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葉障目a

    東晉時期,前秦與晉發生了淝水之戰,大敗前秦八十萬,並趁機北伐收復黃河流域,讓北方少數民族幾十年不敢南下。劉裕北伐北魏的失敗有諸多原因,不是他一人影響的。就算成他也不是第一個北伐成功的人。個人觀點。

  • 2 # 史彪738

    不太可能。

    1.如果劉裕不回京奪權,很可能會大權旁落,沒有獨掌大權的地位是無法掌控北伐的;

    2.大夏和北魏並未出現頹勢,而劉裕可能並等不到機會【事實也是如此,劉裕死的太早了】;

    3.劉裕北伐的時候北方的最後僅存的民心已經不多了,而南北隔閡產生的矛盾也是後來王修王鎮惡之亂的重要原因,《縱橫十六國》中認為桓溫北伐是最後一次北方民心可用的機會。

  • 3 # 清風丶煖心

    謝邀!說實話,我個人觀點,一心北伐的話是能夠成功的,但是十年內必定分裂!首先,如果劉裕個人功績而言,當時可謂東晉末期的曹操,治世能臣,多次取得軍事的成功,名聲蓋天下,而且天下分裂,異族劫掠,北方百姓心盼統一,雖然政治有問題,但是可壓下去,軍事,民心,聲望,才能具在,有北伐成功的可能!但是為什麼說長久不了呢?因為縱使北伐軍事上取得成功,但是腐朽的東晉和紛亂的天下,野心家跳起,外族虎視眈眈,內亂外憂,必亂,少則一兩年,多則五年!!而且晉竊取江山在前,大臣亂世不在畏君如虎,替代天下也是男兒心中夢,更是劉裕利益集團的需求所在,劉裕不篡位,他的勢利必定損失大半!所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篡位不是他一個人的過錯,也是利益集團的推動選擇!

  • 4 # 威言曉史

    八王之亂後,五胡亂華,西晉雖然結束了三國的亂世,但卻無法持久統治中原大地,究其根源還是政權的腐敗與權力爭奪。司馬睿在王氏一族的支援下於建康建立了延續晉朝國祚的東晉,但要知道東晉的人口和財力遠不如北方地區,而且這裡長期被氏族大家掌控,故而司馬一族並不能做到生殺允奪、為所欲為。

    在劉裕掌權之前,東晉就內亂頻頻,王敦、陶侃、桓玄等權臣均起兵叛亂,孫恩、盧循領導的農民反晉鬥爭同樣讓東晉小朝廷不可安寧,由此可見,東晉的統治階層相互爭權奪利,導致朝廷集權不足,諸侯割據,皇室衰微,在這樣的情況下,指望東晉中央朝廷能給北伐提供堅實的支援,顯然有點強人所難。到底誰能北伐成功?

    唯有軍事強人劉裕的希望最大。即便如此,我們也需分析當時的局面,首先看看劉裕是否有這樣的能力,再看看“天時”、“地利”、“人和”是否允許北伐成功。

    當世霸主,一代梟雄

    劉裕,字德輿,小名寄奴,相傳為他祖上乃是西漢楚元王劉交的第22世孫,這種出身也許有為劉裕貼金的嫌疑,但在劉裕早期的時候,並沒有多少值得人稱道的事蹟,因為那個時候的劉裕家境貧寒,沒有人會關心這個窮小子的出身,也沒有人會相信他會建立一個王朝。貧寒的劉裕為了闖出一番天地,投身了當時東晉最精銳的北府軍,從此開啟了一代梟雄的征程。

    當時的東晉內部戰亂頻繁,這成了武將建功立業的絕佳機會,劉裕又天生將才,時人稱其雄傑有大度,桓玄之妻劉氏更是稱其“虎背熊腰”、“龍勢虎志”,必不能久居人下。劉裕很快就在軍中抓住了建功成名的機會。

    安帝隆安三年,孫恩起兵叛亂,劉裕隨劉牢之前往鎮壓,當時劉裕僅率十餘人偵察敵情,卻不想遇到了數千敵軍,其部下大多戰死,劉裕也陷入了被合圍的困境,在這樣的情況下,劉裕非但沒有戰死,反而揮舞著長槍大刀,殺傷者甚眾,賊軍膽寒而不敢進,劉裕遂一人追著千人大殺四方,這一幕怕是隻有“無雙”才能形容。由此可見劉裕的勇氣、武藝均是當時人所不能及,有猛將之能。

    桓玄篡位後,東晉國祚暫時移入桓楚,劉裕當時備受桓玄器重,故新帝不忍加害,事實證明,桓玄柔弱,最終害了他自己。元興三年,劉裕脫身入京口,僅率1700餘人起兵,敗楚軍,傳檄四方,克復建康,收復荊州,滅亡桓玄一族,東晉復國。能成就如此大功,可見劉裕的韜略與膽識,足可為一方霸主。之後,劉裕誅殺了劉毅等有實力的朝中勢力,逐漸掌握了東晉大權,北伐遂由此開始。

