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羅廖夫
-
2 # 兔哥哨位
兔哥回答。首先我們得弄明白什麼是“布朗運動”,所謂的“布朗運動”就是一些微小的粒子表現出的無規則的運動,1827年由英國的植物學家R-布朗發現的,從植物花粉在懸浮液中無規律的瞎亂動。現在被拿出來比喻作事沒沒規則的瞎折騰。我們看看印度是不是這樣的情況。印度的火箭工業,從一箭104星,到世界最大直徑的火箭助推器的成功。看似強大,實則是“繡花枕頭”。印度的火箭工業是印度人引以為傲的像徵,每當提起一箭104星的世界紀錄,印度人就會樂得合不攏嘴。其實僅管印度在火箭領域有可圈可點的獨到之處。發展很快,但同時也暴露出印度人特有的不切實際的好高騖遠的面子工程,印度好面子是世界出名的。如果印度在火箭領域真的有它們自毫的那樣,那麼印度的導彈技術就不會有“布朗運動”一說。真實的印度火箭技術並不先進,104星,看著多,加一起才1.42噸,而且並不是採取移動的上面級,即分導式釋放。如美俄中等國的一箭多星,是按照每一個衛星的軌道,多次空中點火,把一個個衛星送到個自的家門口,用時都超過48小時以上。而印度104顆星竟然僅用時十分鐘左右,用西方媒體的話“往天上撒了一堆土豆”。而這項技術如果應用到軍事上,不是釋放分導彈頭能力而是釋放“集束彈頭”。印度科技發展的怪像,只在乎表面不在乎實際,目標定的都是世界最好的,結果都是最差的。運載火箭技術更是如此的“布朗運動”著。印度的運載火箭無論從發射重量,還是發射體積絕對的能成為世界一流,不要說超中國,就是美國也用不多久。看看印度火箭技術上的奇葩事吧!“GSLV-mark2型火箭”,該火箭擁有三級發動機,四臺助推器,火箭發射通常是第一級和所有的助推器一塊點火,用大推力使火箭擺脫靜引力,因為火箭的起飛是最耗燃料的。由於助推器都是固定在第一級,就必須讓助推器先耗完燃料,然後馬上拋棄,減少沒用的重量。人家印度呢,第一級燃料燒沒了,助推器的卻在噴著火使勁推呢,而且也不能拋棄第一級呀,否則連助推器都扔了,只能帶著沒燃料的死重的第一級一塊上天,等助推器耗盡燃料在一塊拋棄。運載火箭本來就忌諱沒用的死重,印度到好,這事也只有印度做得出來。看看印度最先進的運載火箭先進到什麼奇葩的成度了。印度最新型的運載火箭“PSLV-mark3”,採用了兩臺推力高達500噸的固體助推器,這是世界上排第二的大直徑助推器,整個火箭的重量達到了640噸,這麼大的重量應該載重量不會小吧,錯了,大不了,否則就不是三哥了。因為上面的現象又再次出現在了這個運載火箭上,這次相反,不是第一級先燒完,而是助推器先燒完,這不就對了嗎?別急,助推器要20左右秒以後才能拋棄,這兩貨加起來可是有60來噸的死重。因此還要帶著它兩飛一會。有意思吧!運載火箭不看你的體量大小,看你的載重量大小,你能用最小的火箭把最重的貨送上天才叫本事。印度這個640噸重的大火箭的載重只有4噸,是世界上最少的。這就是印度的火箭技術水平。但印度卻美的不要不要的。因度的彈道導彈技術同樣上演著“布朗運動”!運載火箭技術的水平對導彈技術是有影響的,特別是戰略導彈,從印度的運載火箭技術也能看出印度的彈道導彈技術也好不哪裡去。其實火箭技術上的“布朗運動”同樣在導彈領域上演著。如,因為自豪的烈火5型彈道導彈,重量達到了50噸,和美俄等國重量差不多,在看看射程,美俄等國都是一萬公里以上的射程。而印度卻只有5000~5500公里。差了一半還多,這就是差距。另外,短程導彈,地空導彈,空空導彈領域的差距更大。因此印度的確是在作著“布朗運動”,但不僅僅是導彈領域,包括火箭,飛機,坦克,航母等等領域都在作著“布朗運動”,好大喜功卻不切實際,虎頭蛇尾。因此,對印度來說,需要改變的不是技術,而是傳統的作風。當然,這個不改也好,必竟很難改變。 (文章只代表個人觀點,圖片來源網路,歡迎關注兔哥!)
