞臺上永遠歡樂的開心果,臺下卻有著一段催人淚下的辛酸故事。他三個月的時候,他在他媽媽肚子裡,他爸爸已經去世了,在海上出事情了,在他去世之後,他媽媽生長在一個封建的家庭裡,他奶奶很封建的,她不讓她回孃家,她總是哭哭啼啼,在翁雙傑他三歲的時候,她也去世了,他沒人照顧,爺爺奶奶把他送到孤兒院去,他奶奶看看不捨得,結果還是把他領出來了,但是和奶奶一起生活,有代溝的,她那麼大年紀,他那麼小,沒共同語言的,所以他小時候真是苦得不得了,他看到人家爸爸抱、媽媽背,看電影,出去買東西,他在門口看他們,自己為什麼沒有爸爸,沒有媽媽,所以他真是苦不堪言,所以以後的工作,他是勤勤懇懇地工作,特別是踏入文藝界,他們說你在文藝界,文藝界是個大染缸,不要把顏色染得不好。
在偶然機會當中,他碰到他兩個老夫子,姚慕雙、周柏春,他們是風度翩翩,出言吐語也比較高雅,一口流利的英文,這兩個人確實在當時是出類拔萃,那麼他自己毛遂自薦寫了一封信,熱情洋溢地寫了一封信,他希望做他們徒弟。那麼他這樣寫了一封信呢,有一天,他的兩位老夫子答覆他,說,你幾月幾號你到電臺來,當時還沒有電視臺,你到電臺來,這句話要70年之前了,那麼輪到他和他們攀談的時候,他們挺認真地聽他介紹身世,也挺認真聽他介紹怎樣嚮往滑稽,怎樣崇拜他們兩位的藝術,他們也被他講得蠻感動,也挺同情他的身世,同時他也向他們保證,他說,自己向兩位老師保證,自己要麼不參加,自己參加呢,自己肯定在滑稽界自己不情願當個小兵,自己一定要在滑稽界當個將軍,那麼他們就笑起來了,小傢伙,你口出狂言,要當個將軍,當個將軍這麼容易啊,那麼他當時也不知從哪裡來的膽子,就這樣衝口講出去了。
出生在封建家庭中的翁雙傑是不幸的,然而在藝術道路上,翁雙傑又是幸運的,因為他找到了一個溫暖的家,以姚慕雙、周柏春兩位恩師為家長的雙字輩大家庭。拜了先生以後呢,一邊是學藝,一邊也上電臺播音,那麼和幾個師兄弟在電臺上播音,倒也是挺一帆風順的,為什麼呢,因為電臺上沒人,你也沒什麼好難為情,那麼第一次呢,演出出洋相了。好不容易有一場演出,人家聯歡會,開心得不得了,那麼演什麼呢,當時比較喜歡“姚周”有一個《走麥城》,《關公走麥城》,這個節目說得挺好玩的,那麼他想學來試試看,結果踏出臺口,一看一嚇,下面一千多個頭,他想要命了,難為情,越是急,心就狂跳,手腳冰冷,話無從講起,要死,今天講些什麼,《走麥城》。好了,講,第一句講,第二句講,倒還順當,一跳,跳了十幾句,要死了,出洋相了,這下腳步大亂了,這個拉拉,那個拉拉,要20分鐘了,那怎麼辦,這20分鐘被他講了70幾個詞兒,東拉幾句,西拉幾句,像後來知道了,這個話應該是放在《拉黃包車》裡說的,這個話是應該放在《騙大餅》裡說的,他現在他肚子裡想好,所有每個的段子的噱頭都說了,他現在東拉一段西拉一段說了,說了人家仍然不笑,因為這沒頭沒腦的,所以第一天下來,他也不知道是怎麼下來的,他是到了後臺,呆若木雞,像傻子一樣,你幹嘛,他說,自己怎麼會下來,自己好像下不了臺了。他想我這個節目在電臺裡說了幾遍說得挺好的,怎麼會在臺上出洋相。唉,這個是必然經過。
