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束竹醉

    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殘忍生性製造了多種冤案,屠殺了數萬人,並且還是很多跟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功臣。

    很多人以為,朱元璋之所以如此,是與小時候的經歷有莫大的關係,其實有一部分關係,但是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朱元璋幼時,可以說具有一定的領袖氣質,敢為人先,並沒有表現出殘忍本性。小時候家裡窮,各種苛捐雜稅。為了生活父親只好帶領全家大小,來到廣平鄉孤莊。在一個名叫劉德的地主家打工。

    父親給人家耕地,朱元璋放牛。放牛的時候,小夥伴比較飢餓,為了滿足自己的小夥伴兒,兄弟們的需求,竟然將地主家的牛殺了,讓小夥伴們大飽一頓。出事時候,敢於承擔責任,。因此可以說朱元璋小時候並沒有露出兇殘的本性。

    後來發生瘟疫,父母相繼死去,為了生活不得不逃離他鄉,去皇覺寺,出家當了和尚。可是當和尚並不能解決吃飯問題,只能再次出去流浪,到處化齋乞討。這一走就是三年,在這三年期間見識了各種人文風情,積累了社會經驗。

    到最後,實在沒法生存,只能加入起義軍。在軍隊中,他逐漸的領悟到了做人的根本,或者說他意識到了人性的複雜。軍隊中受人排擠,並且每天都在過著刀尖上的生活。思想慢慢的發生了變化。其實,這也是人的本性,試想有誰還會在這種狀態下保持善良的本性呢。

    做了皇帝之後,自己兒時的夥伴成為大臣,可是他們知道朱元璋有幾斤幾兩,所以對朱元璋並不是特別的尊敬,這引起了朱元璋的害怕,如果自己突然不在了,兒子們肯定鬥不過與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所以還是先下手為強比較好,因此,為了朱家江山,朱元璋舉起屠刀,開啟殺戒。

  • 2 # 橘子貓66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皇帝中比較卓越的人物。其功勞在於統一全國,結束戰亂;鼓勵生產,興修水利;解放奴隸,消除腐敗,為明朝前期的繁榮安定局面奠定了基礎。個人覺得,朱元璋就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最真實的寫照。也不能說他殘忍吧,不過是身在其位,不得已為止,帝皇之術罷了。哪個上位者不是殺伐果斷之人。

  • 3 # 定襄小師

    眾所周知,一個人的成功總和兒時的經歷密不可分,元朝統治末期,出身於窮苦農民家庭的朱元璋,就是因為嚐盡世事的艱辛,才對他以後的人生道路產生重要的影響。

    可以說,打小經歷的艱苦生活對朱元璋的人生道路絕對是一種磨練,從給地主放羊、當和尚、乞討,這些社會底層人士才會經歷的悲苦生活的滋味他全嚐遍了,朱元璋深知,不能從根本上推翻腐朽的元帝國統治政權,他一生也不能擺脫這種痛苦命運的煎熬,這為他早早樹立起推翻元王朝統治的遠大目標堅定了信念。

    此後,他加入農民起義軍,勇敢地投入戰鬥,再到擁有自己的勢力,一步一個腳印,朝著人生的巔峰不斷邁進,在你死我活的戰爭中逐漸養成果斷、冷酷、殘忍的性格,不過這些都是針對他的敵人、競爭對手而言,總體來看,他還是位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

    當然,所有這一切,都是他兒時悲慘經歷的一種延伸,至於開疆拓土、建朝稱帝則是歷史選擇他的原因了。

  • 4 # lyw8986

    在家鄉,只剩朱元璋一人,年方十七歲,尚未成年,無計謀生,只得去當和尚。因朱元璋出生時身體弱,朱五四曾祈福於佛寺,一方面少了張吃飯的嘴,另外也希望佛祖保佑,當時母親極力反對,於是朱五四便只讓他在寺院記名,不想十七年後,朱元璋仍然是個和尚。

