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創意風向標
-
2 # HudenJear
首先,zen構架是蓄勢已久,已經開發多年的一個構架。經由J·K操刀,開發週期接近10年,是繼推土機以來,AMD首次釋出的新構架,單核心定頻率效率上升52%,整體接近Broadwell-E水平。這也是AMD在FX敗給同時代的sandybridge之後,第一次達到了sandybridge以上的效率,一路以來的apu都不幸惜敗。
其次,已經發布的桌面平臺的Ryzen系列cpu,使用了單die的chip,最高可以達到8c16t,最高預設頻率3.6G,xfr boost頻率達4.1G,目前全部產品線已經展開,分為R7 R5 R3,價格設定合理,價效比極高。但是由於工藝限制,最高頻率並不能與intel正面抗衡,這一點應該會在以後的12nm或7nm升級中得到改善。目前可以說是家用和遊戲攢機,中端配置的絕佳選擇。
再來說到Ryzen Threadripper,這個冠以Ryzen名字的cpu系列目前只有三個產品,1950X 1920X和1900X,是AMD第一次推出自己的HEDT(high-end desktop),採用了sp3兼tr4的lga 4094介面。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HEDT,自從酷睿開始,intel的cpu就分為兩類,普通的桌面級和至尊平臺。最開始的一代酷睿就已經分為lga1156的普通平臺和1366的至尊平臺,至尊平臺可以和志強通用主機板。之後不斷髮展,出現了lga2011這些不同的介面的cpu。到現在的2066介面已經完全和志強分家,HEDT成為了完全獨立於桌面級和伺服器級的存在。然而AMD,從FX失利之後,Ryzen釋出之前,就再也沒有釋出過任何新的cpu平臺,HEDT也一直是AMD的一個缺憾,雖然有皓龍這樣的伺服器cpu,但是易用性和配件的多樣性完全無法和至尊平臺相比。所以在面對intel的極其完整的HEDT產品線,且自身最高桌面平臺的cpu僅有8c16t的1800X時,Threadripper這樣的HEDT平臺就應運而生了。
再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說TR是工程師喝咖啡的時候做的。這時就要提到Ryzen構架一個不是非常矚目的應用,霄龍EPYC構架的伺服器系列cpu,採用的是LGA4094 sp3介面,最高支援32c64t的cpu,且支援雙路。開蓋的結果發現裡面有4個大小和Ryzen桌面平臺類似的die,所以可以說是採用了和intel的志強E5 E7相似的設計理念,也就是多die單chip。目前來看的確是高階伺服器比較好的一個解決方案,價效比還行,穩定性還有待時間考驗。
而Threadripper,採用了和EPYC一模一樣的chip,內部結構和EPYC極其類似,只是最高只支援16c32t的1950X。而且同時,Threadripper的介面也是巨大的LGA4094,但是名字是tr4,但是如果你真的購買了Threadripper和配套的主機板的話,你就會發現在主機板上,介面上面清晰的打著sp3的標誌,並不是官方命名的tr4。也就是說,目前為了方便只生產了一種介面,自然是出貨量更大的sp3伺服器用介面,而Threadripper僅僅是“順便”給他用了一點可以相容而且已經生產好的sp3介面。
同時,如果有資深玩家仔細觀察過EPYC用主機板的組成,你就會發現這些主機板上並沒有晶片組——EPYC的晶片組整合在了CPU巨大的封裝內部,所以EPYC其實是整合度更高的soc處理器。而規模宏大的4094個針腳就是為了讓其他直連CPU的硬體有足夠的定義區域。而Threadripper,僅有cpu部分,採用了X399的晶片組,有不少的裝置都是經過晶片組的,PCIE和記憶體頻寬也不會佔滿4094個針腳。我甚至懷疑,按照EPYC和Threadripper的記憶體通道比例,Threadripper僅僅用了一半的陣腳定義,而AMD不在Threadripper上面不推出3個有效die及以上的cpu,正是因為會開放出更多的記憶體通道被察覺出端倪。
最後總結一下工程師到底在喝咖啡的時候幹了些啥。
他們可能只是接到了要做HEDT的通知,然後覺得需要冷靜下就去喝了杯咖啡,喝了兩口遇到了隔壁EPYC區的同事,問了下進度,最後決定就用隔壁部門的chip設計,核心和針腳閹割一半,晶片組提取出來,然後就沒有了,真的沒有了,其他的就是主機板部門該乾的事了
所以AMD的新HEDT在工程師幾口咖啡之後就愉快的設計完成了
-
3 # 快科技問答
Ryzen ThreadRipper銳龍執行緒撕裂者如此高階大氣上檔次的發燒級處理器,竟然不是正規規劃產品,而是業餘愛好產物?
聽起來有點天方夜譚,不過還真是這麼回事。
曝料來自福布斯。原來,ThreadRipper並不是和Ryzen 3/5/7、EPYC等一起規劃的,早期僅僅藏身於AMD內部的“skunkworks(臭鼬工廠)”專案中,作為個人興趣的激勵產品,知道和參與的人也不多,最初只是想在Ryzen 7和EPYC霄龍之間找到一個可以填補空檔的產品,畢竟二者差距有點大
領導這個專案的是AMD高階產品經理James Prior,一直到了2016年臺北電腦展期間,他才將ThreadRipper的事情報告給AMD高階副QuattroporteJim Anderson,後者當時是Zen專案的最高負責人。
Jim此前曾在Intel供職,嗅覺敏銳,知道後立刻就被吸引了,當時在出租車上就迅速拍板,ThreadRipper由此被納入官方產品路線圖。
得到了官方認可,而且被要求提高指標、加快速度,原定2018年中旬才登場的ThreadRipper直接加速,提前了一年多面世,引發行業地震,Intel在發燒級市場多年穩固的地位被徹底動搖。
馬上,ThreadRipper就會推出第二代,最多32核心64執行緒,Intel完全沒法比拼。
Jim Anderson也在內部溝通會上笑稱,感謝當初大家想出這麼一個好主意。
回覆列表
AMD 面向發燒友的高階桌面 CPU Ryzen Threadripper 最初並不在公司的計劃之中,它是一群工程師在業餘時間開發的。這是 AMD 僱員在接受福布斯採訪時透露的訊息。
在 Ryzen 架構宣佈之後,AMD 的一群工程師認識到他們可以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一個發燒友想要的高效能 CPU。
他們用業餘時間在這個專案上熱情工作了一年,然後在 2016 年向前英特爾高管 Jim Anderson 提到了這個專案,得到了許可,正式進入到公司的路線圖中。
Threadripper 這個名字最初也是工程師起的,然後被營銷部門採用。AMD 工程師原計劃在 2018 年推出 Threadripper,但 Jim Anderson 主張將釋出時間提前一年,也就是 2017 年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