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Gregory Mankiw)的這本《經濟學原理》,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易學,沒有任何基礎的人都可以至少學懂95%。這本書沒有任何高深的理論,而且基本上所有理論都配有案例,非常直觀易懂。這本書的第二大特點就是知識覆蓋面很廣,傳授的是廣義的經濟學原理。比如像貨幣銀行學、財政學、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學科,在這本書中都被濃縮成為一到兩章的內容。因此,透過學習這本書,初學者將有望對經濟學的主要知識和內容有一個整體性的瞭解。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是國內目前銷量第一的經濟學入門讀物。曼昆在書中歸納出的著名的“經濟學十大原理”,也是國內很多教材百抄不厭的物件。譯者梁小民,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著名經濟學專家,翻譯的質量很高。總的來說,這本書淺顯易懂,非常適合沒有任何基礎的投資者閱讀。
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所著的《經濟學》,是另一本全球聞名的經濟學教科書,作者斯蒂格利茨是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克林頓政府執政期間,是美國經濟罕見的高增長低通脹的時期,而斯蒂格利茨正是克林頓經濟智囊團的重要人物。本書與薩繆爾森版《經濟學》不同的是,本書重視不完全競爭和資訊經濟學,且加入了一般教科書中沒有的“博弈論”一章。 斯蒂格利茨非常重視中國,他特地在該書開頭為中國讀者寫了一封信。斯蒂格利茨說:“《經濟學》(第三版)更系統、更科學地為讀者提供了這些原理,使讀者不僅可以更好地瞭解中國現階段的問題,還可以瞭解中國未來可能遇到的問題。” 該書的很多章節都特別有趣。比如在講到壟斷市場的概念時,引用的是我們熟悉的微軟反壟斷案為案例。毫無疑問,這些有趣的、貼近生活的案例,對於讀者更好的理解該書的內容,是很有幫助的。 該書不僅教會了讀者怎樣理解新經濟現象,怎樣解釋數字時代的經濟問題,還告訴了讀者怎樣評價亞洲金融危機,以及怎樣看待前蘇聯、東歐和中國的經濟轉軌。總的來說,這本書特別貼近時代,貼近中國。
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的這本《經濟學》,真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不說別的,單說出版次數吧,它自1948年初版以來,已經再版到了第18版了。該書作者薩繆爾森,是197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英國著名雜誌《經濟學家》認為:“薩繆爾森的《經濟學》一書,可以毫不誇張地講,在全球範圍內形成了重要的影響。”這本書早年的中國讀者,有的已經成為了大金融家,有的成為政策制定者,還有的成為了最著名的經濟學教授。總的來說,它是一本質量非常高的經濟學教材。 薩繆爾森的《經濟學》這本書,難度要略高於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但仍然是一本針對初學者的經濟學教材。這本書案例不多,但文字和論述非常嚴謹,此外它也是國外累計銷量最高的一本經濟學教科書。這本書是經濟學業餘愛好者必讀的一本書,也是各級幹部的辦公室書架上必擺的一本書。
1.1 《“錯誤的行為”》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著;Thaler是個地道的行為經濟學家,他也是2015年美國經濟學會主席(PS:2016年的美國經濟學會主席也是個行為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難道行為經濟學要崛起了啊?)。Thaler入行為經濟學的行當稍晚,他是從心理賬戶(mental account)理論起家的。現在Thaler也算是行為經濟學元老級人物了,這本《錯誤的行為》有點像學術回憶錄,對他研究的問題,以非常通俗易懂的寫法著作。閱讀這本書,也算是能夠閱讀行為經濟學在美國的發展史了。
1.6 《管理決策中的判斷》馬克思·巴澤曼(Max Bazerman)著;Bazerman是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教授,也是行為經濟學中的明星級人物,和Kahneman有很多合作。但近幾年感覺Bazerman退隱江湖了,已經沒有什麼新研究了。由於作者的專業背景(商科),這本書著重探討了行為經濟學如何應用於企業管理中?所以,這是一本行為經濟學理論使用者管理實踐的好著作。