    朱元璋在寺院的時候侍候過高彬,掃過佛堂,也侍奉過各位師兄,但師傅師兄們並未交他過佛經,只不過把他當做奴隸罷了,有幾次朱元璋因日裡操勞,睡過了頭,誤了撞鐘上香,導致他被罰佛前長跪,為了有個安身之地,混口飯吃,只得忍氣吞聲,不作怨言。

    不久又出現了更為難堪的情況。由於連年來旱情不減,日益嚴重,主要靠出租土地收取地租和接受佈施的皇覺寺,最終儲備告罄——佃農逃荒相繼,寺中經濟來源減少,坐吃山空,已無力擔負僧眾的生活。寺中主持德祝法師無法可想,只得以“歲歉不足給眾食”為由遣散僧眾,讓他們去各自謀生。朱元璋亦在被遣之列,無家可歸,只得帶了木魚瓦缽,袈裟芒鞋,浪跡江湖隨緣募化去了。對於朱元璋來說,這更是一種新的體驗,為了活命,他先向南走到廬州,再往西走到固始、信陽,又往北走到汝州,往東折向陳州,經鹿邑、亳州,南下穎州,一路乞討,轉了一大圈子。

    回憶這一時期的生活,朱元璋曾道:眾個為計,雲水漂洋,我何作為,日五所長,依親自辱,仰天茫茫,即非可依,侶影相將。以淒涼的語錄記錄了這段萍蹤浪跡,尷尬無奈的生活,他得心情自然不會心如止水,沸騰二字足以說明一切。

    幾年流浪,朱元璋受盡白眼,閱盡世態炎涼,但同時也掌握了各種生活環境,以應付大千世界,在逆境中求生存,廣交朋友,難免沾染了江湖氣息。

    在流浪期間,他始終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和貧苦的農民廣泛接觸,更加深刻地瞭解民生疾苦。尤為重要的是,朱元璋從這些農民口中,直接或間接地接受了當時盛行於江淮各地的白蓮教教義和反元思潮的薰陶。幾年來的流浪生活,同時也鑄就了朱元璋堅強果決而又猜忌殘忍的性格,健全了他的體魄。至正八年,朱元璋返回皇覺寺,此時他身心成熟、機智圓融,年二十一歲。

  • 5 # 一縷清風00

    我個人覺得原因很多,總的來說就這三方面:

    1.朱元璋從小出生在窮苦人家,家裡的孩子很多,為了方便叫名就直接簡化名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來記名,朱元璋排行第八所以就叫朱重八,可以想象家裡是有多窮。

    2.朱元璋打小就給地主劉德放牛,這個劉德是非常貪婪,極度吝嗇之人,時不時還佔朱元璋的便宜,即使在父母死後懇求劉德能給塊土地埋葬父母都不肯,地主劉德那種奸詐卑鄙的表情在他心裡留下了仇恨的種子,所以朱元璋登基後對地主商人打擊也是最嚴厲的。

    3.朱元璋生於元朝末年,皇帝為了貪圖享樂年年加稅,底下的官員也是層層盤剝絲毫不在乎人民疾苦,百姓的死活,朱元璋的父母和幾個哥哥都在這種食不果腹的生活中慢慢餓死的,官吏的麻木不仁使朱元璋痛恨當官的人,後來稱帝之所以對當官的手段如此狠毒跟他小時候的這段經歷是分不開的

  • 6 # 14885143955

    歷史上的朱元璋,成就是主要的,在他統治三十年,大力發展農業,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種植棉花,草根皇帝深知民間疾苦,所以非常恨貪官,對懲治腐敗從不軟手,也是與他幼時貧窮,曾經當個放牛娃瞭解底層老百姓生活艱難,25歲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後打敗了各路農民起義軍建立明朝。朱元璋深知,貪汙腐敗,會危害大明江山社稷,人民再處於飢寒交迫,就會起來造反,社會就會動亂,所以要抑豪強,減免稅賦,嚴懲貪官,恢復生產,才能使大明江山穩固。

