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邏輯文史游
-
2 # 歷史有知社
魯智深的師父智真長老,是一位得道高僧,書中言其乃當世的活佛,能知過去未來之事。智真長老的偈言無有不靈驗,當魯智深辭別五臺山時,智真長老贈送了四句偈言給魯智深,以寓其前程之事。書中寫道:..話說當日智真長老道:“智深,你此間決不可住了...我夜來看了,贈汝四句偈言,你可終身受用,記取今日之言。”智深跪下道:“灑家願聽偈言。”長老道:“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林、山、水、江,可指物亦可指人,但從魯智深後來的遭遇來看,顯然是統一指物。
一、遇林而起。自魯智深離開五臺山到奪取二龍山,魯智深共有三次遇“林”經歷。第一次,赤松林遇史進。魯智深途經瓦罐寺,遇上為非作歹的崔道成與丘小乙,魯智深行俠仗義卻不敵崔道成與丘小乙的圍攻,敗下陣來。其後,在赤松林遇上史進,得史進相助,最終殺了崔道成與丘小乙併火燒了瓦罐寺。第二次,乃是較為著名的野豬林救林沖,董超、薛霸欲於野豬林害死林沖,幸得魯智深及時出現,才救了林沖一命。
第三次,乃是魯智深單打二龍山而束手無策時,而躲進林中休息,卻遇上了青面獸楊志。縱觀魯智深三次遇“林”經歷,真正比較符合“遇林而起”的是這三次。正是得了楊志之助,魯智深才得以奪取二龍山而開創了一番事業。
二、遇山而富。魯智深下五臺山之後,曾於桃花山遇打虎將李忠、小霸王周通,並趁其二人下山劫財的機會,而將桌上金銀酒器,都踏匾了裝進自己的包袱裡,算是小富了一把。而與楊志奪取二龍山,有了自己的事業,可以稱得上是大富了。
三、遇水而興。遇水而興,應在二龍山歸附水泊梁山。二龍山雖險要難攻,可畢竟還是勢單力孤,歸附水泊梁山,才使魯智深最終得以建立殊勳。
四、遇江而止。遇江而止,這是魯智深的最終歸宿之處。徵完方臘之後,魯智深於杭州六和寺之中,聞錢塘江的潮信響,才忽然大悟。於是,沐完浴焚了香,令人去報於宋江。待宋江到來之時,魯智深已坐化於禪椅上。
參考資料:《水滸傳》
-
3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在水滸108好漢中,魯智深是個個性突出的牛人。他天生神力,武功蓋世,且嫉惡如仇,愛打抱不平。譜寫了一典蕩氣迴腸的英雄讚歌。
魯智深,原名魯達,綽號花和尚。他原本是朝廷官員——提轄。結果因為為賣唱金老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了惡首鎮關西。為逃避官府捉拿,他逃到了雁門縣,在那裡遇到了金老和金翠蓮,此時金翠蓮已經成為當地富戶趙員外的外室,出於報恩,金翠蓮讓趙員外幫助魯智深上了五臺山出家作了和尚,以躲避官府捉拿。五臺山的智真長老耐心點化和教育他,但魯智深屢次喝酒在院中尋釁滋事,院中僧人紛紛要求智真長老將他趕出山門,雖然智真一直認為魯智深:“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正果非凡”,但魯智深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喝酒鬧事,並且還打壞了院中兩座泥塑金剛,已弄得天怒人怨。智真長老無奈之下, 只好修書一封,讓魯智深去東京大相國寺投奔自己的師弟智清長老。
臨行前,智真長老贈送魯智深四句偈言,16個字: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事實證明,智真長老這四句偈語竟然道破了魯智深一生的起落沉浮,字字應驗。
首先,來看“遇林而起”。
這裡的“林”可以一分為二來理解,一是通“人”——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魯智深帶著智真長老的書信到了東京後,機緣巧合下在大相國寺的菜園遇到林沖,意氣相投的兩人結結為生死之交。自從遇到林沖起,魯智深的人生迎來了翻來覆去地變化。
二是通“地”——野豬林。後來林沖因高衙內“奪妻事件”而得罪了朝中權貴高俅,被設計陷害而發配滄州,高俅為了斬草除根,指使解差董超、薛霸在半路上解決林沖。當他們在野豬林準備下黑手時,一路上暗中保護林沖的魯智深及時出手救下了林沖。後一路護送林沖到了滄州,使其安然度過了劫難。然而,魯智深也因此得罪了高俅,無法再在相國寺待下去了,
