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菸酒閣小學士
-
2 # 四川達州人
巔峰狀態的蘇聯是1984年。
此時,蘇聯及華約在軍隊數量,軍費,核武器方面與美國及北約基本持平,在陸軍空軍方面顯著超越北約,但在海軍、經濟總量,國際綜合影響力,地理位置,工業能力,科技水平等方面處於劣勢。
同時,法國中國雖非北約軍事體系之內,但顯然都是針對華約的準軍事政治盟友。
所以,華約自1970年代雖然以全球進攻戰略讓西方處於恐懼之下,甚至蘇聯號稱是一週滅西德,兩月打到英吉利海峽,三月徹底掃平穩定歐洲,實際是不可能的。
那場大戰爆發的話,結局只能是核戰。大家一起徹底完蛋。因為北約在陸空軍方面處於絕對的劣勢,就從未宣佈不主動使用核武器。當華約坦克海、戰鬥機雲開始向西進攻西德,北約的還擊手段首選就是核武器。
核戰一開就絕對收不了手,美中法英甚至以色列南非,都將被迫向蘇聯華約丟核蛋(中國絕對乘機將印度日本摧毀,反正蘇聯土地上也不缺中國那幾個),反過來也一樣。六七萬枚核蛋會摧毀地球上所有一萬人口以上的城市。
所以,說蘇聯美國的常規戰爭如何發展就沒有意義。
-
3 # 快樂的哼哼
雙方互為超級大國,但是經濟上美國厲害,科技上伯仲之間,但是民用科技尤其網路上美國更厲害,軍事上,核力量相當,但是美軍更強調海空優勢,蘇聯更強調大陸軍戰略,海軍大力發展核潛艇部隊,水面艦艇和海軍航空兵只是為潛艇部隊服務的,所以互有優勢罷了,但是從工業水平來說美國必須NO.1,綜上所述美國是強於蘇聯的
-
4 # 謀士說
蘇聯在軍隊的數量上面要比美國多,根據解放軍出版社的《世界軍事年鑑》刊載的數字來看:冷戰時期,蘇聯武裝力量:約340萬人,戰略火箭軍:14.6萬人,陸軍: 140萬人,空軍: 42萬人,海軍: 45萬人防,空軍: 47.5萬人,邊防軍: 23萬人,內務部隊: 35萬人。美軍武裝力量:總數為202萬多人,陸軍: 73.1萬,空軍: 51.7萬,海軍: 58萬,海軍陸戰隊: 19.5萬。
60年代初的1963年時的美國,潛射與陸射ICBM大約497枚,蘇聯大約122枚。1964年,蘇聯導彈增加了67枚達到189枚,美國民兵導彈從160枚增加到600枚,全國可攻擊蘇聯本土的ICBM達到1045枚,同時空軍還有1160架的核武轟炸機,蘇聯當時有189架轟炸機。美國在1964年建成彈道導彈核潛艇11艘,1965年8艘,1966年7艘,1968年建成5艘,5年建了31艘彈道導彈核潛艇。核動力攻擊潛艇,1964年8艘,1966年6艘,1967年12艘,1968年12艘,5年裡建成38艘。美國在5年的時間總共建造了69艘核潛艇,另外還建造了44艘導彈巡洋艦/驅逐艦和兩艘大型航空母艦。但是,蘇聯的核潛艇比美國要多,技術不斷趕超美國,尤其是轟炸機技術,在當時碾壓美國。
50年代末的時候,美國擁有25艘航母,10艘戰列艦,80艘巡洋艦和驅逐領艦,368艘驅逐艦,195艘潛艇。60年年代後,美軍保持15艘航母的規模,直到到冷戰時代結束。蘇聯在50年代,擁有戰術飛機大約1萬架左右,60年代初減少了一半,根據1961年的《世界知識年鑑》刊載的資料來看,當年美國空軍約1萬9千架飛機,另外還有海軍航空兵6800架飛機。
綜合軍力分析來看,當時的美國要強於蘇聯,雖然蘇聯弱了那麼一點點,但是影響力和美國旗鼓相當。現在的俄國也是因為軍事優勢,領先世界,軍事實力也僅次於美國。不難看出,繼承了蘇聯血統的俄羅斯依然在軍事上讓美國懼怕,即便蘇聯沒有了,但是影響力還在。
-
5 # 異域邊緣