  • 7 # AlexChow009

    要想了解朱元璋的性格變化,首先從元朝的政策開始分析。

    一、元朝設定三等人政策的由來。

    大家都知道,元朝由大漠一路攻伐,直到兩宋政權結束,然後建都,期間,經歷過北宋朝廷的反抗,和南宋朝廷,以及福建小朝廷的崖山之戰,三十萬軍民沉海,民間不停歇的抵抗力量,在統治者心中,始終有兩種思想一直交纏不止,一個是對南朝人的極端不信任和恐懼感,害怕政權的穩定性,所以實施苛政,用嚴刑酷法來強行將人民分為三等人進行統治,人為的實行民族分化;另一個是對南朝的文化和政治的不理解,也由於習慣了大漠的遊牧,在生活習性上與南朝格格不入,既然格格不入,但是政權統治需要有一個站得住腳的說法,所以就不得不學習和逐步承認南朝的文化和統治方法,從元朝設定的政權體制就可以看出來。總的來說,元朝的政策有其特殊性,這種特殊性的最大弊端是來自於無法在這樣的體制下生活的廣大民眾。

    二、元朝的等級制度對普通民眾的影響。

    元朝的等級制度將人民分成了四個群體: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 。所以"色目"一詞有時指西域人,有時也指蒙古人 。

    蒙古統治者稱之為"自家骨肉"。

    第二等為色目人。多西域人,部分契丹人被劃入色目人。

    第三等漢人(又稱漢兒),概指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內的漢族和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較早為蒙古征服的雲南人,及最晚為蒙古征服的四川漢族。

    第四等南人(又稱蠻子﹑囊加歹﹑新附人),指最後為元朝征服的原南宋境內(元江浙﹑江西﹑湖廣三行省和河南行省南部)各族。漢人﹑南人絕大部分都是原宋朝的漢族。

    (現有四等級和三等級之爭,此處用四等級。)

    在其大典《元典章》規定蒙古人扎死漢人,只需仗刑五十七下,付給死者家屬燒埋銀子即可;漢人毆死蒙古人,則要處以死刑,並"斷付正犯人家產,餘人並徵燒埋銀" 。

    《通制條格》規定蒙古人毆打漢兒人, 不得還報, 指立證見於所在官司陳訴; 如有違反之人, 嚴刑斷罪。

    漢人不能從事商業,軍事,民政,朝政官員等,在學習上,元朝廢除了科舉,對漢人在學習中也有諸多限制,漢人生活在最底層。

    這期間,朱重八最大的敵人是強權的不可動搖,和對自我力量無法對抗強權力量的承認。

    三、元朝時期,寺廟力量的失寵。

    寺廟力量,在南北朝時期走向巔峰,寺廟擁有大量的田產,以及擁有一定的特權,這就意味著寺廟力量的崛起。關於這些,大家可以參考南北朝時期歷史。

    之後的朝代,唐朝後期再次崛起。在宋朝也受到很大的影響,這樣一個局面在元朝被打破,寺廟的田產逐漸被剝奪,僧人也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是,自己得努力謀生了。

    但是,原來受寵的生活不得不終止的時候,僧人沒有很好的生產手段,只能外出討飯謀生。

    另一個困境是,元朝後期,民變和災荒接連不斷,百姓苦不堪言,餓死人的事件層出不窮,僧人的生活境遇也就苦不堪言。

    朱重八做僧人的經歷,讓他感受到的是對人的不信任和對力量的渴望——希望自己能夠有執行權和處決權的渴望。

    四、統治力量逐漸沒落後的地主階級的殘酷統治。

    元朝後期,開始逐步吸納漢人入朝為官,但是,政體已經腐化墮落,漢人地主逐步崛起,這些內容,也是朱重八幼年的經歷,父親朱五四,母親,哥哥,弟弟的餓病而死,給重八很大的打擊。

