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若蘭璽
-
2 # 小太陽兒童健康
如果孩子4個月不及時新增含鐵豐富的食物,寶寶是會出現營養性缺鐵性貧血,高發於4~6個月至2歲左右,鐵過量也會引起中毒、疼痛、腹瀉及休克現象。
鐵缺乏會表現為:
疲乏無力,面色蒼白、面板乾燥、角化、指甲條紋隆起、指甲扁平,易患口角炎、舌炎、舌乳頭萎縮、“異食癖”,約3/1的患兒出現易怒、易動、興奮、煩躁,甚至出現智力障礙。
怎樣預防?
1.在懷孕和哺乳期間注意攝入鐵
2.孩子出生後進行母乳餵養
3.做飯時儘量用鐵鍋、鐵鏟
孩子缺鐵可致缺鐵性貧血,3歲內的小兒最常見。
多出現在出生3、4個月以後,胎儲鐵用完,母乳含鐵少。
小兒面色變蒼白(以唇、眼瞼、指甲最明顯),食慾不振,煩躁不安,活動後呼吸急促、脈搏加快,還可有肝、脾腫大,異食癖,小嬰兒大哭時可有呼吸暫停(背過氣);幼兒及學齡兒童可有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差,上課做小動作等。還可致免疫功能降低而易患感染性疾病。
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均降低,特別是血紅蛋白。
缺鐵時,肝臟和骨髓中的鐵蛋白與含鐵血黃素含量減少。
輕症血紅蛋白9—11克/百毫升,中度6—9克,重症6克以下。紅細胞小,為小細胞性貧血。
缺鐵所致的影響:
1.貧血;
2.影響兒童生長髮育:兒童鐵缺乏時常有體格發育遲緩,健康水平降低;
3.影響運動能力發展:兒童缺鐵時會有肌肉軟弱、運動能力下降、易疲勞;
4.影響免疫功能:兒童缺鐵會導致抵抗力低,容易感染,主要表現為反覆上呼吸道感染遷延不愈;
5.增加了慢性鉛中毒的危險性;
6.影響智慧發展:鐵缺乏對智慧的妨礙和潛在的遠期智慧危害非常顯著,且常常是不可逆轉的終生性損害。
8、腦卒中:缺鐵性貧血(IDA)的患兒發生腦卒中(腦血管意外)的機率比正常兒童高10倍。
怎樣預防缺鐵?
1.媽媽在孕期、哺乳期要均衡營養,有意識地多吃含鐵高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瘦肉、雞蛋等,並且要經常定期檢查血色素,媽媽孕期發現貧血定要及時治療,以免寶寶因為先天性儲鐵不足而引起貧血。
2.嬰兒出生4個月左右,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都應該逐步新增蛋黃、肝泥、魚泥、菜泥等。同時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提高食物中非血紅素鐵的吸收率。
4.食物中的動物肝、動物血、紅肉、魚等含血紅素鐵比較多。
5:早產兒、低體重兒、雙胞胎、多胞胎在出生後兩個月就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鐵劑,以防缺鐵。
防治缺鐵性貧血的食物有:動物肝臟、動物血液、紅肉、魚等富含血紅素鐵的動物性食物,黑木耳、雞蛋、紫菜、髮菜、香菇、黃豆、黑豆、腐竹等雖然含鐵量高,但多是非血紅素鐵,服用時,注意吃新鮮的水果、蔬菜以促進其鐵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