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斗定位終端

    最少3年,舉個例子,人家三星量產OLED屏的時候,其他的都是LCD,後來換曲面屏,全球跟風,螢幕廠商研發,終端廠都採購三星的,等大家都研發出來後,人家又轉全面屏時代了,永遠跟著別人屁股後面撿玩剩下的技術。

  • 2 # 家電的日常

    產能強於數倍.....技術弱了不止三五籌,目前中國產除了京東方之外,面板企業做的好的也就臺灣友達,今年夏普電視也被富士康收購變為中國產,但只管製造,技術突破創新上只能說還處於跟風....日韓企業大多是軍工企業...你根本沒機會知道真實技術上領先你多少了

  • 3 # 每日經濟新聞

    最近有關“中國大陸面板產業崛起2019產能或全球第一”的新聞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中國新型顯示面板產業總體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整體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僅2017年上半年,中國顯示產業全行業銷售收入達到1356億元,同比增長65%。中國產面板出貨面積達到3182萬平方米,全球佔比達到了33%。

    英國著名調查公司IHS market於2017年2月釋出的全球液晶面板研究報告顯示,中國京東方(BOE)憑藉佔據全球22.3%的出貨量,成為全球顯示面板企業的第一位。這樣的成績對於任何一家上市企業,都算是一個不錯的成績。此外京東方投資的全球最高世代線--合肥第10.5代TFT-LCD生產線也已經在建。

    從京東方的發展可以大概瞭解中國面板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中國從面板業空白的狀態到現在可以實現大部分自主生產,而這離不開政府的鉅額投資。日韓的面板企業在發展歷程中也經歷過相似的過程,畢竟面板行業是一個行業集中度很高的產業,前期投入成本巨大。

    既然這樣,中國的面板行業為何還與日韓企業有較大差距呢?具體來說主要有兩方面。

    中國產屏的質量不如日韓。這一點我們是需要承認的。客觀講,雖然從出貨量的排名上京東方等中國企業十分搶眼,但是在出貨面積上還是要遠遠落後日韓。因為更高的出貨面積需要更高的技術標準。 而雖然有研究人士認為中日韓的面板質量差距已經不明顯,但那是針對中小尺寸的,在大尺寸市場,有廠商也承認中國產屏的穩定性遠不如日韓屏。

    生產裝置仍然沒有實現“中國智造”。面板製造業對裝置的精度與穩定性要求都非常高。裝置大部分來源於日本,美國,南韓,甚至以色列等國家,即使在中國有日韓製造工廠,依然會被要求購買的裝置在原廠進行製造。所以中國面板製造業的核心裝置仍然是處於“中國智造”缺位的狀態。如此一來,在裝置的自主原創上自然要輸日韓一截,產品質量孰優孰劣也就不言而喻了。此外,由於並不具備裝置自主製造的能力,所以很多連維修技術人員也要嚴重依賴日韓。

    所以,我們不僅應該看到中國面板業與日韓差距在縮小,而且也應該看到在某些核心領域的巨大差距,想要說“實質性趕超日韓”,為時尚早。雖然道路也許是曲折的,但是前景肯定是光明的。

  • 4 # Perphi

    上面回覆中沒一個真正懂的,還都自以為是。。液晶面板過去十多年進步巨大,技術突破了,產業規模上來了,終於不被嚴重卡脖子了,隨著京東方全球第二條oled線的量產,開始進入全球最高水平的競爭了,面板行業有沒有進步,下游的手機,電視行業最有發言權,原來利潤都被日韓臺透過面板等賺走了,整機只是微利,現在情況好了十倍不止。就在前兩天,京東方除三星外全球第一條oled產線量產時,華為,OPPO,vivo,小米,酷派等全部來站臺,因為這些廠商心裡清楚,這就是救命稻草,口裡默唸的是三星你再卡我試試:)。

    另外還有一個有意思的事情,臺灣在面板領域已經被大陸超過了,題目中的日韓也有點歧義。就面板本身,已經進入中韓競爭的時代,日本人也已經靠邊了,2016年,日本全國的面板出貨量和金額還不及京東方一家,呵呵。說中韓的差距,主要在新一代oled上,不過三星的壟斷已經被打破了,接下來真正的中韓競爭將拉開帷幕,很快就是同一水平線上對決了。中日的差距嘛,日本在面板本身的競爭已經落敗了,夏普已經完蛋被收購,東芝和索尼基本也洗洗睡了,就剩一個jdi,呵呵,oled量產上也輸給了京東方。當然了,日本人在面板上游的裝置和材料上優勢還很明顯,比如oled最重要的蒸渡裝置就只有日本人掌握,差不多處於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狀態,不過隨著中國整個面板產業鏈的快速發展,瘦死的駱駝又能死多久呢:)

  • 5 # 前瞻經濟學人

    面板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近年來,日本面板廠商雖掌握大批關鍵技術,但是逐漸失去價格競爭優勢,不斷壓縮面板產能,面板產能向南韓、中國臺灣和大陸三地集中。中國大陸面板產能急速擴張,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產基地。

