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冷憧

    “宅”,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也是個人的選擇。不過,當“宅”越來越嚴重甚至成為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確實會帶來一定的社會問題。特別是對人際正常交往所造成的影響,更是令人擔憂。宅男宅女淪為剩男剩女,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個方面,交際障礙在宅男宅女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輕則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重則形成自閉和心理問題。

    “宅”成為一種“病”,原因是多方面的。網路和電子產品的無處不在,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足不出戶就能從網路上獲取最新的資訊,透過朋友圈就可知道朋友們吃了什麼、穿了什麼、去哪些地方玩、有哪些幸福和煩惱,對現實中的交往需求必然被淡化。更別提那些狂熱的電子遊戲玩家,更是沉溺於虛擬的遊戲世界裡難以自拔。

    當然,有些人之所以“宅”起來,也是萬不得已——不是不想出去,而是無處可去。現在的城市,到處是鋼筋水泥的叢林,唯獨缺少親近自然的場地。流連於酒肆歡場、夜夜笙歌者終歸是少數,人們更需要日常的休閒娛樂場所。以本人為例,有兩大愛好,一是看書,一是書法。可現在想找個像樣的書店需要跑出十公里以上,而學習和交流書法的場所,更是幾乎沒有。除了“宅”起來,還能怎樣?

    另外,現實環境存在的問題,也是造成“宅”的重要因素之一。十面霾伏、霧霾鎖城,讓不少原先喜歡經常“出去走走”的人,被迫改變了生活方式,寧可“宅”在家裡,也不敢出去充當“人體淨化器”。電梯吃人、窨井奪命、交通擁堵……所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給“宅”創造了更多的“合理性藉口”。

    “反宅”,既需要有人為之鼓與呼,也需要“大環境”的改變。畢竟,任何社會問題的出現,都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實際上,“宅”本身又何嘗不是對當前社會上存在的不合理現象的無聲抗議?從“宅”中讀出民情民意,並採取措施對人文環境和生活環境加以改進,比單純喊“反宅”的口號要有用得多

  • 2 # 花染涼意小懶君

    網路造就了宅,以前逛街買東西,現在在家網上買什麼都很便宜又方便,現在爬山徒步旅遊的也很多,不過要看時間和天氣,在家千日好,出門有點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辣椒炒肉片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