翁雙傑的表演不僅得到了國內觀眾的喜愛,上世紀80年代,美國導演鮑勃霍甫為電影《通向中國之路》選演員時,也一眼相中了翁雙傑。當時歐陽山尊和他們來商量,我們表演什麼呢,有一百多國大使都是外華人,他們表演的獨腳戲,南方相聲都是南方話,他們不太會接受的,就動腦筋,他說老翁,你想想看,在以往的時候,他倒想起一個節目,他說自己和袁一靈有一個節目,叫《滿面春風》,他說自己為什麼要推薦這個節目,因為它動手性比較強,他們是做的理髮動作,下面看的人容易看懂,你們臺上在表演什麼,在表演理髮,是這樣一件事,那理髮當中產生許多幽默的東西。
最後翁雙傑與袁一靈、李青一同參加了《通向中國之路》的拍攝,三位滑稽藝術家幽默風趣的表演為影片增色不少,也把具有東方傳統特色的表演帶向了世界。
翁雙傑和小翁雙傑,
翁雙傑先生,有名滑稽演員、滑稽名家、雙字輩。滑稽戲雙字輩四座小山即吳雙藝、翁雙傑、童雙春和王雙慶;三座大山為姚慕雙、周柏春及袁一靈。
“親愛的同志們,你們好",熟悉的聲音,親切的身影,彷彿還在眼前,而熒幕上那位永遠微笑的主角卻已經離我們遠去。2014年1月6日,滑稽藝術家翁雙傑因病逝世,而他留給世間的微笑,將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路燈下的寶貝》是翁雙傑最具影響力的滑稽戲作品之一,但觀眾朋友可能不會想到,演繹這個活蹦亂跳的活寶時,翁雙傑已經55歲了。接受這個角色的時候,他是55歲。實足年齡55歲,而導演編劇要求他扮演一個18、19歲的待業青年,沒工作、一天到晚在路燈下面逛馬路,那麼根據他的條件是非常不夠的,因為他歸根結底是55歲的人,這個是科學的,來不得半點虛假,但是要他如何努力去縮短這個距離,要接近這個角色,當時他有一百三十斤,有點小肚子,根本不像個待業青年,他家人對他怎麼說,你是個小地主,你怎麼會是待業青年呢?他聽見了,挺刺耳的,他要改變這個小地主的面目,怎麼改變呢,130斤,他一邊減飯量,一邊跳繩,人家講跳繩可以緊縮肚子,連跳了幾個月,果真,130斤,降下來12斤,變118斤了,他倒挺開心。肚子呢有點縮排去,人也瘦了一點,但是導演還不滿足,他曾經跟他談過這個話,老翁啊,我和你排戲下來,你的演技,我是無可挑剔的,但是我最擔心的事是什麼呢,就是你的年齡關可能要過不去了,那麼他怎麼辦呢,他想出辦法了。
“笨鳥先飛”,九點鐘排戲,翁雙傑他每天七點多他去報到,幹什麼呢,他就去爬腳手架,他想自己爬了熟練了,閉上眼睛自己也能上去,自己也沒什麼恐懼心了。門房間的人也弄不懂了,翁老師,你為什麼每天這麼早來,他說,我來背劇本。他也沒和他們說,自己是來爬腳手架的,實際上他是來爬腳手架的。皇天不負苦心人,經過他一番努力下來,這個爬腳手架,他是得心應手,自己要怎麼樣就怎麼樣。爸來了,他一下就爬上去了,一會跳過這邊,一會跳過那邊,靈活得不得了,好像猴子山上的一隻小猴子。
蹦跳搖曳,是翁雙傑表演的最大特色,然而這個在舞臺上永遠歡樂的開心果,臺下卻有著一段催人淚下的辛酸故事。他三個月的時候,他在他媽媽肚子裡,他爸爸已經去世了,在海上出事情了,在他去世之後,他媽媽生長在一個封建的家庭裡,他奶奶很封建的,她不讓她回孃家,她總是哭哭啼啼,在翁雙傑他三歲的時候,她也去世了,他沒人照顧,爺爺奶奶把他送到孤兒院去,他奶奶看看不捨得,結果還是把他領出來了,但是和奶奶一起生活,有代溝的,她那麼大年紀,他那麼小,沒共同語言的,所以他小時候真是苦得不得了,他看到人家爸爸抱、媽媽背,看電影,出去買東西,他在門口看他們,自己為什麼沒有爸爸,沒有媽媽,所以他真是苦不堪言,所以以後的工作,他是勤勤懇懇地工作,特別是踏入文藝界,他們說你在文藝界,文藝界是個大染缸,不要把顏色染得不好。
