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先啟歷史

    謝謝邀請。陳壽的《三國志》並非按照曹丕篡漢,劉備孫權先後稱帝的三國正式成立為主,而是從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開始,而對中後期直到晉朝統一三國的敘述很簡單。可見其重點是東漢末和三國初時代為主,而對於嚴格意義上不屬於魏蜀吳三國的多個軍閥也專門列傳敘述,包括董卓,二袁,呂布,劉表,公孫瓚等等。這類軍閥控制區域皆後屬曹魏,故收錄在《魏書》。

    而四川地區原軍閥為劉焉劉璋父子,按照勢力實際控制地域範圍,而且和後來佔據此地的蜀漢政權有著更替之緣。所以《劉二牧傳》列入蜀書。加之三國志中蜀書內容比魏吳更少,所以顯得特別突出。

    個人認為如此。敬請指導。

  • 2 # 謀士說

    《三國志》與《史記》和《漢書》不同,沒有記載王侯和百官世系的“表”,經濟、地理、職官、禮樂等的“志”也沒有!當時魏國和吳國都有史官,而蜀國沒有,陳壽是蜀華人,對蜀國非常瞭解,所以整理了《蜀國》的史料,編撰成《蜀書》。

    其實《三國志》把《魏書》放在前面說明,魏國的地位還是在其他兩個國家之上!《三國志》的作者是陳壽,說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把魏國排在前面還是有他的道理。畢竟魏國佔據著中原最富饒的地方,魏國是在東漢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繼承了東漢王朝的衣缽,擁有中原最龐大的精銳部隊,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面,蜀國和吳國都是無法相比擬的。

    從《三國志》上可以看出,只有《魏書》把武帝(曹操)排在第一,這種排法與《漢書》類似,但是《蜀書》和《吳書》卻沒有把劉備和孫權排列在第一,而且稱他們為“主”而不是“帝”。說明,陳壽和當時的史學界基本把魏國作為正統王朝來看待,而《蜀國》和《吳國》顯得不合法。

    在當時的藩屬國來朝貢,也去魏國朝貢,說明把魏國是正統王朝,而蜀國和吳國,是否不太被認可。而後來晉朝把三國統一了,也證明了這一點,魏國的實力還是很強大。中原的地位,還是無法動搖!

    既然蜀國和吳國不太被認可,陳壽自然有個先來後到,所以在陳壽把劉焉和劉璋寫在《蜀書》的最前面。從側面反應了一個事實,論三國的地位,魏國第一,而其它兩國是非法的王朝!

  • 3 # 西嶽頑石

    《劉二牧傳》指的是劉焉、劉璋父子,為何陳壽在《三國志·蜀書》中將此二人列傳排在劉備之前呢?我們先來看一下這父子二人的簡歷。

    劉焉,西漢魯恭王劉餘後裔,劉餘是漢景帝第四子,可見劉焉是堂堂正正的皇室宗親。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焉欲取一塊安身立命之地,割據一方,向朝廷提出了“廢史立牧”的建議。即用宗室、重臣為州牧,在地方上凌駕於刺史、太守之上,獨攬大權以安定百姓。這樣一個餿主意,朝廷竟欣然應允,導致形成了諸侯割據的危局。劉焉做了益州牧之後便不再將朝廷放在眼裡,他也是三國時期最早的一批割據勢力。

    劉璋,劉焉幼子,繼任父親之位領益州牧。很多人都說他懦弱無能,我倒覺得他本事是沒他爹強,但至少是一位仁愛寬厚的主公,這在三國時期還是極其少見,難能可貴的。漢中張魯依附於劉璋,卻不聽劉璋號令,劉璋下令攻打張魯,不料戰敗。此時又有曹操襲擊,劉璋內外交困,迎劉備入川,誰知引狼入室,劉備反而攻擊劉璋。劉璋出城投降,劉備將其遷至公安,建安二十四年病逝。

    某種意義上說,劉備替代了劉焉劉璋父子的基業,益州的地盤本是劉焉劉璋父子的家業,只是後來被劉備佔了。《三國志·蜀書》中“蜀”不單指劉備之蜀漢,還指劉焉劉璋代益州牧之蜀地,也直觀的向後世表明瞭蜀漢江山社稷的前世今生。所以,同為漢室宗親,陳壽將《劉二牧傳》列於《先主傳》之前,無可厚非。

    再者,西晉代魏,陳壽雖是蜀人,但也是晉臣,自然尊曹魏為天下正統,這樣也表明了西晉的合法地位。所以,劉二牧也罷,劉備也罷,陳壽都沒有按帝王標準作紀,而是以作傳的形式載入《三國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招商銀行能夠成為零售銀行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