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普大世界
-
2 # 海參Hyson
恆星有哪些?
這個問題問的比較籠統,我就姑且認為你要問的是我們熟悉的恆星有哪些吧,最被我們大家所熟知的恆星當然就是太陽了,它是離我們最近的恆星,那除了太陽還有哪些恆星呢?
想要知道恆星有哪些,首先要知道恆星是什麼。
目前科學界對恆星的定義,簡單來說包含兩個特點,首先恆星必須是氣態的球體或類球狀天體,其次恆星必須自己能發光發熱,只要這兩個條件全部滿足的話就可以稱之為恆星啦。
知道了恆星是什麼,那麼恆星都有哪些呢?
這麼說吧,在晴朗的夜晚,如果大氣透明度很高的話,你抬頭所見的星星們,幾乎全都是恆星,這裡用“幾乎”是因為,你所看到的這些星星裡,除了恆星以外,還有月亮和太陽系的幾大行星以及一些其他反射恆星光芒的其他天體。當然了,你的這個觀測地點最好是在空曠的野外,比如我們小時候的農村就不錯,因為目前我們所在的城市燈光實在是太亮了,這就會讓本來就微弱的星光更加黯淡,很多不太亮的星星你就看不到了。而如果各方面條件都具備的話,肉眼所見的恆星數量可以超過6000顆。
說完這些再給你列舉幾個我們相對來講熟悉的恆星吧。
最熟悉的當然就是太陽了,除了太陽以外,目前,已觀測到的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是距離我們4.22光年的比鄰星;
已觀測到體型最大的恆星是盾牌座UY,體積約為太陽的45-50億倍;
已觀測到的質量最重的恆星是R136a1,它的重量是太陽重量的250倍還多,科學家估計其剛形成的時候,重量甚至能達到太陽的300倍,它同時也是目前已知的最亮的恆星,其亮度是太陽的870萬倍,是的,你沒看錯,是870萬倍,這個亮度什麼合金的狗眼都得被亮瞎。
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如果沒有光和大氣汙染的話,我們就能看到很多的星體,它們大部分都是恆星,而且質量絕大多數都比太陽更大,因為比太陽質量小的恆星發出的光不夠強,不容易被我們看到。
天文學家們認為在我們銀河系中,至少有個1000~4000億顆恆星,如此巨大的數量,讓人不由得去感嘆銀河系之大,而我們所在的太陽系只是這數千億顆恆星系統中的一個。
太陽是一顆中等質量的恆星,屬於恆星類別中的黃矮星,比它的質量小的恆星有紅矮星和橙矮星,比它的質量大的恆星有藍矮星、紅巨星、藍巨星等,不過宇宙中80以上%的恆星都是紅矮星和橙矮星,所以相對而言,太陽的質量在恆星群列中並不小。
銀河系中的恆星大都跟隨著銀河系的執行總趨勢而執行,我們的太陽也是如此,他也在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旋轉,就如同我們的地球在圍繞著太陽旋轉一樣,不過太陽圍繞銀河系旋轉一週的時間非常長,大約為2.5億年(地球年)。
不過在銀河系中也有一些恆星,並沒有跟隨銀河系的執行總趨勢而執行,它們有獨特的起源、形成和執行過程,這樣的恆星通常被稱為“移動星群”或者“星協”,它們是一種或者幾種恆星的集合,2020年5月7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對外宣稱該臺博士生梁熙龍、趙景昆研究員等近期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全稱為“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與歐空局蓋亞空間望遠鏡(Gaia)獲取的同源恆星資料,在銀河系的獵戶座星雲附近發現了一個新的移動星群,共包含206顆恆星成員。
↑郭守敬望遠鏡
研究者分析認為:該移動星群中的大部分恆星形成於獵戶星雲中,但有些大質量恆星與獵戶座星雲中的恆星處於不同的演化序列,它們並非誕生於獵戶座星雲,其中部分獵戶座星雲中形成的恆星正在向外擴散。這個移動星群也為研究銀河系中恆星集團的瓦解提供了新的研究資料。
恆星大都形成於星雲之中,成片的星雲會形成許多恆星組成“移動星群”,不過由於它們的執行軌跡並不完全相同,所以過一段較長的時間之後就會分散,也有的恆星會合併成質量更大的恆星,其演變形態不一而足,所以典型的移動星群並不常見。
參考資料:
《上官新聞》5月7日文章《中國天文學家在銀河系發現新移動星群,包含206顆成員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