    目前,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大陸地區液晶面板產量已位居全球第二,自主核心技術快速增長,全球產業話語權不斷增強。在液晶電視面板上, 中國大陸面板廠商出貨量已經佔據額全球的30%,達到0.77億片,首次超越中國臺灣的25.5%市佔率,僅次於南韓排名全球第二。2015年,中國大陸液晶顯示器產能約4948萬平方米。

    圖表1:2010-2017年中國液晶顯示器行業發展規模測算(單位:萬平方米)

    得益於政府的扶持,國內面板廠家發展迅速,湧現了不少實力強勁的企業,如京東方。截至 2016年四季度,京東方全球市場佔有率持續提升:智慧手機液晶顯示屏、平板電 腦顯示屏、膝上型電腦顯示屏市佔率全球第一,顯示器顯示屏提升至全球第二, 電視液晶顯示屏保持全球第三。

    圖表2:全球面板廠商市場份額變化情況(單位:%)

    雖然中國面板產業取得重大突破,但本土廠商技術依舊薄弱,特別是在高階產品領域常年從南韓、日本、臺灣等地進口液晶面板。特別是在新技術發展上,與日韓以及臺灣企業技術差距還比較大,整體上仍處於技術追趕階段。而且液晶面板的自給率仍然偏低,自給率僅為30%,產品對外依賴較大,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內液晶面板產業長遠發展。

    此外,在國內產業生產鏈、產品技術水平以及創新機制等依舊落後的環境下,行業可能會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產能過剩的隱憂依然存在。

    面板產業未來趨勢分析

    首先,消費升級驅動大尺寸面板走向景氣。2016年起面板價格築底回升,顯示大尺寸電視需求保持景氣,從而帶動大尺寸面板價格走高。從大尺寸液晶面板的供需上來看,2017 年一季度作為傳統淡季,48寸以下的液晶面板需求有所減少,而 50 寸、55 寸、65 寸等大尺寸面板的需求持續升溫。可見,雖然面板產業整體增速受限,但是大尺寸面板需求增速相對維持再高位。

    圖表3:2012-2017年液晶電視平均尺寸變化趨勢(單位:寸)

    其次,隨著全球家庭的消費電子產品持有量持續提升,顯示面板的下游需求將保持持續景氣,而多元化的面板應用需求將帶動面板技術不斷升級。

    第三,OLED迎來跨越式發展。預計到2020年OLED螢幕市場空間可達873.3億美元,對應複合增速 73%,主要應用於電視、手機。預計在2018-2019年,電視市場有望超過手機市場成為OLED應用的第一大市場,PC、VR、可穿戴裝置、汽車等細分市場也將豐富 OLED 應用場景,獲得高增長。

    圖表4:2016-2020年全球OLED市場規模預測(單位:億美元)

    第四,在技術方面,降低功耗始終是各個廠商需要面對的問題,尤其是針對移動裝置而言,在電池技術發展緩慢的情況下,作為耗電量最高的部件,液晶螢幕的功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移動裝置的待機時間。除了從液晶面板開口率、TFT材質等方面之外,液晶面板廠則也將會從驅動電路方面入手來進一步降低液晶螢幕的耗電量。未來國家將會在政策上加以調整,重點支援新一代顯示技術的研發。顯示產業要加速產業升級,從“提量”變成“提質”,同時在下游拓展新興顯示器的應用領域,而不是低水平的重複建設。

    最後,在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企業的猛烈攻勢下,全球大型LCD面板市場上南韓LG DISPLAY、三星DISPLAY“兩強獨大”局面瓦解。未來南韓在LCD的市場地位將會縮小,而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企業將會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如今的面板產業南韓、中國大陸、中國臺灣三分天 下,按照當前發展勢頭,中國大陸有望在2019年成為全球第一。

    圖表5:中國崛起為全球 LCD 產業第三極

    以上資料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釋出的《2018-2023年中國面板產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 6 # 首席投資官

    日本最大的面板生產企業是夏普,夏普在上世紀80、90年代是世介面板界的霸主,最高時市佔率達到90%。後來隨著南韓、中國臺灣、中國大陸面板企業的成長,夏普的市場份額不斷萎縮,最終被富士康收購。

    日本也從競爭激烈的面板界退出,現在面板界呈現三足鼎立的局面,南韓、大陸、臺灣面板總產能佔到了全球面板產能的90%。

    大陸的面板企業起步最晚,一直處於大量資本投入和追趕的位置,每年數百億甚至千億的投入,一度讓人懷疑面板企業存在的意義。直到2016年,局面才有所扭轉,京東方終於實現了盈利,2017年市佔率達到22.3%,超越LG成為世界第一。

    去年開始中國內地的液晶顯示面板高世代線紛紛進入投產和建設期,另一方面隨著以南韓廠商為首的海外企業的退出,未來的全球LCD顯示面板將迎來中國廠商為主導的時代。根據WitsView的統計預測資料,大陸有望以36%的產能佔比在2018年超越南韓成為顯示面板最主要的供應來源地。

