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棵紮了根的楊樹

    義大利人郎世寧,原名朱塞佩·伽斯底裡奧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1715年以天主教修道士身份來中國傳教,受到康熙皇帝禮遇,入宮成為宮廷畫家,歷經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50多年,並參加了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極大地影響了康熙之後的清代宮廷繪畫和審美趣味。

            郎世寧覲見康熙時,康熙雖不贊成郎世寧信仰的宗教,卻將之視為藝術家,郎世寧由此開啟了自己長達50餘年的中國宮廷畫師生涯。在這期間,郎世寧幾乎什麼都畫,人物、風景、戰爭、歷史、花鳥、年節等,但最主要的還是記錄皇帝的活動。郎世寧在康熙時的繪畫,雖無檔案記錄可查,但從雍正元年開始,直到乾隆31年,幾乎每年都有郎世寧繪畫活動的詳細記錄。

            郎世寧的作品,有中國水墨畫,也有油畫、水彩畫和琺琅畫,其畫風亦中亦西中西合璧,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宮廷畫風格。為迎合各個皇帝的喜好,郎世寧總在調整自己的畫技。康熙不喜歡油畫,更無法接受西畫中的透視法。為此,郎世寧學習用膠質顏料在絹上作畫的高難技巧,一筆下去就不能再加第二筆,也不能修改潤飾,筆法稍有躊躇,便前功盡棄。為不在畫上留有透視法中的陰影,郎世寧便在同一幅畫中對山水或庭園採用不同的視點與角度。正是這種戴著鐐銬的舞蹈,讓郎世寧的畫作成為中國藝術史的一個獨特的存在。為了糾正繪畫的平面視覺,郎世寧向康熙建議辦一所繪畫學校,康熙沒同意。這種境況直到1722年雍正繼位後有所改善。

           在雍正被歐洲油畫的魅力感染後,郎世寧相繼創作了《聚瑞圖》(1723年)、《松獻英芝圖》(1724年)和《百駿圖》(1728年)等畫作,這些具有鮮明歐洲繪畫風格和情調的作品,顯示了郎世寧的寫實功底。1724年,雍正帝開始大規模擴建圓明園。郎世寧長時間留居該園,畫了許多裝飾殿堂的作品,其中既有歐洲風格的油畫,也有在平面上表現縱深效果的透視畫。雍正帝對於這位洋畫師的作品十分讚賞,曾對一幅人物畫圖稿讚道:“此樣畫得好!”

    除忙碌於宮廷創作,郎世寧還和雍正帝的弟弟們多有交往,曾為怡親王允祥、果親王允禮、慎郡王允禧等作畫,流傳下來的《果親王允禮像冊》、《八駿圖卷》、《馬圖冊》等就是此類作品。可見,在當時的貴族世家圈子,玩賞歐洲風藝術品已成為一種時尚。從現存郎世寧作品看,愛好藝術的乾隆帝在繼位前就與郎世寧多有交往。24歲繼位後,乾隆幾乎每天必去畫室看郎世寧作畫。

             在沒有照相機的年代,郎世寧用他的畫筆記錄了很多重要人物和事件,如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莊接見歸順的少數民族頭領等。郎世寧更將乾隆一生的大事,諸如戰爭、狩獵、宴會等場面盡皆入畫,最好的作品之一《哈薩克貢馬圖》,畫面生動逼真,揮灑自如。郎世寧還奉命繪製過一幅著名的帝后和11名妃嬪在一起的影象《心寫治平》。據說乾隆也只看過該畫三次,然後將畫封存,降旨說如有人偷看該畫,必凌遲處死。

            1747年,乾隆開始修建圓明園為夏宮,並令郎世寧負責設計監造西洋樓。在此期間,郎世寧還擔任過掌管皇家園林工作的奉宸苑苑卿,官職為正三品。聶崇正認為,曾被英法聯軍掠走又被購回的大水法12生肖的部分獸頭,很可能出自郎世寧之手,因為很多地方都呈現明顯的“郎式風格”。

            郎世寧獲得的榮耀,雖讓眾多宮廷畫家難望其項背,但郎世寧為中國皇帝工作,條件卻十分艱苦。另一位歐洲宮廷畫家王臻誠曾在信中描寫他們的作畫情形:“吾人所居乃一平房,冬寒夏熱。視為屬民,皇上恩遇之隆,過於其他傳教士,但終日供奉內廷,無異囚禁……作畫時頗受掣肘,不能隨意發揮。

    ”郎世寧以臣子身份滯留中國,甚至沒有中途回國的權利,在皇權的壓力下,他不得不努力學習中國畫技巧。為調和中西畫法的不同,一些畫作甚至採用“合筆畫”形式,即寫真處由郎世寧主筆,而背景、風光,則由中國畫師創作。乾隆皇帝本人很可能與郎世寧畫過“合筆畫”。如此中西合璧之作,在世界藝術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而郎世寧在宮廷畫師中的尊崇地位,也讓他與眾多畫家有過多樣合作,很多大型繪畫,基本上都由他起草畫稿,或繪製畫中主要人物的肖像,再分與他的畫友或弟子完成。他與弟子們繪製了很多畫作,因而博得了皇帝的青睞和歡心。

