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329335765427

    原文:

    石渠之事既窮,上由橋西北下土山之陰,民又橋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亙石為底,達於兩涯。若床若堂,若陳筳席,若限閫奧。水平布其上,流若織文,響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掃陳葉,排腐木,可羅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絡之流,觸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龍鱗之石,均蔭其上。

    古之人其有樂乎此耶?後之來者有能追予之踐履耶?得意之日,輿石渠同。由渴而來者,先石渠,後石澗;由百家瀨上而來者,先石澗,後石渠。

    澗之可窮者,皆出石城村東南,其間可樂者數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險,道狹不可窮也。

    譯文:

    從石渠的橋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橋。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倍。石頭有的像床,有的像門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擺滿菜餚,有的像用門檻隔開的內外屋,水流像紡織物的花紋,水泉咚響聲像是彈琴聲,赤腳而往,折竹箭,掃陳葉,排腐木,清出一塊可排十八九張交椅的空地。

    交織的流水,激撞的水聲,皆在椅下;像翠鳥羽毛般的樹木,像魚龍麟甲般的石塊,都遮蔽在交椅之上。古時候的人有誰曾在這裡找到這種快樂的嗎?以後的人,有誰能追隨我的足跡來此嗎?到石澗的日子,與石渠相同。

    從袁家渴來的人,先到石渠後到石澗;從百家瀨上山到這裡的人,先到石澗後到石渠。石澗的源頭,在石城村的東南,路中間可以遊覽的地方還有好幾個。那上面的深山老林更加險峻,道路狹窄不能走到盡頭。

    賞析:

    《石澗記》在結構上也很有特色。首先是剪裁得體:詳處極盡石澗之奧妙,筆觸細膩,毫髮不爽;略處行雲流水,天地一覽,如“其間可樂者數焉”“道狹不可窮也”等,無限風光,盡藏其中。其次,這篇遊記的結尾不同凡響,收得十分高妙,妙就妙在結與不結之間。

    “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險,道狹不可窮也。”前句猶是鋪揚開去,後句卻陡然合起。一方面,與開頭“石渠之事既窮,上由橋西北下土山之陰”相照應,完整地表述了石澗之遊的結束,可以乘興而歸了另一方面,“道狹不可窮也”埋藏著很多潛臺詞,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999a9014c086e067309ae2e0f087bf40ad1cb36

    擴充套件資料:

    《石澗記》為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一篇遊記,為《永州八記》的第七篇。

    文章著重寫石態水容,寫澗中石和樹的特色,描繪了石澗溪石的千姿百態,清流激湍,翠羽成蔭,景色美麗宜人,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鍾情山水的情懷,同時又書寫了胸中憤鬱,對自己的遭遇表示嘆息和苦悶。

    全文景由情生,於常景中寫出奇景;物我交融,主體和客體並重;並且剪裁得體,收結巧妙。

    創作背景:

    柳宗元因參加王叔文革新運動,於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貶到永州擔任司馬。到永州後,其母病故,王叔文被處死,他自己也不斷受到統治者的誹謗和攻擊,心情壓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險,許多地方還鮮為人知。

    柳宗元在這漫長的戴罪期間,便到處遊覽,搜奇探勝,藉以開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記》就是這種心態之下的遊歷結晶。《石澗記》是其中之一,與《袁家渴記》《石渠記》《小石城山記》作於同時,都作於元和七年(812年)十月。

    名家點評:

    1,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卷二三:點綴如明珠翠羽。

    2,明·陸夢龍《柳子厚集選》卷三:淡掃愈佳。

    3,清·儲欣《河東先生全集錄》卷四:有勝必窮,窮即瑋麗其辭而書之,造物尚有餘藏乎?道狹不可窮,吾疑造物者亦藉此作當關之守。

    4,清·孫琮《山曉閣選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三:讀《袁家渴》一篇,已是窮幽選勝,自謂極盡洞天福地之奇觀矣……讀《石渠記》一篇,已是搜奇剔怪……天下之奇觀,有逾於此矣……g知永州果有此無限妙麗境界,抑是芍菪刂斜實妝w有如此無限妙侶結撰……從古遊地,未有如石澗之奇者;從古善遊人,亦未有如子厚之好奇者。

    5,清·何焯《義門讀書記》卷三六:“道狹不可窮也”:李(光地)雲:可窮便非佳山水。

    6,近代·王文濡《評校音注古文辭類纂》卷五二:尺幅中有千里之觀,一結尤為雋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安史之亂的爆發是由於河朔地區的胡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