    五、脫脫在元朝末年的政策對政體的動搖,與民眾苦難加劇後,民眾起義事件逐步增多,首先是紅巾軍的爆發,朱重八逐步走向反抗的道路。在此期間,朱重八加入了郭子興的隊伍,因為郭的猜忌,朱重八自立門戶,逐漸壯大起來。

    在此期間,張士誠,陳友諒等人均有勢力,在外,有脫脫的大軍,各種各樣的反叛,和兩面派的作為,雖然最終是朱重八獲得了勝利,但是,應該要考慮的是,朱重八的成長經歷在行伍中逐漸培養出來的對人的不信任,對強權的極度討厭,給他在執政時期的行為是有影響的。

    六、胡惟庸,藍玉案的爆發,對朱重八的再次打擊,再次激發了朱重八的不信任感。

    七、官員貪腐,從洪武十五年到洪武二十三年之間的貪腐案件,是刺激到了朱重八的內心對於貪腐的極度痛恨,所以處置辦法也極度嚴苛。

    八、由於對人的不信任,和對貪腐現象的極度痛恨,加上官員之間的千絲萬縷的聯絡,朱重八設定了錦衣衛,用來監察官員。

    從上面的內容來看,可以說,元朝的統治給了朱重八對現實的認識,現實又讓他認識到了人性的弱點和齷蹉,進而接二連三的反叛,逃離,兩面派作風等,造就了朱重八的殘酷,不信任他人,卻又悲天憫人的複雜性格。

  • 8 # 大拇指聊歷史

    朱元璋的人生經歷非常曲折,他的童年是非常不幸和可憐的。他從小就家破人亡,眼睜睜看著父母和哥哥,在兩三天內按二連三被瘟疫奪去性命,這種刻骨銘心的悲痛深深地種在他的心靈深處,使他的內心沒有一絲安全感。

    他從15歲時就開始承擔起了生活的重擔,一生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但他不屈不撓,頏強拼博,就像浴火重生的鳳凰一樣,最終從一名要飯娃,成長為大明王朝的開國帝王。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結髮妻子馬皇后的病逝,又給了他內心巨大打擊,接著是他剛剛出生不久的孫子也夭折了,更為不幸的是,他苦心栽培的接班人太子朱標也突然死去,徹底打亂了他生前所有的安排。更為要命的是,後來就連他最喜歡的三兒子晉王也突然撒手人寰,徹底擊垮了他。

    可以說朱元璋的情感世界裡,從未體味過真正的幸福,反而越發變得孤獨淒涼,對於人生所有失去親人的痛苦,他基本上全部都經歷過了。戎馬生涯,強勢一生的朱元璋,帝國世界裡從末是一個有過安全感的人。

    特殊的經歷造就了朱元璋不自信、殘忍的性格,他用懷疑一切的眼光掃視群臣,甚至臨終前釋出了令人震驚的聖意:除了張美人的女兒尚小需要撫養得以免死外,後宮所有為朱元璋侍寢過的近四十個嬪妃全部被迫自殺。

  • 9 # 焚劍煮酒

    兒時的經歷並沒有造成、也不會造成朱元璋殘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朱元璋並不殘忍。即使朱元璋在做皇帝后殺了太多的人,但這些都可以歸結為“帝王權術”,這些都只是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家權利而不得不做的事情。但兒時的經歷給朱元璋的性格也是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的。

    一:苦難童年

    朱元璋的本名叫做朱重八,也讀做朱八八,而取這麼一個奇怪的名字是因為元朝時期規定“庶人無職者不許取名”,既然連名字都沒法取,那朱元璋的家庭自然也是很貧苦的。

    朱元璋的父親為了躲避沉重的賦稅,帶著全家老小搬到了太平鄉的孤莊,並找到了一份工作為地主劉德種地,而朱元璋就為劉德家放牛。做放牛郎的日子肯定是辛苦的,但小朱元璋過得很開心,他在這裡認識了一群朋友,他們每天玩著做皇帝的遊戲,就是朱元璋扮演皇帝,而他的朋友們則扮做大臣,三跪九叩,並高呼萬歲。可能令年幼的朱元璋沒有想到的是,他真的做了皇帝,而他的朋友們也都是一些聲名赫赫的開國功臣,他這幾位朋友的名字叫做:“徐達、湯和”。