1.9 《釣愚》 喬治·阿克洛夫(George A. Akerlof)、羅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著。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著作,從心理與行為視角分析市場的“非理性”,值得一看。
2 專業著作類2.1 《行為經濟學》Nick Wilkinson著,賀京同譯;【教材】如我們所知,行為經濟學兼有新古典經濟學和心理學的色彩,因此目前國際上有兩種研究正規化,一種是從經濟學視角出發(基於效用最大化的數學演算),另一種從心理學視角出發(行為實驗、腦研究、動物研究)。題主的專業是金融學,因此推薦這本從經濟學視角寫作的“行為經濟學”教材。譯者賀京同老師也是南開大學行為經濟學扛把子。這本書與傳統的中微觀經濟學的體系是一致的,只是對原有理論的不足進行了闡述,比如補足了顯示偏好理論的缺陷。
2.4 《神經經濟學分析基礎》Paul W.Glimcher著,賈擁民 譯;【教材】作者Paul W. Glimcher也是《神經經濟學:決策與大腦》一書的作者之一,譯者賈擁民是ICSS一員。這本書是在2010年出版的,2016年下半年出了中譯本。從經濟學的困境,到行為經濟學中的“異象”,再到神經經濟學的解釋,一氣呵成。該書可以從宏觀上把握行為經濟學的發展、成熟,學術研究必備。
曼昆(Gregory Mankiw)的這本《經濟學原理》,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易學,沒有任何基礎的人都可以至少學懂95%。這本書沒有任何高深的理論,而且基本上所有理論都配有案例,非常直觀易懂。這本書的第二大特點就是知識覆蓋面很廣,傳授的是廣義的經濟學原理。比如像貨幣銀行學、財政學、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學科,在這本書中都被濃縮成為一到兩章的內容。因此,透過學習這本書,初學者將有望對經濟學的主要知識和內容有一個整體性的瞭解。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是國內目前銷量第一的經濟學入門讀物。曼昆在書中歸納出的著名的“經濟學十大原理”,也是國內很多教材百抄不厭的物件。譯者梁小民,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著名經濟學專家,翻譯的質量很高。總的來說,這本書淺顯易懂,非常適合沒有任何基礎的投資者閱讀。
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所著的《經濟學》,是另一本全球聞名的經濟學教科書,作者斯蒂格利茨是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克林頓政府執政期間,是美國經濟罕見的高增長低通脹的時期,而斯蒂格利茨正是克林頓經濟智囊團的重要人物。本書與薩繆爾森版《經濟學》不同的是,本書重視不完全競爭和資訊經濟學,且加入了一般教科書中沒有的“博弈論”一章。 斯蒂格利茨非常重視中國,他特地在該書開頭為中國讀者寫了一封信。斯蒂格利茨說:“《經濟學》(第三版)更系統、更科學地為讀者提供了這些原理,使讀者不僅可以更好地瞭解中國現階段的問題,還可以瞭解中國未來可能遇到的問題。” 該書的很多章節都特別有趣。比如在講到壟斷市場的概念時,引用的是我們熟悉的微軟反壟斷案為案例。毫無疑問,這些有趣的、貼近生活的案例,對於讀者更好的理解該書的內容,是很有幫助的。 該書不僅教會了讀者怎樣理解新經濟現象,怎樣解釋數字時代的經濟問題,還告訴了讀者怎樣評價亞洲金融危機,以及怎樣看待前蘇聯、東歐和中國的經濟轉軌。總的來說,這本書特別貼近時代,貼近中國。
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的這本《經濟學》,真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不說別的,單說出版次數吧,它自1948年初版以來,已經再版到了第18版了。該書作者薩繆爾森,是197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英國著名雜誌《經濟學家》認為:“薩繆爾森的《經濟學》一書,可以毫不誇張地講,在全球範圍內形成了重要的影響。”這本書早年的中國讀者,有的已經成為了大金融家,有的成為政策制定者,還有的成為了最著名的經濟學教授。總的來說,它是一本質量非常高的經濟學教材。 薩繆爾森的《經濟學》這本書,難度要略高於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但仍然是一本針對初學者的經濟學教材。這本書案例不多,但文字和論述非常嚴謹,此外它也是國外累計銷量最高的一本經濟學教科書。這本書是經濟學業餘愛好者必讀的一本書,也是各級幹部的辦公室書架上必擺的一本書。