前蘇聯與美國的軍事實力應該用各領風騷來形容,美蘇兩家在冷戰時代的核武器大競賽,把整個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都推到了邊緣狀態。這也算是人類有史以來面對的最大生存危機吧,稍有不慎人類就有從地球上消失的危險。這也足以證明美蘇兩國的軍事實力有多麼的強大,強大到毀滅人類。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比較美蘇的軍事實力誰更強還有什麼意義。軍事實力都能把人類整沒了,再強大的軍事實力又還有什麼意義。不過大家都有好奇的慾望,總想知道美蘇之間誰更強一些。從宏觀上來說蘇聯的軍事實力在冷戰對抗巔峰時更強一些,這與蘇聯的國家體制有著很大的關係。
蘇聯的國家發展體制終其解體都沒有改變戰時經濟的結構,武器裝備的發展都是舉全國之力在努力前行,這也相當於在透支國家的未來,這也最終造成了蘇聯的解體。不過在蘇聯軍事工業發展的高峰時代,還是創造了很多人類武器發展史上的奇蹟。大家熟知的由蘇聯研製的氫彈“大伊萬”,它的TNT當量達到了驚人的5800萬噸TNT。爆炸威力相當於 2.1×10^17 焦耳能量,於39納秒內釋放,功率達到 5.4×10^24瓦。這相當於太陽功率的1.4%。
恐怖不恐怖危險不危險瘋狂不瘋狂,可是這還不是全部,蘇聯還計劃製造當量10億噸TNT的超級氫彈,它將掀起1000米高的超級巨浪,足以徹底摧毀整個北美大陸。
除了核武器發展上的登峰造極,蘇聯在常規武器的發展上也是不遺餘力的。曾經讓西方恐懼的裡海怪物地效翼飛行器,速度超越空空導彈的米格25,水下巨無霸的颱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等一系列武器都曾然當時的西方感到萬分驚恐。還有蘇聯那數萬輛坦克裝甲車組成的鋼鐵洪流,所有的一切都對西方構成了巨大的戰略壓力。
美國的國家體制決定了美國不可能向蘇聯那樣不顧一切的去發展軍事工業,也正因為如此美國在冷戰中才沒有被龐大的軍事開銷所壓垮。這也造成了美國在特定時間段內在軍事裝備的發展競爭上輸給了蘇聯,前面提到的幾款武器美國就沒有進行針對性的進行開發。儘管事後證明這些武器並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強大,但是在當時美國也的確覺得如芒在背。
冷戰期間武器裝備的發展巔峰過去之後,蘇聯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而美國卻越走越強,但是美國也沒有超越蘇聯在那個時代的巔峰狀態。以後美蘇兩國在龐大軍費的壓力下最終達成了妥協,簽署了一系列條約來限制各自不顧一切的裝備發展勢頭。
笑到最後的才是王者,美國無疑時冷戰的勝利者。可是回溯整個冷戰最激烈的對抗時代,蘇聯才是那個時代的主角,這也許也是一種平衡吧。蘇聯只是那冬日中的一束火焰,雖然光彩奪目但是終究難以久長。在此懷念一下蘇聯曾經的輝煌,它的軍事實力的確在特定時間段內超越了美國,也僅此而已罷了。
回覆列表
隨著二戰結束,杜魯門主義的出臺,1949年西歐(主要美加英法意西德等國)以美國為首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55年東歐(東德波蘭南斯拉夫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等)以蘇聯為首成立華沙條約國組織,標誌冷戰開始。全球主要國家或明或暗選擇了站隊,形成東西方陣營。冷戰初期,美國為首的北約佔據上風,馬歇爾計劃、柏林危機、北韓戰爭等事件無不顯示山姆大叔雄厚財力和工業能力,北約事實上以阿拉斯加、日本、南北韓、以色列、土耳其、西歐、北歐對華約形成了巨大的包圍圈,同時西歐各國開始從二戰復原,工業經濟軍事能力個個能單打獨鬥,遠非東歐小弟可比,蘇聯一家又是老大哥也是老大媽,承擔華約大部分的經濟援助、武器生產、軍事部署的任務。在50,60年代,由於國力、科技等原因,華約奉行採取積極防禦的戰略,避免與北約發生衝突,而艾森豪威爾、肯尼迪都是強勢總統, 赫魯曉夫提出和平共處、和平競賽的政策,努力改善與北約關係,古巴導彈危機、柏林牆最終處理都顯示出這種小心退讓的微妙關係,而美國也因為阻擋不了蘇聯經濟、工業、核武器崛起,而承認蘇聯超級大國的地位。