-
3 # 資訊所長
有一種觀點就是運載火箭技術不錯的國家,導彈技術也不會差,可實際上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就拿印度來說,運載火箭技術還是可以的,可是導彈技術卻明顯不足。下面就來先說明一下印度的火箭技術和導彈技術,然後再分析兩者不一樣的地方。
印度火箭技術印度的火箭技術除了世界幾大航天大國之外,技術其實還是可以的,這裡我們就不說什麼效能資料了,直接舉兩個例子來說明吧:
1、印度火星探測。早在2013年,印度就成功發射了火星探測器,並且成功進入預定的軌道,使得印度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首次探測火星就取得成功的國家,同時也是亞洲第一個,這個成就還是值得肯定的,也充分說明了印度航天技術和火箭技術具備一定的實力。
2、一箭多星。2017年,一個新聞刷爆了航天領域,就是印度的火箭成功將104顆衛星成功送入軌道,重新整理了世界紀錄。此次發射也同樣證明了印度的火箭技術。
二、印度導彈技術說起印度導彈,那就不如航天火箭發射那麼順利了。無論是國之重器印度“烈火”系列導彈還是戰術性質的導彈,都總是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2017年,印度再次試射“烈火2”型導彈,雖然印度官方沒有公佈這次試驗結果,但是美國媒體報道導彈發射失敗並且引發山火。其實印度的導彈技術在世界範圍內,除了中美俄,應該是技術最高的了,導彈系列多,覆蓋的範圍也廣,但就是失敗次數多。
三、運載火箭和導彈技術差別首先肯定的是導彈技術比運載火箭的技術難度要求要高,為什麼這麼說,下面從幾個方面分析一下:
1、制導技術
火箭發射比較固定,執行的線路也都是固定的,一般不需要制導,都是地面人員控制的。但是導彈在整個飛行過程中,是需要進行自主制導和控制的,依靠自身的計算機,這就需要先進的演算法程式和硬體系統,組成一個十分緊密的制導控制系統。
2、再入大氣層技術
運載火箭的發射都是單程,進入太空了就完成了使命,剩下的留給衛星自己來完成。但是彈道導彈就不是,需要再次進入大氣層,這就需要多級火箭級聯等技術,也就讓系統更加複雜了,哪個環節出現問題,導彈可能就會亂飛。
3、姿態控制技術
這項技術應該是導彈技術方面最重要的一項技術就,它直接影響著導彈的飛行路線和精度。而這一項技術最重要的部件就是鐳射陀螺儀了,印度自己無法生產高精度的鐳射陀螺儀,只能依靠從俄羅斯進口,但是涉及到最頂尖的技術,俄羅斯自然也不會出口最先進的鐳射陀螺儀給印度的,所以印度的導彈時常飛著飛著就不見了,或者就開始做“布朗運動”了。
其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了,我們都知道印度的工業水平相比世界其他大國,差距明顯,就拿軍事領域來說,除了導彈領域。印度戰機、軍艦和潛艇,研製進度都非常緩慢和問題不斷,就拿印度中國產航母來說,服役遙遙無期。
-
4 # 五嶽掩赤城
印度的航天技術虛高了,他把遙感測控外包給俄羅斯和美國
先回想下,中國每次進行重大航天活動時,總會先做一件事情,就是往南太平洋上撒遠望系列航天測量船隊。在進行深空探測時,遙感控制相當關鍵,需要對於航天器的精確定位和姿態調整,但地球又是圓的,當航天器飛到地球另一端時,就需要使用航天測量船接過接力棒。
進行重大航天發射電視直播時,控制中心會播報,“東風,情況正常”、“渭南,USB發現目標”、“青島,光學跟蹤正常”等聲音,這是地面和海上測控站進行跟蹤定位,提供準確位置資訊,以便控制中心進行調整。遠望系列航天測量船隊的代號是“長江X號”(遠望船隊基地在江陰)。由於國土面積僅浙江省那麼大,海上被敵對國家圍堵,東北亞某國導彈技術雖然不錯,但是發射衛星四次僅成功入軌一次,估計還有相當的撞大運成分。
