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蟠小陶
-
2 # 痛風醫生劉良運
我見過血尿酸在1033.8μmol/L
那還是今年4月份的事情,一位女性痛風患者被家人推著輪椅進了我的診室。女患者微胖,右腳第一蹠趾關節紅腫熱痛,急性痛風來就診。
查血化驗後,患者家屬拿著檢查單進來,對女患者說:“這家醫院查出來的一樣。”
我有些疑惑:“什麼一樣?”
女患者拿出手機,開啟相簿:“和我之前檢查的一樣。”
我看了看檢查結果:“1033.8μmol/L。”這是什麼概念呢?通常男性在416μmol/L、女性在357μmol/L以上就是高尿酸血癥。
這位女患者比較特殊的是,血尿酸高,甚至比普通男性痛風患者和痛風石患者都要高;患者為25歲年輕女性,年齡偏低;患者沒有菸酒嗜好、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和遺傳病史;患者為家庭主婦,酒精過敏,因此沒有喝酒應酬;患者不喜歡吃火鍋、燒烤,因為覺得很辣。
通常女性雌激素可以抑制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對痛風發病有對抗作用。所以一般絕經後的女性較為常見;25歲女性痛風且尿酸超過1000μmol/L的機率太低。
追究其原因,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位女患者喜歡喝奶茶,而且在懷孕前後大量進補。當時抵抗力下降、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減少、同時進食大量高嘌呤飲食、以及攝入果糖過多,導致尿酸短時間內產生過多,嘌呤代謝紊亂,從而誘發痛風。
一般認為,血尿酸值持續大於535μmol/L的話,一半以上的患者會出現痛風石。血尿酸濃度越高,持續時間越長,痛風石發生的機率也就越高。像這位女患者的情況,我為她開出的診療方案是,首先止痛,然後儘快降尿酸,鹼化尿液,同時多喝水增強尿酸排洩。
尿酸大於480umol/L就要看醫生根據《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診療指南(2019)》:無症狀高尿酸血癥患者,關節超聲、雙能CT或X線發現尿酸鈉晶體沉積和(或)痛風性骨侵蝕可作為亞臨床痛風的診斷依據。
亞臨床痛風時期有部分在關節腔的尿酸鹽沉積,也會引起相應的健康危害,這一類人介於痛風和高尿酸血癥之間。
在亞臨床痛風期,當血尿酸大於或等於480umol/L時,也建議採用藥物降尿酸和消融關節尿酸鹽結晶,治療目標為血尿酸小於360 µmol/L:
基本藥物:進行降尿酸治療初期,可用秋水仙鹼預防痛風發作,至少維持3~6個月;調整用藥:腎功能不全患者,需要調整秋水仙鹼用量;其他用藥:不能耐受秋水仙鹼的患者,建議不超過常規劑量的50%的非甾體抗炎藥或糖皮質激素預防發作,至少維持3~6個月;用藥劑量:建議從小劑量起始採用促進尿酸排洩和抑制尿酸生成的降尿酸藥物治療,緩慢加量,避免或減少關節腔內結晶溶解時出現溶晶痛導致急性痛風發作。420~480μmol/L內可以生活控制不少人認為高尿酸血癥等於痛風,一旦發現自己某次檢查尿酸值升高,就高度緊張,四處討教治療“痛風”的高招。實際上,高尿酸血癥是嘌呤代謝紊亂引起的代謝異常綜合徵。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過420μmol/L,稱之為高尿酸血癥。
我們不建議高尿酸血癥患者用藥降尿酸,但是建議所有高尿酸血癥患者關注血尿酸水平的影響因素,將血尿酸水平控制在360μmol/L以下:血尿酸長期達標可明顯減少痛風發作頻率、預防痛風石形成、防止骨破壞,是預防痛風及其相關伴發疾病的關鍵。
高尿酸血癥時期如何控制呢?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關鍵:
控制體重:超重或肥胖的患者應緩慢減重達到並維持正常體重;規律作息:飲食、作息規律不要經常疲勞,學會自我減壓和放鬆;限制高嘌呤、高脂肪、高果糖飲食:避免食用肝臟和腎臟等動物內臟、貝類、牡蠣和龍蝦等帶甲殼的海產品及濃肉湯和肉汁等;限制高嘌呤含量的動物性食品,如牛肉、羊肉、豬肉等;限制含較多果糖和蔗糖的食品;限制酒精攝入:儘量不喝各種含酒精飲料,尤其是啤酒和蒸餾酒(白酒);鼓勵奶製品和新鮮蔬菜的攝入:脫脂或低脂乳類及其製品每日300毫升;雞蛋每日1個;足量的新鮮蔬菜,每日應達到 500克或更多;適量飲水:每日2000毫升以上。 -
3 # yangku
我自己最高650見過同事850的,超430就得控制了,醫生說500以下食療,過500要吃藥了,本人痛風六年了今年一年沒痛過,千萬不能喝酒,吃海鮮。
回覆列表
見過血尿酸1000的,超過540、有痛風三高的超過480,需要及時就醫,起始降尿酸治療。
沒有超過以上指標,可以先生活調理。
管住嘴、邁開腿、少喝飲料多喝水,三個月複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