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乒乓雜誌
-
2 # 會打球的寶珠姐
正膠說實話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了,現代乒乓球將講究的是旋轉與速度的比拼,正膠摩擦係數小,所以製造旋轉的難度大,被人逼退臺之後很難有效的擊打出有質量的回球,同時正膠有效的進攻就是速度,但是現在球變大了,材質也變了,速度更慢了,對手一退臺,根本不為所懼。因為我自己也是用正膠的,所以深有體會。
再一個,培養正膠成本太高了,出不了成績,所以很多家長和基層教練都不會選擇劍走偏鋒,太冒險了。
最後一個,國內削球的現在越來越多人,因為正膠比長膠更容易主動製造旋轉,同時進攻手段也更多
寫得好亂,大家隨便看吧
-
3 # 乒乓社交開球網
【定義】正膠是一個乒乓球術語,指乒乓球拍覆蓋物,膠粒向外。特點是彈性好、擊球穩、球速快。是直板快攻型選手最常用的膠皮型別之一,過去莊則棟、李富榮、江嘉良、謝賽克、滕義(橫板)等一大批世界冠軍都採用正膠。適合快攻型打法。而且正膠也能進行提拉弧圈,只是相比反膠而言旋轉不是很強罷了。
下圖為紅雙喜的龍影正膠(手繪的喲)
【正膠的不同定義】這裡要單獨指出一點,國外對正膠的定義與中國有所不同,國外是把生膠(顆粒更短一點,擊球弧線低,回球容易下沉)也當作正膠的一種。國內是把正膠與生膠分開,小編略贊同國外的區分,即國際乒聯的區分方式,因為有些生膠其實和正膠的區別已經不大。
【代表人物劉國樑】近20年正膠玩得最好的自然是劉國樑,劉國樑用正膠能發出強烈的旋轉,不亞於反膠,至於正膠賴以生存的基礎“快攻”,已經被劉國樑玩得出神入化,基本是前無古人(正膠選手中唯一的一個大滿貫選手)後無來者(劉國樑後再無正膠快攻)
【代表人物丁松】原中國男子乒乓球隊運動員,世界冠軍,現為上海交通大學乒乓球教練。右手橫握球拍,正手反膠、反手正膠,攻削結合打法。在1995年第43屆天津世乒賽上,丁松在決賽中擔任第三單打,戰勝瑞典名將卡爾松,從而和隊友一起獲得男團冠軍。丁松反手使用正膠的理由是能夠自行製造旋轉(長膠只能借轉),進攻速度快。
【正膠的沒落】正膠的沒落主要原因是球變大,38mm變為40mm就已經殺掉了絕大部分的正膠,40mm變為40.5mm則更不用說。
【現有正膠選手】正膠快攻選手只剩下西班牙的何志文大叔和波蘭的王增羿,基本是碩果僅存的兩位正膠快攻選手。正膠削球可能還有為數不多的幾位。
一句話總結,正膠是乒乓球歷史上風靡一時的器材配置,並且有很多選手依靠正膠獲得了世界冠軍甚至大滿貫。但由於乒乓球規則、器材的變化,反膠弧圈球的進一步發展,正膠已經走向了沒落。
回覆列表
正膠顆粒是一種短顆粒膠皮,膠皮朝外,顆粒頂端有細小花紋,是中國傳統直板快攻選手常用的膠皮型別之一。正膠最初的發明源自於其控球能力,由於能夠增加木質球拍的控球能力,正膠在上世紀風靡一時,後來中國運動員將海綿與正膠有機結合,直板正膠近臺快攻打法從此邁上了乒乓球的歷史舞臺。
正膠顆粒的特性是擊球下沉突然,速度較快。此外相對於同樣突出下沉和快速的生膠,正膠在穩定性上又勝出一籌。正膠可以適用於許多型別的打法,除了直板快攻打法之外,削球打法和橫板打法中也有不少人選擇使用正膠顆粒。
首先從直板快攻打法上看,中國歷史上曾經誕生過劉國樑、江嘉良、莊則棟等許多椎板正膠名將,從風格來看大致可分為四種。劉國樑式的直板正膠打法是直板正膠打法中最先進的一種,他在比賽中通常先拉後打,極大地增加了正膠打法的上手率和穩定性。江嘉良則是典型的正膠推攻模式,以正手輕挑上手為主,然後進入連續正手發力攻,但這種打法對選手身體的靈敏性和反應要求極高。莊則棟的打法則是兩面正膠,莊則棟的打法較為兇狠,比賽中可以兩面進行進攻,以速度取勝,迫使對手沒時間做動作拉弧圈。還有一種正膠打法以怪為主要特點,整體以控制為主,推擠切運用較多,透過令對手借不到力創造機會,這種打法以前中國女乒主力高軍為主要代表。
其次從橫板打法來看,目前最為人熟知的橫板正膠打法莫過於前新加坡女乒主力李佳薇。橫板正膠打法由於握拍方式不同,相對於直板打法更為發揮出力量大下沉的特點,但是橫板的握拍方式同樣也減弱了直板在臺內小球的進攻能力,同時也無法像反膠一樣保證連續性。
最後,削球打法中也有不少人使用正膠。正膠顆粒削球旋轉多變,很適合削球打法在連續搓削的過程中製造旋轉變化,從而迫使對手失誤或者為自己創造反攻機會,前中國隊世界冠軍、削球手範瑛就是反手正膠削球打法。正膠削球的另一好處在於對於臺內機會球可以直接用反手進行彈擊反攻,從而減輕正手反攻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