印度國內地面測控站只有3個,國土面積也不算太大,也沒有專用航天測量船。按理說是沒法進行深空探測所需要的精確遙感測控,而他確能進行月球和火星探測器發射,仔細一查,原來人家把相關技術服務外包給美國或俄羅斯。
例如現在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引起國外轟動,不過美國的問答Quora上很多印度三哥不斷自我安慰,別怕,我們有月船。但仔細一查,印度的“月船”月球探測器,遙感測控是完全外包給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計劃在月船-2號探測器進行月球月面著陸也是俄羅斯負責。也就是印度只管發射,發射後那是俄羅斯的事情。
同樣,印度人的驕傲,MOM火星軌道探測器,他發射後的遙感測控,則是外包給美國的國家宇航局NASA。印度同樣只管發射上去就行了,進入太空後姿態調整、軌道修正以及進入火星軌道都是目前航天領域最強的NASA負責。
所以實際上印度在航天領域的成就,有相當大的水分。雖然號稱第四個發射火星探測器、第六個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但是俄羅斯和美國功勞相當大。所以以此來定位印度彈道導彈技術是不準確的,印度不小心把導彈打成“布朗運動”彈當然不足為奇。布朗運動是指小粒子的無規則運動,顯然印度對於導彈飛行的精準控制技術不過關。在發射火箭時可以找俄羅斯和美國購買外包技術服務,但搞彈道導彈,就買不到也不敢找他們進行精準控制服務。
-
5 # 蛋科夫斯基
布朗運動?這是不是應該理解為瞎飛啊。實際上也沒怎麼瞎飛,人家還是不錯的。
印度的航天有亮點也有硬傷。亮點就是人家第一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就成功入軌。也算是了不起了,最起碼我過目前還沒有發射過火星探測器。
硬傷就是,印度的航天其實有點虛,並不8是完全自己搞的。雖然現誰家造火箭都要多少用一些他國的零部件,但是印度這個顯然用的有點多了。比如遙感測控,直接租的美國的。自己沒能力全球測控。好多技術也是直接用的美俄的。
所以一旦脫離了外國的技術,自己基本上很難搞。而且目前印度還沒有載人航天。
我過在獨立性這方面比他們要好得多,這都得益於當年他們的這些“愛答不理”,導致我們只能自己創新。從火箭到測控這一系列技術都是自己掌握的,不再受制於人。雖然我們的航天不如美俄紮實,但是也沒必要去和印度較這個真。
-
6 # 雲鷹飛醬
印度的航天水平其實說差中國40年都不為過,其所謂的一箭104星,沒有一顆進入軌道,相當於印度又製造了一堆太空垃圾,印度火箭基本從設計,到零件都是由美國等這些發達國家完成的。火箭最早源於彈道導彈,中國在40多年前就研製成功了彈道導彈,掌握了彈道導彈技術基本就具備了火箭發射技術。
印度發射一箭104星的運載火箭是PSLV-C37火箭,地球同步軌道的運載能力僅僅1.42噸,除了一顆730公斤的大衛星,其餘103顆衛星總重才712公斤,也就是說這103顆衛星都是奈米衛星。同一時期,中國、美國、俄羅斯和歐洲的航天大國都笑了,因此西方媒體評價為“在太空中撒了一袋土豆”就非常合理了。其發射的原理其實就是集束彈頭,發射出去的衛星沒有自我定位能力,就像無頭蒼蠅一樣,這種火箭發射技術中美俄這些大國早在上個世紀就拋棄了,印度還引以為傲。現在最厲害的是分導式彈頭,字面也可以簡單理解成分開導航,就是每個導彈發射出去後,攜帶的子母彈都有獨立定位能力,中國的一箭20星,俄羅斯一箭34星基本就是這個原理。印度的工業基礎極為薄弱,其國內斯坦航空修過的每一架戰鬥機都墜毀了,幾近40年研發的阿瓊主戰坦克,光輝輕型戰鬥機,包括印度中國產航母Vitara蘭號也都是萬國牌,連設計都是外華人來幹,這種國家能掌握先進的火箭發射技術無異於痴人說夢。
-
7 # 暗色的情緒
原因很簡單,火箭是民用技術,三哥可以比較容易買到裝置技術,而導彈是軍用技術,就比較難買了!而三哥的工業基礎和科技水平一時難以解決,所以就這樣了!