    雖然郎世寧的繪畫並不能代表那時歐洲繪畫的最高水平,但他融中國工筆繪法和西洋畫三維要領為一體,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畫風。文獻記載,郎世寧的畫法被稱作“線畫法”,代表了當時宮廷的主流畫派。郎世寧將自己摸索成功的新體畫,傳授給傳教士畫家王臻誠、艾啟蒙等人,同時將歐洲油畫技巧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中國畫師,為清朝宮廷培養了眾多兼通中西畫藝又各有專長的宮廷畫家。郎世寧先後有十幾位徒弟,在乾隆帝時形成了實力雄厚的郎世寧新體畫集團,為清代中國與歐洲文化藝術融通作出了重要和積極的貢獻。從一些宗室後裔的畫作中,也可以看到郎世寧繪畫的影響力,皇室後裔溥伒的畫馬作品就是一個案例。溥伒馬畫作,無論是造型還是筆墨,都注重於形狀的準確和皮毛質感的表達,一望便知是從郎世寧借鑑而來。

    郎世寧在中國度過了51年時光,直至1766年去世。由於大半生都在中國生活,郎世寧的作品內容也都是中國的人和事。聶崇正認為,雖然郎世寧的繪畫看上去中西合璧,實際主要畫法還是西方的,只是根據華人的審美習慣在光線上做了調整。比如華人不喜歡“陰陽臉”,郎世寧便讓人臉接受正面光,同時加重人物的鼻翼、鼻下、脖子下,這樣五官就顯得立體清晰。雍正時期,大名鼎鼎的年羹堯的哥哥年希堯,曾出版中國最早介紹西方透視法的著作《視學》,序言中特別說明該書是和“郎學士”多次交談、探討才寫成。乾隆帝在位60年,“乾隆工”成為該時期精美玉器的代名詞,宮廷畫家也參與了玉雕創作,郎世寧的一些畫稿也被製成玉器。而雍乾兩朝官窯粉彩瓷器的構圖佈局和繪畫主題,也多得益於郎世寧的繪畫。乾隆時期,由郎世寧與王臻誠、艾啟蒙、安得意等創作的《平定準部回部戰圖》,則是中國最早的銅版畫作品。可以說,郎世寧代表了清中期的宮廷藝術品位。1766年,78歲郎世寧去世,喪禮備極哀榮,乾隆還親撰墓誌銘,以示對這位高士的尊崇。但在總計536卷的《清史稿》中,對郎世寧的全部記述只有這短短几句:“郎世寧,西洋人。康熙中入值,高宗(乾隆)尤賞異。凡名馬,珍禽,異草。輒命圖之,無不栩栩如生。設色奇麗,非秉貞等所及。”

  • 2 # 2019文心若水

    郎世寧(1688—1766),義大利人,生於米蘭,清康熙時作為修道士來中國傳教,成為宮廷畫家。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餘年。

    作為極其貴重的祝壽圖,《白鷹圖》雖然有明顯歐洲畫法的因素,但畫中所含內容完全是傳統中國的風格。寓意長壽,平安,吉祥,如意等。

    作為勤奮高產的繪畫家,郎世寧一生繪製白鷹圖無數,沒有準確的數字哦。

  • 3 # 國學先生徐

    只有一幅

    《白鷹圖》是郎世寧創作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的一幅畫。是郎世寧中西畫法結合的傑出作品之一

    《白鷹圖》創作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根據畫上的署款,此圖是根據乾隆十六年五月初十日,大學士忠勇公傅恆所進獻的白鷹所畫,相傳皇太后生日即在五月,乾隆大孝,號稱“以天下養”,即用天下最美好的財富來侍奉母親,因此,《白鷹圖》也是一幅極為貴重的祝壽圖

  • 4 # 等待日出的麋鹿

    郎世寧是義大利人,清康熙年間作為傳教士來中國,得到康熙皇帝的召見,併成為宮廷畫師,歷經康雍乾三任皇帝。

    郎世寧無私地把當時歐洲畫技傳授給了宮中其他畫師,並將歐洲繪畫術和中國繪畫技巧很好的結合形成獨特風格。

    1724年為雍正皇帝祝壽所畫的《嵩獻英芝圖》,畫中的白鷹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白鷹蹲在稜石上,旁邊有綠色的松枝、石縫有紅靈芝、有山澗水,綠蔓藤,小紫花,這是郎世寧畫有白鷹的一副現存畫,不知博聞的你還有沒發現郎大畫師的其它白鷹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顏氏家訓名句1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