    我們現在來看歷史時經常會感嘆,有些事情真的很奇妙,誰都不會想到幾個放牛的娃娃能夠建立一個朝代;就像當初誰也沒有想到劉邦和他從小玩到大的樊噲等人能夠擊潰強大的秦王朝,開創強漢之基業。

    二:“餓肚子”的記憶

    總之朱元璋的童年就這樣度過了,但他前半生有幾件重要的事情都與同一件事有關,那就是“餓肚子”。

    第一次餓肚子時,朱元璋和徐達、湯和等人把地主劉德家的牛給宰掉吃了,雖然事後編造了一番謊言,但這種伎倆並沒有瞞過劉德,於是朱元璋站出來承擔了一切,雖然背上了債務,但朱元璋也成為了這群小夥伴的領袖。

    第二次餓肚子是因為發生旱災,緊接著又發生了瘟疫,這次瘟疫直接帶走了朱元璋父母和大哥的生命,眼看著親人慘死卻沒有辦法的朱元璋此時更加傷心,因為他連給父母一塊安葬的土地都沒有,後來還是鄰居劉繼祖看其可憐,給了一塊地讓朱元璋安葬父母,而安葬好父母的朱元璋在走投無路之下便投奔去了皇覺寺,做了和尚。因為當和尚有飯吃。

    第三次餓肚子就是因為寺廟也沒米開伙了,於是朱元璋背起行囊就出去流浪了,這一走就是三年。這三年的時間,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觸了各地的風土人情,見了世面,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社會生活經驗。艱苦的流浪生活鑄就了朱元璋堅毅、果敢的性格,為他後來的成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三:苦難過後的輝煌

    在外流浪三年的朱元璋又回到了皇覺寺,有一天,朱元璋收到了兒時好友湯和的來信,大意就是邀請他參加義軍好乾一番事業云云。由於早期苦難的經歷,朱元璋重視每一個機會,參軍之後他作戰勇敢、身先士卒,做人又精明能幹、處事得當,朱元璋把獲得的戰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興元帥,得了賞賜,又說功勞是大家的,就把賞賜分給大家。慢慢的,朱元璋的好名聲就在義軍中傳開了,主帥郭子興也將朱元璋視為心腹,還將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此後,朱元璋吸收了朱升所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慢慢的壯大了起來,後來在“鄱陽湖大戰”更是一舉擊潰了實力最強的陳友諒,之後又先後打敗張士誠和方國珍,然後在公元1368年攻克北京。同年,朱元璋於應天登基,國號“大明”,改元“洪武”,經過十六年的南征北戰,朱元璋的付出終於收穫了成功。

    1、兒時的苦難經歷給朱元璋帶來的不只是辛酸的回憶,更多的是使朱元璋養成了“堅韌不拔、頑強抵抗”的性格。

    2、之後的遊僧經歷也使朱元璋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為日後的成功打好了基礎。

    雖然這些經歷也造成了朱元璋猜忌、多疑的性格,且後人也將他屠戮功臣的一部分原因放在這一點上,不過自古便是天家最無情,朱元璋做的這一系列舉動在我看來是情有可原的,當時的朱明朝廷在朱元璋看來只有這樣才能穩固下來。

    所以所謂朱元璋殘忍是與小時候的苦難有關這一點我並不贊同。相反,這些經歷恰恰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 10 # 心周心長客91