    劉裕北伐的壯舉人盡皆知,先滅南燕,再亡後秦,淮北、山東、河南、關中,以及洛陽、長安均得以恢復,此等功績,如前人桓溫也相形見絀,當時的劉裕控制著十餘萬東晉精銳,麾下也是猛將如雲,諸如王鎮惡、沈田子、檀道濟、傅弘之、朱齡石、毛修之等東晉名將均聽命於劉裕,在其深入關中的時候,大後方又有劉穆之替劉裕監視朝廷,基本算是沒有後顧之憂,而且北方經歷了多年戰亂,早已是地廣人稀,後秦滅亡後,除了赫連勃勃建立的胡夏,以及拓跋一族的北魏,整個北方沒有可以稱雄的政權,如果東晉集中力量繼續攻伐,戰果可能會更大。

    然而劉穆之突然暴斃成了劉裕北伐的轉折點,劉裕深恐朝中亂起,便匆忙返回建康控制朝廷,而他又以幼子劉義真節制關中,導致將臣不和,結果以誅殺王鎮惡為導火索,整個關中遠征軍大亂,胡夏遂在亂中取利,攻陷長安,北伐就此失敗。

    假若劉裕沒有返回建康,其北伐是否能成功呢?

    “天時”不假年,劉裕壽命將盡

    劉裕雖然是當時帥才,又有龍韜虎略,但人總有老的時候,攻克關中後,劉裕已經年過半百,今天的我們都知道劉裕的壽命只能到公元422年,也就是說劉裕若是不回到建康,只有不到4年時間可以北伐,這我們不禁要問,只用4年是否能滅胡夏和北魏呢?從當時國力來看,東晉一國是不能同時攻伐兩國的,也就是說,劉裕若是要繼續擴大戰果,只能一個一個打。若是先打北魏,胡夏一定會抄了他的後路,到時便會有腹背受敵的危險,若是先打胡夏,北魏可能攻取洛陽等地,即可能斬斷劉裕與江南之間的聯絡。要打破這樣的局面,絕非4年就可以實現的,所以劉裕需要長期經營關中一代,只有完成了這裡的整合後,有了關中的糧食和人口作為後援,劉裕才能繼續北伐,方案也是先西后東,即先胡夏後北魏,因為靠著關中的高山險隘才能避免被北魏截了關中,至於其斬斷與江南的聯絡,對劉裕來說,並無大礙。

    “地利”縱深長,劉裕雙拳難敵四手

    我們再看看劉裕吞併關中後的局面,大後方是江東、荊州、巴蜀,這三處地方相對安寧,可以倚為後援,但關東一帶,平原多而雄關少,一旦北魏南下攻略洛陽,劉裕很難兼顧這裡,而關中一代又不能算是太平,因為西北有數個割據政權,胡夏也有精銳的騎兵,他們威脅著劉裕在這裡的統治,若是不管不顧,很難保證自己的安全,對劉裕來說,短時間內,沒有來自江南或是荊州的糧食支援,又不能保證北伐戰爭的繼續,而北魏恰恰又可以威脅劉裕的糧道,如此廣闊的戰線,單靠劉裕一人實在是有些捉襟見肘。

    “人和”不穩定,劉裕恐失大後方

    都知道左右東晉政權的是江南一代的氏族大家,他們對能否收復北方並不在意,只要不影響到他們的利益就一切“OK”,但劉裕北伐真的對他們有利嗎?顯然不完全是,雖然收復北方可以保證江南一代的安全,但隨著北方的光復,政權勢必回到長安或是洛陽,這麼一來,江南的氏族大家就會逐漸失去對朝廷的控制,相比,這些人是不願意就此失去統治權的,故而他們一部分人一定會掣肘劉裕的北伐。而另一部分人,在劉穆之死後便開始活動起來,他們同樣嚮往權力,很可能趁劉裕不在的時候奪取政權,這將直接讓北伐軍成為棄子,劉裕恐怕會自身難保,所以東晉朝廷的不穩固是掣肘劉裕北伐的最大障礙。

    由此可知,劉裕的壽命不會允許他下完這麼一大盤棋,沒有時間就不可能整合已收復的關中,若是關中不能為劉裕提供兵源和糧食,那繼續北伐勢必會陷入東西腹背受敵的危險境地,到時候,江南的糧道再被北魏截斷,劉裕一成孤軍便動彈不得,這個時候,江南氏族大家再出個什麼能人,來個政變奪權,劉裕就會被東晉朝廷拋棄,別說稱帝建國,連收復中原都是個未知之數。

    故而,我認為,劉裕留在北方也不一定能北伐成功,這個過程需要時間,沒個10年,很難實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類似於《少女終末旅行》和《學院孤島》之類的動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