從此出走佛門,踏上了一條沒有回頭的亡命江湖的之路,人生迎來了新的“起”點。
所以說魯智深 “遇林而起”。
其次,來看“遇山而富”。
這裡的“山”指的是“二龍山”。魯智深流落江湖後,在孟州遇到兩位志同道合的人——張青、孫二孃夫婦,張青給結拜兄弟指了一條光明之路——到青州的二龍山安身。隨後魯智深向青州二龍山進發,結果好不容易來到了二龍山,當時的二龍山寨主鄧龍卻拒絕讓魯智深入夥。
魯智深只好在山下“徘徊”,結果結識了因丟失生辰綱而無路可走的楊志,兩人不打不相識,後惺惺相惜,於是兩人在曹正的幫忙下設計上山殺了鄧龍,奪了山寨,佔據二龍山。二人做了大當家,二龍山上的嘍囉和財寶都歸了二人。隨後,武松、施恩、張青、孫二孃等好漢也相繼上山,二龍山一時豪傑雲集,名聲大震。從此,眾好漢過起了大秤分金大碗喝酒,劫富濟貧的逍遙生活。
所以說魯智深“遇山而富”。
再次,來看“遇水而興”。
這裡的“水”指的就是水泊梁山。魯智深在二龍山會廣聚人才,儲備一份雄厚的力量,但二龍山畢竟還是一個小山頭,只能是小打小鬧,自給自足。因此,在“三山聚義打青州”後,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三山人馬一起加入梁山。
梁山有八百里水泊,是梁山的天然屏障,有山有水地靈人傑,山水相依更有生機。更令人振奮的是梁山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杏黃大旗,直指朝綱腐敗,奸臣當道。
結果,加入梁山泊的魯智深屢立戰功,奮勇戰鬥,最終排梁山第十三把交椅,星號天孤星,是步軍十頭領之首,和自己的好兄弟武松把守關前南路第二關。魯智深有了自己的奮鬥目標,走向了興旺發達之路。
所以說魯智深“遇水而興”。
最後,來看“遇江而止”。
這裡的“江”也須一分為二來理解。一是說人名——宋江,二是說地名——錢塘江。晁蓋死後,宋江江成了梁山的新寨主,但他主張卻截然不同,他主張招安,以圖洗脫罪名,青史留名。魯智深的好運也因此嘎然而止。當然,魯智深雖然極力反對宋江招安,但當宋江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後,魯智深還是跟著宋江投靠了朝廷,並一起出徵遼國。徵遼回來後,途徑五臺山時,魯智深再次上山拜見智真長老,智真長老再次送給魯智深四句偈語,同樣是16個字:“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結合智真長老第二次給魯智深的偈語的話,這個“江”的第二層含義也出來了,他的生命將在“錢塘江”終止。果然,在徵方臘時,梁山好漢傷亡過半,痛心疾首的魯智深化悲痛為力量,總是一馬當先,後來在烏龍嶺追殺敵將夏侯成,並生擒方臘,並下奇功。這也應印了“逢夏而擒,遇臘而執”的偈語。但同時他也看破紅塵,不願再入朝為官,於是在回師途中,選擇了在杭州六合寺出家了,後來在寺中聽到錢塘江潮信響圓寂而去。這也正是應了“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的偈語。
所以說魯智深“遇江而止”。
回覆列表
咳咳,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要先首先強調一個比較嚴肅的問題,這個問題關乎到魯大師能否評職稱。我們知道在《水滸傳》小說裡大家公認的終極boss就是方臘了,而很多影視作品將boss的人頭算在了武松身上,我想一說到擒方臘大家第一反應都是獨臂的武松滿身是傷留著鮮血張著大嘴將方臘舉過頭頂的畫面。
影視作品的編劇們似乎都很喜歡武松,但施耐庵是怎麼寫的呢,我們迴歸一百二十回的小說,其中第一一九章【魯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錦還鄉】有這麼一段文字:
方臘肚中飢餓,卻待正要去茅庵內尋討些飯吃,只見松樹背後轉出一個胖大和尚來,一禪杖打翻,便取條繩索綁了。那和尚不是別人,是“花和尚”魯智深。拿了方臘,帶到草菴中,取了些飯吃,正解出山來,卻好迎著搜山的軍健,一同綁住捉來見宋先鋒。好吧,其實大家也都看到了,擒方臘的確確實實真真切切明明白白的是俺們魯大師!那就這樣的話,也就好解釋智真長老兩次共送給魯達的那八局偈言(可不止四句喔)了。第一次是在魯智深在五臺山打壞金剛後,智真長老打發他去別處安身,臨別贈言四句: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遇林而起這裡的“林”我認為有三種含義。一是指樹林、林子,自魯智深下山後但凡經過樹林就總遇紛爭:赤松林火燒瓦罐寺、野豬林大義就林沖、後面還有萬松林斬殺夏侯成的戰績。第二個含義就是指林沖了,這魯提轄和林教頭在大相國寺第一次相遇就一見鍾情,含情脈脈,深情的凝望著對方,啊呸!說錯了是英雄惜英雄。而後來二龍山眾好漢決定投靠梁山想必魯大師更多的是看在林教頭的面子上,而不是宋江的面子。如果說朱貴是林沖的貴人,那麼林沖就是魯智深的貴人。第三個含義是指魯智深想雄起必定得“二人成行”,而小說中洽洽也體現了這一點,先且不說梯度前拳法鎮關西,一旁有史進(李忠滾粗!),之後大相國寺識林沖,打二龍山有楊志,六合出家武松陪,可謂“好漢成雙”啊。
遇山而富這第二條偈言很好理解,魯智深想“富庶”,就得和下山之後再上山,果然,走下五臺山的魯智深走上了二龍山並被推為寨主,走下二龍山的魯智深又走上了梁山,封為步軍頭領,屢立戰功。
遇水而興在解釋前請先欣賞我的一首即興打油詩:要想富,先修路,想要修路先砍樹;砍完樹,也沒路,沒有土路去水路。是的二龍山團伙決定放棄山頭投靠水泊梁山,梁山周圍被水包圍,以水養人。這句話中的“興”不僅僅是興魯智深的,更是興整個梁山的。
遇江而止這裡的江到底指什麼一直有爭議,有人是指宋江,有人說指錢塘江,但結合上一句的“興”,再結合小說中的情境,可知這四句偈言包括的含義僅限於徵方臘之前,因此這裡的“江”字車邏輯把它理解為江南,江南方臘!遇到方臘你(和你們梁山)也就走到了盡頭了。事實果真如此,無論是徵大遼,打王慶,平田虎,梁山108將都未死一人,甚至還能收編敵軍的高手,可到了打方臘的時候哩,108人陣亡加病死的有一大半。
解釋完了前四句,再來看魯智深第二次見智真長老的情景。在小說第九十回【 五臺山宋江參禪 雙林鎮燕青遇故】中智真長老再一次為魯智深點撥:
長老說罷,喚過智深近前道:“吾弟子此去,與汝前程永別,正果將臨也!與汝四句偈去,收取終身受用。”偈曰: 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魯智深拜受偈語,讀了數遍,藏在身邊,拜謝本師。逢夏而擒這裡的“夏”有兩層含義,徵方臘後期,魯智深在林中捉夏侯成,因此第一種解釋此處的“夏”指夏侯成,夏侯成何許人也,方臘麾下睦州守將之一,其綜合實力都不如歐鵬鄧飛馬麟,但為什麼智真長老把此人放在偈語裡,請客官看下一句的解釋。
遇臘而執這裡的“臘”也有兩層含義,偶遇方臘腫麼辦,拿下!“臘”除了直接指方臘還有“臘月”之意,十二月,冬天。再回顧上一句的“夏”,是不是又有夏天的意思。一年四季也是一個輪迴,夏盛而冬衰,又映射了魯智深一生的興衰,指明魯智深在擒方臘後命數將近,我們繼續來看最後兩句。
聽潮而圓,見信而寂最後兩句我就放在一起說啦,這兩句上下對應共有三組詞,“聽見”、“潮信”、“圓寂”。英雄一世的魯達也該在這裡交代了,在聽到潮水之聲後,大徹大悟:
既然死喚作圓寂,灑家今必當圓寂,煩與俺燒桶熱水來,灑家沐浴。言畢沐浴更衣焚香寫遺書,往事如膠片一樣一幕幕在魯達腦海中閃過,那麼遺言寫了什麼?我想當時有不少讀者讀到這段時都已淚目: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是斷玉鎖。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魯達一生殺人無數,但他的殺意卻是為了普渡眾生,並無濫殺的黑歷史。魯達的禪杖上沾滿了鮮血,但他的心裡卻有著一顆慈悲為懷的為善之心。
《水滸傳》中由魯達拳打鎮關西,各路好漢紛紛上梁山開始,到魯智深擒方臘後遇潮而終,梁山倖存的好漢各奔東西結束,一首一尾頗有輪迴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