在偶然機會當中,他碰到他兩個老夫子,姚慕雙、周柏春,他們是風度翩翩,出言吐語也比較高雅,一口流利的英文,這兩個人確實在當時是出類拔萃,那麼他自己毛遂自薦寫了一封信,熱情洋溢地寫了一封信,他希望做他們徒弟。那麼他這樣寫了一封信呢,有一天,他的兩位老夫子答覆他,說,你幾月幾號你到電臺來,當時還沒有電視臺,你到電臺來,這句話要70年之前了,那麼輪到他和他們攀談的時候,他們挺認真地聽他介紹身世,也挺認真聽他介紹怎樣嚮往滑稽,怎樣崇拜他們兩位的藝術,他們也被他講得蠻感動,也挺同情他的身世,同時他也向他們保證,他說,自己向兩位老師保證,自己要麼不參加,自己參加呢,自己肯定在滑稽界自己不情願當個小兵,自己一定要在滑稽界當個將軍,那麼他們就笑起來了,小傢伙,你口出狂言,要當個將軍,當個將軍這麼容易啊,那麼他當時也不知從哪裡來的膽子,就這樣衝口講出去了。
出生在封建家庭中的翁雙傑是不幸的,然而在藝術道路上,翁雙傑又是幸運的,因為他找到了一個溫暖的家,以姚慕雙、周柏春兩位恩師為家長的雙字輩大家庭。拜了先生以後呢,一邊是學藝,一邊也上電臺播音,那麼和幾個師兄弟在電臺上播音,倒也是挺一帆風順的,為什麼呢,因為電臺上沒人,你也沒什麼好難為情,那麼第一次呢,演出出洋相了。好不容易有一場演出,人家聯歡會,開心得不得了,那麼演什麼呢,當時比較喜歡“姚周”有一個《走麥城》,《關公走麥城》,這個節目說得挺好玩的,那麼他想學來試試看,結果踏出臺口,一看一嚇,下面一千多個頭,他想要命了,難為情,越是急,心就狂跳,手腳冰冷,話無從講起,要死,今天講些什麼,《走麥城》。好了,講,第一句講,第二句講,倒還順當,一跳,跳了十幾句,要死了,出洋相了,這下腳步大亂了,這個拉拉,那個拉拉,要20分鐘了,那怎麼辦,這20分鐘被他講了70幾個詞兒,東拉幾句,西拉幾句,像後來知道了,這個話應該是放在《拉黃包車》裡說的,這個話是應該放在《騙大餅》裡說的,他現在他肚子裡想好,所有每個的段子的噱頭都說了,他現在東拉一段西拉一段說了,說了人家仍然不笑,因為這沒頭沒腦的,所以第一天下來,他也不知道是怎麼下來的,他是到了後臺,呆若木雞,像傻子一樣,你幹嘛,他說,自己怎麼會下來,自己好像下不了臺了。他想我這個節目在電臺裡說了幾遍說得挺好的,怎麼會在臺上出洋相。唉,這個是必然經過。
翁雙傑的表演不僅得到了國內觀眾的喜愛,上世紀80年代,美國導演鮑勃霍甫為電影《通向中國之路》選演員時,也一眼相中了翁雙傑。當時歐陽山尊和他們來商量,我們表演什麼呢,有一百多國大使都是外華人,他們表演的獨腳戲,南方相聲都是南方話,他們不太會接受的,就動腦筋,他說老翁,你想想看,在以往的時候,他倒想起一個節目,他說自己和袁一靈有一個節目,叫《滿面春風》,他說自己為什麼要推薦這個節目,因為它動手性比較強,他們是做的理髮動作,下面看的人容易看懂,你們臺上在表演什麼,在表演理髮,是這樣一件事,那理髮當中產生許多幽默的東西。
最後翁雙傑與袁一靈、李青一同參加了《通向中國之路》的拍攝,三位滑稽藝術家幽默風趣的表演為影片增色不少,也把具有東方傳統特色的表演帶向了世界。
翁雙傑和小翁雙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