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262151785062

    六要是:一日氣、二日韻、三日思、四曰景、五日筆、六日墨。先說氣和韻。荊浩把六法中氣韻分開來講。什麼叫氣?“氣者,心隨筆運,取象不惑。”心隨筆運,實際是筆隨心運。畫家的思想統帥用筆,描繪形象才能心有主見,取象不惑。什麼叫韻?“韻者,隱跡立形,備儀不俗。”

    要求筆跡為形象服務,不能脫離形象,單獨顯露出來。荊浩把氣韻分立為二法,據他自己解釋的氣和韻的含義,似乎沒有必要把氣韻分開。氣、韻對人物畫和山水畫都是指表現物件的神,氣韻是完整的詞,也許是這個緣故,後世評畫,仍然用氣韻,不作分解。

    三曰思。“思者刪撥大要,凝想形物”,荊浩在另一處講的“去其繁章、採其大要”,即是刪撥大要的意思。思是謝赫六法中沒有的。有人說思是經營位置,乃是把章法與立意混為一談了。經營位置固然需要集中概括,但那是指畫面上的形象安排工作。

    荊浩把思作為一法,並說畫家要聚精去思考他表現的物件(凝想形物),無疑是指沒有出現在畫面上的立意構思活動。思作為一法提出來,不僅對山水畫創作有好處,而且對所有繪畫創作有好處。這是荊浩的首創。

    四日景。“景者,制度時因,搜妙創真”,要求畫自然景物的狀貌神情(搜妙創真)。荊浩特別重視藝術的真,真是神似和形似的兼備。他說“似者得其形造其氣,真者氣質俱盛”。真正好的山水畫要氣質俱盛,也就是形神兼備,自然之物的真和思想認識的真要統一起來。

    五日筆、六日墨。這是講筆墨。荊浩曾說過:“吳道子畫山水有筆而無墨,項容有墨而無筆,吾採二子之長,成一家之體。”他在《筆法記》中說:“項容山水,……用墨獨得玄門,用筆全無其骨。”“吳道子筆勝於象,骨氣自高,樹不言圖,亦恨無墨。”

    也就是後來所說的“筆記之以形質,墨寫之以陰陽。”實際上是指具體技法的追求。而今只重筆墨的觀點未免太片面了,甚至有些誇大其詞。

    荊浩六要中氣、韻、思(也就是一種審美追求,創造意識),在藝術創作中非常重要,同時他也重視山水畫寫生這個重要環節(有松樹寫生稿數萬本)。筆墨應該為以上幾點服務,也就是為創作服務,我們不應該成為筆墨的奴隸。

    擴充套件資料

    荊浩(約850-?),字浩然,號洪穀子,河南孟州(河南濟源)人,五代後梁畫家,尊為北方山水畫派之祖。因避戰亂,常年隱居太行山。

    擅畫山水,師從張璪,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氣格,作畫“有筆有墨,水暈墨章”,勾皴之筆堅凝挺峭,表現出一種高深迴環、大山堂堂的氣勢,為北方山水畫派之祖。

    著有《筆法記》山水畫理論的經典之作,提出氣、韻、景、思、筆、墨的繪景“六要”。

    作品還有《匡廬圖》《雪景山水圖》等。

    影響

    荊浩對中國山水畫的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將唐代出現的“水暈墨章”畫法進一步推向成熟。他總結了唐代山水畫的筆墨得失,認為李思訓大虧墨彩;吳道子筆勝於像,亦恨無墨;項容用墨獨得玄門,用筆全無其骨;只有張璪筆墨積微,真思卓然,不貴五彩,得到他的肯定。

    荊浩在山水畫的師承上不只取法張璪,同時亦在吳道子與項容等人的筆墨得失之間,捨短用長,加以發展,自謂:“吳道子有筆而無墨,項容有墨而無筆,吾將採二子之所長,成一家之體”(《筆法記》)。他的山水畫已經開始達到筆墨兩得,皴染兼備,標誌著中國山水畫的一次大突破。

    他所作的全景式山水畫更為豐富生動,其特點是在畫幅的主要部位安排氣勢雄渾的主峰,在其他中景和近景部位則佈置喬窠雜植,溪泉坡岸,並點綴村樓橋杓,間或穿插人物活動,使得一幅畫境界雄闊,景物逼真和構圖完整。

    荊浩的這種全景式山水畫,奠定了稍後由關仝、李成、范寬等人加以完成的全景山水畫的格局,推動了山水畫走向空前未有的全盛期。他那表現北方山形特點的“雲中山頂,四面峻厚”的雄偉風格,對於北宋前期山水畫的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歷代評論家對他的藝術成就極為推崇,元代湯垕在《畫鑑》中將其稱為“唐末之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ndroid開發如何月薪四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