從60年代末,蘇聯已經改變了戰略態勢,變成了蘇攻美守,這期間美蘇各自犯了個大錯誤,美國過於緊張共產主義勢力到達中南半島,直接陷入了越南戰爭泥淖;而中蘇關係突然走向惡化,蘇聯陣營出現了一個巨大不確定因素。這期間雙方都希望緩和局勢,並改善關係。70年代勃日涅列夫上臺後,利用美國陷身越南,大力發展經濟與軍事,鞏固與華約各國關係,在全球範圍內與美國爭奪勢力範圍,以歐洲為重點,中東、非洲為兩翼輸出共產主義、武器與盧布,蘇聯勢力範圍到達埃及、印度、 伊拉克、越南、衣索比亞等地,所以整個70年代和80年代初,是蘇聯為首的華約實力巔峰期,蘇聯經濟和工業能力、軍費大約為美國2/3,但美蘇並不接壤,除核武器外蘇聯無法攻擊美國本土,所以不存在打敗美國一說。美國的戰略使命是保衛西歐和日韓、以色列,避免自由世界被蘇聯佔領,實際上歐洲是美蘇爭霸的核心,那麼這個問題關鍵在於北約在歐洲能否有效的防禦華約恐怖的陸地裝甲力量,堅持到北約總動員和爆發完全的戰爭潛力。
北約與華約在核武器、軍費開支方面不分伯仲,北約海軍佔據一邊倒優勢,華約在戰機數量、總兵力上略為領先,而裝甲部隊華約有2倍以上優勢。但是北約主要軍事力量美軍主力不是部署在歐洲,實際上華約的優勢比上述資料更大,華約甚至提出一週佔領歐洲的口號。北約也清楚自己的弱點,所以反坦克武器成了發展重點,除提升坦克質量外,重點依靠武裝直升機獵殺地面裝甲目標,同時大量戰術核武器批准列裝,能對裝甲叢集目標進行轟炸、汙染和封鎖道路網,美軍駐西德陸軍有一個集團軍部,2個軍部,4個重灌師、6個旅共計22萬人。蘇軍駐東德約10個坦克師,7個機步師,約37萬人,如果蘇軍大舉增兵,在偵查手段非常先進的7,80年代要發動一次巴巴羅莎一樣的偷襲,幾乎是不可能的。華約不可能悄然無聲的集結數百萬大軍、幾萬輛坦克,任何大規模的鐵路、公路、空海港運輸,道路管制、戰爭物質徵集、軍事動員、血漿儲備都無法做到保密,北約得知訊息後,勢必做出快速反應,進入戰時體制,進行動員和增兵,只要北約守住前一波攻擊,基本就保證了勝利:1,華約並沒有進攻西歐的理由,非正義的戰爭究竟讓華約士兵有多大計程車氣、華約組織成員國內部能否達成一致都是問號。2、蘇聯沒有那麼強的經濟基礎支撐第三次世界大戰,而北約國家美國西德英法意加瑞典既是經濟大國又是軍事強國。3、中蘇衝突牽制了大量蘇軍,一旦歐洲開戰,蘇聯要面臨西歐、中蘇、遠東三面作戰。4、美國不會像二戰時置身事外,他是北約同盟領袖,有義務第一時間拯救歐洲。5、北約的盟國和勢力範圍遠遠多於華約,一旦開戰,蘇聯在海外的基地、親蘇政權面臨打擊。6、華約沒有進攻歐洲最後堡壘英國的能力。
美國自始至終表達了捍衛歐洲的決心,這個並非紙上談兵。華約如真的喪心病狂的進攻西歐,北約會迅速做出反應,現代戰爭勝負權在於空中優勢,不在於裝甲部隊數量,北約如採取逐次抵抗、消耗戰術,空軍為主要力量進行反制,海軍攻擊華約港口、沿海城市、封鎖航線,華約部隊要短時間佔領西歐並非易事。同時北約啟動戰爭動員,像美國的戰時動員就非常高效和嚴密,當北約和盟國兵力源源不斷開向歐洲時,勝利天平會傾向北約。
在我們迷信軍事戰爭能力的時候,卻忘記遭受攻擊的弱小國家抵擋意志。當世界最強大的陸軍入侵阿富汗,誰也沒有想到,光靠先進武器征服不了一個民族。雅利安人、高盧人、維京人、撒克遜人...要征服戰鬥千年的這些民族,唯一的辦法就是共同毀滅,沒有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