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據《般若經》來說,世上一切事物都是緣起性空的,也就是一切事物,都需要依賴其他事物或條件而成立,而不能完全獨立存在的意思。2:那麼我們的五蘊,自然也是緣起性空,桌子,椅子,大地,天空,太陽,月亮,一切的一切自然也是性空的。3:所以,我們學佛,第一,就是,對空性有足夠正見,第二,就是,保持慈悲心。4:為什麼要保持慈悲心?是因為理解到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賴的一個整體,所以對他人,對其他動物,對整個大自然,保持慈悲之心,保持謙卑之心,便等同於對自己的慈悲。如同,你的一隻手,會拿起刀子,去砍傷自己的一隻腳嗎?肯定不會呀,那是因為你能感覺到這個手腳都是自己的呀,愛護自己的手腳,愛惜自己。可是,為什麼,我們可以肆意去宰殺豬羊牲畜呢?那是,因為我們沒有認識到,一切皆是緣起性空啊。 現在的人們,自吹自擂者頗多,尊重他人們甚少,感覺自己是萬物之靈,是宇宙之主,這是建立在自我基礎之上的,認為有一個我,可以執著,有一個我,可以得到。然而,這個我,是什麼呢?不過是特定條件下一堆蛋白質和各種元素組合而成的血肉之軀,不過是個人利益驅動和過去經驗混合的產物,遇到不同的環境條件,翻臉比翻書還快呢,遇到不適合的條件,肉身也便腐朽了。所以,認知到緣起性空,很重要,也是最開始所必須弄懂的,沒有空性正見,就會走了歪路而不自知。5:那我們學佛之人,如何學到空性正見呢?除了研修佛學經典,別無二路,不要期望蜻蜓點水式地看看某法師的講座或說法,而能內化成自己的思想,猶如,在大海表層航行的船隻,是無法了知佛法的浩瀚大海的,一知半解,執迷於一知半解,滿足於一知半解,而自以為有所得,也是學佛之人的劣根性,我時刻提醒自己,對佛法是一無所知的。比如龍樹菩薩的《中論》,要深入思考和內化。比如《六祖壇經》《大般涅槃經》等等非常多的經典,也需學習思考和內化。否則,若不學經典,不去內化思維,道聽途說,聽人說法,如入雲霧,迷途難返。深入學習內化後,就可以達到明心見性的這種層次,也就是具備了空性正見,而後,才是廣修慈悲菩薩行之時。
1:根據《般若經》來說,世上一切事物都是緣起性空的,也就是一切事物,都需要依賴其他事物或條件而成立,而不能完全獨立存在的意思。2:那麼我們的五蘊,自然也是緣起性空,桌子,椅子,大地,天空,太陽,月亮,一切的一切自然也是性空的。3:所以,我們學佛,第一,就是,對空性有足夠正見,第二,就是,保持慈悲心。4:為什麼要保持慈悲心?是因為理解到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賴的一個整體,所以對他人,對其他動物,對整個大自然,保持慈悲之心,保持謙卑之心,便等同於對自己的慈悲。如同,你的一隻手,會拿起刀子,去砍傷自己的一隻腳嗎?肯定不會呀,那是因為你能感覺到這個手腳都是自己的呀,愛護自己的手腳,愛惜自己。可是,為什麼,我們可以肆意去宰殺豬羊牲畜呢?那是,因為我們沒有認識到,一切皆是緣起性空啊。 現在的人們,自吹自擂者頗多,尊重他人們甚少,感覺自己是萬物之靈,是宇宙之主,這是建立在自我基礎之上的,認為有一個我,可以執著,有一個我,可以得到。然而,這個我,是什麼呢?不過是特定條件下一堆蛋白質和各種元素組合而成的血肉之軀,不過是個人利益驅動和過去經驗混合的產物,遇到不同的環境條件,翻臉比翻書還快呢,遇到不適合的條件,肉身也便腐朽了。所以,認知到緣起性空,很重要,也是最開始所必須弄懂的,沒有空性正見,就會走了歪路而不自知。5:那我們學佛之人,如何學到空性正見呢?除了研修佛學經典,別無二路,不要期望蜻蜓點水式地看看某法師的講座或說法,而能內化成自己的思想,猶如,在大海表層航行的船隻,是無法了知佛法的浩瀚大海的,一知半解,執迷於一知半解,滿足於一知半解,而自以為有所得,也是學佛之人的劣根性,我時刻提醒自己,對佛法是一無所知的。比如龍樹菩薩的《中論》,要深入思考和內化。比如《六祖壇經》《大般涅槃經》等等非常多的經典,也需學習思考和內化。否則,若不學經典,不去內化思維,道聽途說,聽人說法,如入雲霧,迷途難返。深入學習內化後,就可以達到明心見性的這種層次,也就是具備了空性正見,而後,才是廣修慈悲菩薩行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