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不叄讀秦史

    十五座城。

    故事記載在《廉頗藺相如列傳》裡。故事本身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趙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秦昭王得知後寫信給趙王,表示願意拿十五座城來換這塊璧。有觀點認為這就是成語“價值連城”的出處。不過仔細探討起來,和氏璧再珍貴,價值也遠比不上一座城邑,秦昭王的要求顯而易見是個騙局。

    這也讓趙王君臣犯了難,既不相信秦昭王肯割讓城邑,又擔心拒絕後會惹怒秦國、發兵攻趙。最終在宦者令繆賢的建議下,啟用了藺相如。當藺相如帶著玉璧出使秦國時,秦昭王很輕率地讓后妃和近臣們把玩這塊玉璧,藺相如知道秦王沒有割讓城池的誠意,於是藉口璧上有點小斑疵,把璧拿了回來,作勢要把玉璧砸向殿柱,揚言秦國如不割讓城邑,自己的頭顱就和這塊璧一起撞碎在殿柱上。秦昭王只得道歉,又舉行齋戒,還在朝廷上設隆重的九賓大禮來接受和氏璧。

    即便如此,藺相如仍然判斷秦王不肯割讓城邑,於是派隨從穿著便衣,懷揣玉璧逃回了趙國,自己在典禮當天向秦王說明情況,要求秦國先割讓城邑,趙國再交出和氏璧。秦昭王無可奈何,只得把藺相如放回國,這件事雙方就此不提。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

    表面上看,這一事件的起因是秦昭王垂涎和氏璧,其實玉璧很可能只是個藉口,秦昭王的真正目的是試探趙國。趙國在這一事件中的反應,會直接反映出他們此時的實力。如果趙國一點也不敢違抗秦國、直接奉上和氏璧,那顯然是對秦國有所畏懼。而藺相如的強硬表現則表明,趙國即便實力還不夠,也不會在秦國面前輕易退讓,哪怕僅僅是為了一塊玉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你就亂頭續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