    個人覺得朱元璋的殘忍和兒時的經歷,沒有多大的直接關係。

    大概從史料網路瞭解到朱元璋的童年,首先朱元璋原名叫朱重八,可推出其家庭貧困,只能根據兄弟順序起名,叫重八。

    其次,父親為了躲避沉重的賦稅,帶著全家老小搬到了太平鄉的孤莊,並找到了一份工作為地主劉德種地,而朱元璋就為劉德家放牛。但是這種經歷讓其認識了一批朋友,助其成事,如徐達、湯和等。

    其次,經歷過“餓肚子”與朋友一起宰殺地主的牛,其主動承擔了責任,成為了這群小夥伴的領袖。後經歷瘟疫,家人相繼去世,後去皇覺寺出家,後出去流浪了,這一走就是三年。這三年的時間,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觸了各地的風土人情,見了世面,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社會生活經驗。

    而朱元璋的殘忍,是因為對貪官等剝皮,還有就是號稱明初的四大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藍玉案小編也認同其殘忍,但是這發生在其當皇帝期間,可能與其小時候經歷有關,但個人更覺得是帝王權術為了掃清繼位者的障礙,想起那句屁股決定腦袋,也許是在那個位置上,不得不做,即使是萬人之上的皇帝。

  • 11 # 王大揚

    朱元璋出生於赤貧的農家,因此是出身於中國社會的最底層,他是唯一的具有這種背景的一代皇朝的開國之君。他在1328年10月21日生於濠州縣(今安徽中部鳳陽縣,在重要的鐵路交叉線和工業城市蚌埠的正東南)的鐘離村,他的幼年非常困苦。他的父母和祖父母都是拖欠稅款者,在淮河流域到處躲債,想方設法找一個地方做佃戶,以便在這塊乾旱和時疫肆虐的土地上過僅能餬口的生活。他在他父母的四子二女中是大難不死的最小的孩子。1344年當朱元璋16歲的時候,在5月份和 6月份的三個星期內,時疫並伴隨著夏季的蝗蟲和旱災奪去了他家大部分成員——他的父親、母親和還生活在家裡的已婚的長兄——的生命。他的長嫂及其幼子和另一分居的已婚哥哥是除他以外僅有的倖存者。苟活下來的人因太窮而不能很好地埋葬已逝的親人,更不用說去扶養朱元璋了。10月末,他因此被送入了附近的一個佛教寺院做小行童,當雜差,不久又出現了更為難堪的情況。由於連年來旱情不減,日益嚴重,主要靠出租土地收取地租和接受佈施的皇覺寺,最終儲備告罄——佃農逃荒相繼,寺中經濟來源減少,坐吃山空,已無力擔負僧眾的生活。寺中主持德祝法師無法可想,只得以“歲歉不足給眾食”為由遣散僧眾,讓他們去各自謀生。朱元璋亦在被遣之列,無家可歸,只得帶了木魚瓦缽,袈裟芒鞋,浪跡江湖隨緣募化去了。對於朱元璋來說,這更是一種新的體驗,為了活命,他先向南走到廬州,再往西走到固始、信陽,又往北走到汝州,往東折向陳州,經鹿邑、亳州,南下穎州,一路乞討,轉了一大圈子。幾年流浪,朱元璋受盡白眼,閱盡炎涼世態,但同時也掌握了適應各種環境,以應付大千世界,在逆境中求生存的能力。從至正四年到至正七年的三年時光中,一個名叫朱重八的小和尚在乞討中成長為一名二十歲的青年,他的足跡幾乎遍及河南南部和安徽西部。經此遊歷,熟悉了這些地方的人情地理,見識了這些地方的山川,開闊了心胸和視野。在流浪期間,他始終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和貧苦的農民廣泛接觸,更加深刻地瞭解民生疾苦。尤為重要的是,朱元璋從這些農民口中,直接或間接地接受了當時盛行於江淮各地的白蓮教教義和反元思潮的薰陶。幾年來的流浪生活,同時也鑄就了朱元璋堅強果決而又猜忌殘忍的性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冰糖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