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6358977258
-
2 # 凌波微步0008
能。關鍵我們的社會生存法則嚼亂了教育初衷,成為英雄無用武之地之相。只要社會公平競爭,我們的教育還是很有價值的。我們之所以會認為教育失敗,是社會競爭制度的失敗。我們要思考的不是教育,而是社會法則。
-
3 # 包大人玩科學
因為筆者是學科學的緣故吧,我覺得對比中美教育,最大的短板在於科學教育。。。
剛剛過去的十月,2017年的諾貝爾獎新鮮出爐,先讓我們來看看拿到科學類諾貝爾獎的都是哪些人吧。。。 一眼望過去你會發現,科學獎的9個人中間7個是美華人,還有理查德·亨德森雖然是英華人,可是做出貢獻的地方是在美國,現在也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作。。。
這個從側面證明了一件事情,美華人在科學上領先整個世界不是一點點而已。。。
為什麼美國的科學如此昌盛,科學家層出不窮呢?為什麼中國的小朋友們在做題考試成績方面從小到大壓倒性碾壓美國同齡人,而到了科學研究階段卻沒有創新,落後一大截呢?
歸根結底,是教育的不同。
科學教育在中國,是被當成文科在教的:背公式,做習題。我們缺少了科學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與大自然相遇的美妙體驗”
比如我們在教全反射這個概念的時候,書本是這麼定義的:當光由光密介質射到光疏介質的介面時,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質內的現象。。。
這樣的句子,是否就是科學呢?不!這只不過是用一些字說出另一些字的意思而已。有沒有學生會回家試著做個試驗?沒有,因為他沒有辦法做,他根本不知道該怎樣做。
但如果我們這麼來講“當你把一個硬幣放在一個空的玻璃杯下面時,你依然可以看到這個硬幣,可是當你往杯子裡漸漸加水時,你會發現硬幣好像突然消失了,你再也看不到硬幣了。。。這個物理現象就是一種光的全反射。”那麼就會有人試著回家自己做,這就是一次與大自然相遇的美妙體驗。”
對於我們中國來說,我們需要科學, 我們努力地學習科學,但我們卻不瞭解:科學不是公式,科學不是計算,而是一次次的“與大自然相遇的美妙經驗”。
以上。
-
4 # 陝北臥龍
中國教育陷入殖民怪圈,波及民間社會
一門英語毀掉百萬精英!給你們舉個例子講個故事,一個美國小孩和一箇中國小孩同時出生兩人都是0!兩人都喜歡數學和物理,美國小孩只學母語+物理學,中國小孩母語+英語(非自願被要求學)+物理學(基礎西學多年前已引進漢化)。每人精力110!母語幾乎花不了多少精力(10點精力),美國小孩自然投入精力100,中國小孩投入50精力學 自然,另50精力學英語(理科好的沒幾個能輕鬆學好英語的),產出:美國小孩科研產出100,中國小孩產出50,每當美國小孩有新發現便用自己的母語發表,正好~中國的落後美國50的小孩用自己蹩腳英語翻譯過來看美國小孩又發明了什麼?!哇美華人好厲害噢,中國小孩發出了這樣的讚歎,從此更加熱衷於學美國小孩的語言,有一天美國小孩又有了新發明(某發動機),中國小孩虛心請教,美國小孩說:我不告訴你!中國小孩迷茫了,他感覺被拒絕,為什麼這麼努力卻搞不出自己的東西,他覺得自己很笨,從此他放棄了思考探索創造的念頭選擇了學習模仿,對身處的自然選擇了無視,他認為美國孩子的語言才是發明的母親,大自然不再是!後來美國孩子在精進之下獲得了諾貝爾獎,這讓中國孩子更向往了,他決定要更多學英語好去看美國孩子的科研論文!(差距是如何拉開的?能理解吧)
一門英語殺掉百萬中國精英,成了中國諾貝爾人才的墳墓 怪圈迴圈年復一年,至今中國科技諾貝爾為0!現實中這樣中國孩子又何止百萬(全球化要與世界連結,我們可以讓那些喜歡需要外語的人去學英語,但不能全華人人都搞這個)
因為全民必修導致英語在中國已經發展成一個龐大的殖民產業:很多人都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學英語,但就莫名其妙接受了十幾年的英語教育,最後不了了之!(浪費十幾年徒留下崇洋,淳樸民風正被西方浮躁排擠)這不是精神殖民是什麼??
⊙語文教出是文化、素質、人禮和民風。
⊙數理化教出是知識和宇宙觀,認識宇宙人才們思考自我的哲學問題。
⊙政史等教出的是中華民族政體集體意識。
⊙英語必修:沒教會什麼能用上的東西↑這是美華人在漢語社會精心佈置的殖民產業,目前已成功植入中國高考及各大高校門檻以及社會單位求職!!這裡是是漢語社會啊。很多人才深陷其中,讓醒著的人細思極恐。教育部是全中國社會的精神締造者,請正視這個過去遺留下來的問題,既要溝通世界也要防範美華人對我們的精神殖民。
謹以此文呼籲外語學習制度的改革!設立外語選修制,讓孩消除抗拒情緒,帶著決定有目的的去選學外語吧,解放中國的諾貝爾人才。
過去遺留下來的問題,細思極恐,請沉下心來仔細品味(致當今中國教育部)
-
5 # 平凡teacherzhang
中美教育各有自己的優勢,美國的教育注重學科教育,培養各行各業的精英人才,我們的教育注重培養全才。至於我們的短板在於職業教育,受傳統的思想影響,我們的職業教育發展過於緩慢,讓每個人都得到他想要的,適合他教育。
回覆列表
中美教育各有優劣,我們有較為紮實的基礎教育,學生運用已知理論技術紙面作業能力較強;美方有較完善的高等教育及其學術(環境氛圍),人才在科技前沿表現優秀。就教育方針、政策和路線的整體而言,更推崇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