回覆列表
“布朗運動的導彈”主要過去人們嘲笑印度導彈的不可靠,發射以後經常打飛了,就像是布朗運動(無規則運動)。然而現在印度導彈武器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布朗運動的導彈越來越少。這段時間來印度在高新技術武器方面非常活躍,在過去的短短一個月內,印度方面連續進行了三次新型導彈的試射。而現在,印度將這個數字重新整理到了四次,其最新試射的導彈武器專為打擊防空武器的雷達系統而生。據環球網引述《印度斯坦時報》和NDTV網站訊息綜合報道,當地時間10月9日,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宣佈,印度於孟加拉灣巴拉索爾的綜合試驗場,利用蘇-30MKI戰鬥機發射了一枚印度新型中國產反輻射導彈,導彈代號為Rudram-1。據悉,導彈“精確無誤”地命中了惠勒島的雷達波發射目標,這是印度中國產反輻射導彈的首次成功試射。
印度國防人士指出,Rudram-1的成功試射,代表其距離應用於一線部隊非常接近,將極大地提升印度空軍的防空壓制能力。在此之前,印度方面只能依託進口的俄羅斯反輻射導彈來進行此類作戰,現在印度自研的反輻射導彈試射成功,代表著印度軍火庫中又多了一款極具威懾力的中國產武器。從印度方面公佈的資料看,Rudram-1的效能還是非常不錯的。導彈長度約為5.5米,重量為140千克,其制導方式為複合制導。初段和中段透過慣性導航系統(INS)與GPS/NavIC衛星制導結合,末端則依靠一個毫米波導引頭,和一個被動尋的導引頭來提供製導,毫米波導引頭髮射頻率為30千兆赫以上,被動尋的導引頭則可以探測60英里之外的射頻輻射。
印度研製Rudram-1反輻射導彈,主要是為了對抗巴基斯坦的MAR-1反輻射導彈,這種巴西生產的反輻射導彈射程50千米,是美國AGM-88 HARM高速反輻射導彈和英國的"阿拉姆"(ALARM)空射反輻射導彈的大雜燴版本,使用廣譜雷達輻射特徵被動引導系統,核心導引頭是巴西自己研發的。巴基斯坦選擇巴西導彈的主要原因,是這枚導彈非常輕,長4米,直徑230毫米,重274公斤。而且便宜,單價才100萬美元,而KH-31/YJ-91對於梟龍來說太大了。
在過去的測試中,Rudram-1導彈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19年1月25日蘇-30MKI發射的Rudram-1導彈在100公里的距離上,取得了距離目標10米的精度,此次再次試射成功證明其效能趨於穩定。動力方面,採用的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能在0.6至2馬赫範圍內,產生可變推力,雙脈衝火箭發動機的控制系統可以制定內部每段裝藥的點火時間,從而提升射程。我軍最先進的霹靂-15空空導彈採用的就是雙脈衝發動機技術,因此獲得了150公里以上的射程(有說法認為最大射程在200公里以上)。而據印度方面的訊息,Rudram-1導彈最大射程將達到250公里,這個射程將超越絕大多數野戰防空系統的射程,蘇-30在這個距離是很難被遠端防空導彈擊落的目標。
如果Rudram-1導彈真的能夠達到所有的印度官方宣傳的資料,那麼這款反輻射導彈將是極具威脅的裝備,印度的蘇-30MKI結合這種導彈,將對中遠端防空系統造成嚴重的威脅。在預定攻擊模式下,印度蘇-30MKI可以向預定方向發射反輻射導彈,導彈抵達區域附近後開啟主被動導引頭接受訊號,自主搜尋目標發動攻擊,在這種模式下的射程可能會達到其宣傳的250公里極限射程。而這種能力,是目前印度軍隊所缺乏的,一旦Rudram-1導彈大規模裝備,確實會極大地提升印度空軍的防空壓制能力。
當然,反輻射導彈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世界超級大國都對反輻射導彈有不少技術積累,尤其是美軍使用AGM-88反輻射導彈的歷史已有35年,針對反輻射導彈的攻防研究也是很完善的。針對反輻射導彈,可以使用開關機、硬摧毀、電子干擾、反輻射誘餌、雷達波低可截獲機率技術進行對抗,有經驗的軍隊會將這些手段複合使用對抗反輻射導彈。不過,真正依靠自身力量研製發展反輻射導彈的國家並不過,只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和中國等少數軍工大國才能研發。
儘管與美俄這些超級大國的導彈產品相比,印度的導彈技術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印度在一個月內於4款導彈武器上取得了進步,說明印度在最近二三十年來,集中力量發展各型導彈,有了一定的成果。只是印度對外公佈的中國產導彈效能異常先進和強大,不排除印度為了進行宣傳,對導彈效能誇大其詞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