    除了總量上的超越,我們的產線由於建設較晚,優勢也十分明顯。根據對已宣佈產線的統計,目前超過50%的G8.5與G10.5新增產線來自大陸。 高世代線生產的基板尺寸更大,可以切割出更大尺寸的產品,成本優勢更加明顯。

    另外在代表高技術的柔性OLED領域,大陸企業與三星仍有差距,短期內三星仍是 OLED 市場全球絕對的龍頭,2019 年以前全球主要的產能供給也將以三星、京東方、LG 等大廠為主。

    但大陸正依靠巨大的資本投入全力追趕。京東方目前已宣佈成都、綿陽、重慶三條柔性OLED產線,產能共計144K,全球產能佈局僅次於三星,並且良率爬升進度也全球領先。此外,包括維信諾、和輝光電、天馬、信利、華星光電、柔宇科技在內的中國產廠商近幾年也紛紛宣佈產線規劃,加速產業佈局。目前國內在建及擬建柔性 OLED 產線共計8條,總投資規模約2560億元。

    相信用不了多久,在OLED領域我們同樣可以完成追趕。

    對於國內面板產業的過去取得的成績,希望大家要客觀對待,我看其他人的答案未免都有些偏頗。

    首先,大陸從無到有,再到世界第一,這是客觀事實,是百萬華人20餘年努力和國家數千億投入的結果,這個成果是值得肯定的。

    其次,面板產線由日本向南韓、臺灣、大陸轉移,也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業轉移的結果。由於大陸、臺灣、南韓的競爭,面板利潤下降,資本逐利使得面板自然從發達國家向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轉移。日本在面板產業中已經隕落,但實際上其壟斷著技術更高的OLED生產裝置。所以發達國家退出,並不是被我們打敗,而是其將重心放在了利潤更高的領域。所以我們不僅要感謝華人的努力,也要感謝經濟全球化。

    最後,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科技進步也需要時間積累,不可能一蹴而就。現在華人非常浮躁,看多“厲害了,我的G”這樣的電影,總覺著我們已經可以稱霸,容忍不了與國外的差距。實際上我們在更多領域與世界尖端有巨大的差距,不要每次發現差距,這些都需要一代代華人努力工作來追趕的。

    腳踏實地,默默追趕,未來一定會更好。

  • 7 # 前瞻產業研究院

    中國面板產業起步晚 發展速度快

    雖然中國面板產業起步較晚,但其發展迅速,這主要歸功於中國對面板技術的重視和支援。2011年12月,國務院頒佈了《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隨後幾年,中國相關部門相繼頒佈一系列政策鼓勵面板技術的發展。2019年3月,工業資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臺聯合釋出關於印發《超高畫質影片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的通知。其中就指出堅持整機帶動,突破超高畫質成像、高頻寬實時傳輸、超高速儲存、HDR顯示相容與動態適配、三維聲編解碼與渲染、三維聲採集、影片人臉識別、行為動態分析、醫學影像診斷等關鍵技術,支援面向超高畫質影片的SoC核心晶片、音影片處理晶片、編解碼晶片、儲存晶片、影象感測器、新型顯示器件等的開發和量產。加強4K/8K顯示面板創新,發展高精密光學鏡頭等關鍵配套器件。

    液晶顯示器產能逐年上升 面板產業開始出口大於進口

    隨著國內面板技術發展,得益於國內良好的投資環境,中國已經成功實現了全球液晶面板產能的轉移。雖然面板產業相關技術與發達國家有些差距,但隨著中國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國內企業研發不斷取得突破,中國面板產業鏈整合能力將持續提升,產能不斷擴大。2014年,中國面板產線裝置採購數量僅TFT-LCD有336包,到2017年採購數量達到991包。預計2018年,國內面板產線裝置採購數量為TFT-LCD約為700包,第6代AMOLED產線採購數量約為680包。

    此外,隨著全球面板產業鏈的轉移,日本、南韓、臺灣地區的部分電子廠商將其液晶顯示模組的生產線轉移到中國大陸,使得中國液晶顯示模組的產能每年以幾何級數在上升。2011-2014年中國液晶顯示模組行業產量整體處於持續上升區間,2014年,國內液晶顯示模組行業的產量達到84.46億套。2014年以後,行業產能有所調整,液晶顯示模產量出現下滑。2017年有所回升,為55.65億套。隨著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產品的產量增長,對於液晶顯示模組的需求也隨之擴大,到2018年,中國液晶顯示模組行業產量達到67.50億套。

    雖然中國面板產業取得重大突破,但本土廠商技術依舊薄弱,特別是在高階產品領域常年從南韓、日本、臺灣等地進口液晶面板。特別是在新技術發展上,與日韓以及臺灣企業技術差距還比較大,整體上仍處於技術追趕階段。而且液晶面板的自給率仍然偏低,自給率僅為30%,產品對外依賴較大,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內液晶面板產業長遠發展。

    此外,在國內產業生產鏈、產品技術水平以及創新機制等依舊落後的環境下,行業可能會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產能過剩的隱憂依然存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梁宏達為什麼不去說評書,或者說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