1.1 《“錯誤的行為”》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著;Thaler是個地道的行為經濟學家,他也是2015年美國經濟學會主席(PS:2016年的美國經濟學會主席也是個行為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難道行為經濟學要崛起了啊?)。Thaler入行為經濟學的行當稍晚,他是從心理賬戶(mental account)理論起家的。現在Thaler也算是行為經濟學元老級人物了,這本《錯誤的行為》有點像學術回憶錄,對他研究的問題,以非常通俗易懂的寫法著作。閱讀這本書,也算是能夠閱讀行為經濟學在美國的發展史了。
1.2 《思考,快與慢》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著;Kahneman,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是第二位得諾獎的心理學家,第一位是司馬賀(Herbert Simon)。Kahneman也是行為經濟學的元老級人物,但說他是行為經濟學創始人非常不準確。在他之前,已經有很多人涉足相關研究了,只不過Kahneman構建了行為經濟學的整合理論——前景理論,算是行為經濟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人物。這本書也是Kahneman對他學術生涯的總結,只不過寫法非常通俗易懂,閱讀它也可以瞭解行為經濟學在美國的發展史。1.3 《決策與判斷》斯科特·普勞斯(Scott Plous)著;Plous是個很會寫書的人,但他本人在行為經濟學歷史上是沒有學術地位的。但不可否認,他寫的這本《決策與判斷》非常非常非常有意思,寫作思路也非常好,我一直認為,這本書是想了解行為經濟學的同學的首選!美中不足的是,《決策與判斷》一經推出就停止更新了,Plous本人轉行做動物研究去了。所以這本書的內容只停留在2000年以前,現在看起來非常老掉牙。閱讀這本書,你能瞭解行為經濟學的大致脈絡,但沒有辦法瞭解其新進展。1.4 《怪誕行為學》丹·艾瑞里(Dan Ariely)著;喜歡Ariely,他總是說自己是個心理學教授(事實上也是~。Ariely非常幽默,寫的東西很風趣,是行為經濟學中的明星老師。很多人第一次瞭解行為經濟學就是透過這本書,以及他的MOOC。但他和Thaler與Kahneman相比,在學術上則遜色不少。但怎麼說呢,畢竟是科普文,《怪誕行為學》還是很不錯的。不過要買就買第一版吧,第二版以及新出的第三版非常不建議看,狗尾續貂之作。1.5 《助推》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卡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著;仍是Thaler的書,看這本書,你可以瞭解一個問題,行為經濟學怎麼用於公共政策上?正如它的名字所表達的,如何“助推”公共政策。所謂行為經濟學要頂天立地,它怎麼造福全人類呢?書有點老了,是2009年寫的。現在,行為經濟學研究越來越受到政府的注意。比如美國有專門的行為經濟學小組,為國家建言獻策。英國政府也於2010 年成立了隸屬於內閣辦公室的行為洞察力團隊(Behavioral Insight Team)。不知道中國government什麼時候會重視行為經濟學研究。1.6 《管理決策中的判斷》馬克思·巴澤曼(Max Bazerman)著;Bazerman是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教授,也是行為經濟學中的明星級人物,和Kahneman有很多合作。但近幾年感覺Bazerman退隱江湖了,已經沒有什麼新研究了。由於作者的專業背景(商科),這本書著重探討了行為經濟學如何應用於企業管理中?所以,這是一本行為經濟學理論使用者管理實踐的好著作。
