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舉兄愛說話
-
2 # 初心如舊
諸葛亮是怎樣用計收服張飛,讓翼德心悅誠服地甘願服從的?
曾經有人以諸葛亮指派馬謖守街亭,而不用魏延子午谷之計為例,說明劉備識別人材,而諸葛亮不會識人用人云雲。話說回來,若果馬謖守街亭那一仗最終成功,恐怕又會是另一種說法,說穿了,此類說法不過是真正的事後諸葛亮。其實,每個人識人用人都有所偏向,只是角度不同,後果有差異。諸葛亮在識人用人方面除了蔣琬,費禕,姜維之外,對張飛的觀察也很能說明問題。
三國志.關張趙馬黃傳:" 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狹窄,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
三國演義七十回:玄德差人犒軍,見張飛終日飲酒,使者回報玄德,玄德大驚,忙問孔明。孔明笑曰:“原來如此,軍前恐無好酒,成都佳釀極多,可將五十甕做三車裝,送到軍前與張將軍飲“。玄德曰:“吾弟自來飲酒失事,軍師何故反送酒與他“?孔明笑曰:主公與翼德做兄弟許多年,還不知其為人耶?翼德自來剛強,然前收川時義釋嚴顏,此非勇夫所為也。今與張郃相拒五十餘日,酒後坐山前辱罵,旁若無人:此非貪杯,乃破張郃之計耳“。
事後證明: ……張郃自來山頂觀望,見張飛坐於賬下飲酒,令二小卒於面前相撲為戲,郃曰:“張飛欺我太甚“!遂傳令當夜下山劫寨。
張郃沉不住氣,結果中了張飛之計,丟了宕渠,矇頭,蕩石三寨,退守瓦口關。因為失去要地,瓦口隘也被張飛攻陷。
這件事說明,諸葛亮對張飛是瞭解的。相反,劉備與張飛,關羽結義兄弟,相處幾十年,卻在關鍵時刻掉鏈子。章武元年劉備稱帝后,張飛入朝拜賀,順便說起關羽被殺害應該為其報仇的事。而劉備決意出兵伐吳,卻使張飛獨自領兵出發,僅僅只是提醒張飛本人,並沒有採取具體實際措施。比如加派親信護衛,強化張飛個人安全保衛等,畢竟是一位高階將領,作這些安排應該不是特別難的事。以致張飛不久死於非命,劉備脫不了干係。
其實,所謂諸葛亮的謀略,三國演義確實存在一定誇張成分。張飛這個人從三國演義來看,就是心直口快,不藏事,看到不平事願意出手想幫,對主公忠誠,任職閬中時,也給當地辦了許多好事,人民為其建廟立祠紀念就說明了這一點。而諸葛亮一生秉承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是張飛敬重的根本,也是張飛甘願服從的關鍵因素。
回覆列表
依據《三國志·蜀書·張飛傳》中的記載!歷史上的張飛其實是有尊賢愛士,敬慕君子的優點,然人無完人當然老張的性格暴躁,遇下寡恩的嚴重缺陷的大家也都明瞭!《三國演義》在《三國志平話》的基礎上,將歷史人物張飛“勇而暴”的性格特色,改造為“勇而莽”的性格特色。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這裡大家要注意,暴只是一種性格特徵這種特徵中絕不包括聽不進智謀、不分是非的成分。莽就不一樣了,做事莽撞不顧後果,更是聽不進勸阻,目中無人,而這顯然不是人家老張!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知道實際上絕大多數華人心目中的張飛,根本不是真實歷史中的人物張飛,而主要是經過《三國演義》改造和重塑的張飛形象。他既以歷史上的張飛為原型,又有很大的發展變化。因此我們不難得出結論諸葛亮是對張飛用過一些計謀但那只是戰略需要並不存在收服張飛一說,諸葛亮多次提到勸將不如激將,不論是在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中老諸都不止一次激老張了事實也證明效果確實很好!再者說了前面我們就有提到老張是有尊賢愛士的優點滴,老諸這一路打過來張飛又不是看不見,於情於理便對老諸尊敬有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