1.7 《理性犯的錯》托馬斯·吉洛維奇(Thomas Gilovich)著;Gilovich也是行為經濟學中的元老級人物,他更是社會心理學的泰斗。這本書更偏向心理學科普讀物,圍繞著“理性”展開。經濟學強調“理性人假設”,這本書則介紹我們的理性在哪些條件下會變得“不理性”。這本書似乎一直被人們忽視,它著重討論了行為經濟學中的六個重要主題。1.8 《別做正常的傻瓜》奚凱元(Hsee)著;說了這麼多,再推薦本以漢字書寫的科普讀物。奚凱元是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教授,他本人是華裔,因此這本書是以華人的敘述方法撰寫的,所以讀起來會和以上的讀物有一些不同。但相同的是,非常有趣、易懂,真是又好玩又漲姿勢。1.9 《釣愚》 喬治·阿克洛夫(George A. Akerlof)、羅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著。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著作,從心理與行為視角分析市場的“非理性”,值得一看。
2 專業著作類2.1 《行為經濟學》Nick Wilkinson著,賀京同譯;【教材】如我們所知,行為經濟學兼有新古典經濟學和心理學的色彩,因此目前國際上有兩種研究正規化,一種是從經濟學視角出發(基於效用最大化的數學演算),另一種從心理學視角出發(行為實驗、腦研究、動物研究)。題主的專業是金融學,因此推薦這本從經濟學視角寫作的“行為經濟學”教材。譯者賀京同老師也是南開大學行為經濟學扛把子。這本書與傳統的中微觀經濟學的體系是一致的,只是對原有理論的不足進行了闡述,比如補足了顯示偏好理論的缺陷。
2.2 《神經經濟學:決策與大腦》Paul W.Glimcher,Ernst Fehr,Colin F.Camerer,Russell A. Poldrack等著,周曉林和劉金婷譯;【教材】現在的行為經濟學研究,已經藉助腦成像fMRI,腦電ERP,以及經顱磁刺激TMS等技術,研究經濟行為是如何在大腦內發生的。簡單說,就是還原經濟行為,分析不同行為是由大腦內哪些區域完成的,試圖把經濟行為分解成神經活動組合。相關領域已經積攢了一批大牛,也已形成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神經經濟學(Neuroeconomic)。可以說行為經濟學是神經經濟學的搖籃,而神經經濟學則是行為經濟學的未來。《神經經濟學:決策與大腦》是第一本神經經濟學領域內教材,這本書大概在2010年出了中譯本,早些年剛出的時候我讀過原版。譯者周曉林教授也是北大認知所的主任,國內比較早地研究了決策的神經機制。2.3 《超越經濟人:人類的親社會行為與社會偏好》葉航等人著;【論文集】上面兩本都是舶來品,這一本是本土著作。浙江大學跨學科社會科學研究中心(ICSS)出品,葉航教授(經濟系前系主任)領銜。ICSS是國內行為經濟學研究非常前沿的一個團隊。本書是ICSS成員近幾年所發表的中文論文的合集,這些論文多發表在《經濟研究》《世界經濟》《南方經濟》等刊物上,其中又以綜述類居多。看這本書,可以瞭解國內研究者在行為經濟學上做了些什麼。而且裡面的綜述文章,可以幫助瞭解國際上最新的進展有哪些。葉航教授比較偏神經經濟學,所以讀這本書,可以讓你認識一個你所不瞭解的經濟學世界。2.4 《神經經濟學分析基礎》Paul W.Glimcher著,賈擁民 譯;【教材】作者Paul W. Glimcher也是《神經經濟學:決策與大腦》一書的作者之一,譯者賈擁民是ICSS一員。這本書是在2010年出版的,2016年下半年出了中譯本。從經濟學的困境,到行為經濟學中的“異象”,再到神經經濟學的解釋,一氣呵成。該書可以從宏觀上把握行為經濟學的發展、成熟,學術研究必備。
2.5 《決策心理:齊當別之道》李紓 著【專著】中科院心理所李紓老師大作,李紓團隊應該是國內決策心理(行為)研究做得最好的團隊,沒有之一。在國際學界上,有著自己提出的獨創性理論,也就是本書的名字——齊當別(equate-to-differentiate)。本書側重闡述風險決策、跨期決策研究,而決策研究又是行為經濟學中的重要內容。這本書似乎也是李紓老師第一本個人專著吧?其中彙集了他從業二十餘年來的學術思想。推薦一篇介紹這本書的書評,發表於期刊《應用心理學》,連結在此,應用心理學最後一篇文章。2.6 《行為經濟學新進展》Colin Camerer著,賀京同譯;【論文集】Camerer是行為經濟學當之無愧的大牛,也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種子選手。這本書收錄了1990-2003年行為經濟學重大問題的最新研究進展,所以裡面的問題都是當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可以結合上一本教材閱讀。不足之處,本書只收錄到了2003年。對於學術研究而言,2003年都太out的了;但對於瞭解行為經濟學(特別是行為經濟學在學術領域的現狀)會大有裨益。感謝@陳茁糾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