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觀粉碎機

    但凡說道清明詩,最繞不過的肯定是杜牧的那首七言絕句《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其實這首絕句並沒用多少高深的手法,也是淺白易懂的句子,然而頸聯和尾聯兩句卻把詩人原本在首聯和頷聯中所表現悲春傷魂的感情急轉替換,借用兒童的天真爛漫,繪畫出一幅杏花似錦,春意鬧枝,酒香瀰漫的景象。點滴一墨,而窺全圖,是這首詩可以流傳千古的重要原因。

    但是相對於杜牧的《清明》,其實我更喜歡的是明代散曲家王西樓(王磐,性好樓居,築樓於高郵城西僻地,常與名士談詠其間,因自號“西樓”)的《清江引·清明日出遊》:

    問西樓禁菸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其實明代的小令成就並不高,先不用說去跟詞成就最高的宋朝比,唐朝一個溫庭筠,清朝一個納蘭性德,都是明詞跨不過去的高山,但是問清麗脫俗,還是王磐的這闕詞。

    這闕《清江引·清明日出遊》和杜牧《清明》最大的不同處就是在於,它更加直白地描寫了清明的景色。

    《清明》的最大特色是明明用了大把的技巧,然而你卻看不到任何一絲雕琢的痕跡,整個渾然天成的情感轉則讓人不得不驚歎,但是非常顯然,這是詩人的故意而為之。

    而《清江引·清明日出遊》除了第一句以外,其餘四句皆是在寫清明的景色,或許在想象上並沒有《清明》給予人的空間大,但是“馬、人、探鶯”所織就的清明景色,是一幅更符合清明這個主題的田野踏青,更何況,它的詞藻更華麗呢。

    如果說讀《清明》醉的是情,那麼讀《清江引·清明日出遊》醉的就是詞了。

  • 2 # 師述生活

    本人自己作的

    將清明

    白鷺低舞湖水漾,

    青山不語霧掩妝。

    碎雨斜風報清明,

    千里孤墳斷人腸。

  • 3 # 隱語

    答 | 江隱龍

    但凡說到清明,一定避不開杜牧那首“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關於這首詩,歷朝歷代已經有太多詩家解讀,其精妙處在此不再贅述。

    然而從小對這首詩便印象深刻,卻是因為它的“花式玩法”。這是一首七絕,但它還能改變標點符號變成一首小令: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從文筆意境上來看,這首小令也饒有趣味。然而你若以為這就結束了就“上臺拿衣服”了。它還可以改成這樣: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慢著,杜老爺,您大清明節的不去喝酒,在大街上找牧童是想幹嘛?難不成……杜老爺名牧,字蕾斯……你還別說,杜蕾斯杜大爺,還真有一款清明節——不,是二十四節氣以及中國傳統節日以及各種國際節日的廣告……

    後來還有人把這首詩改成了散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當然這一改法就遠沒有小令來得詩意盎然。再後來又出了一個腦洞清奇的“玩家”,直接改成了劇本——

    【清明時節】

    【雨紛紛】

    【路上】

    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一個字一個詞的語序都沒變,這腦洞也是給跪了!

  • 4 # 百花亭雜談

    要問在中國文學史上,寫的最好的“清明”詩,個人認為那就是唐代詩人杜牧《清明》一首,這首詩流傳最廣,幾乎家喻戶曉。為什麼人們喜歡這首詩呢?

    下面我來具體賞析一下詩的意境:

    清明時節, 家家祭祖掃墓,漂泊在外的遊子,卻不能回家祭祖掃墓,孤零零一個人在異鄉路上奔波,而此時,天公不作美,陰沉著臉,將牛毛細雨紛紛灑落下來,眼前迷濛蒙的,春衫溼漉漉的,簡直要斷魂了!找個灑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頭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兒呢?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首句“清明時節雨紛紛”,點明詩人置身的時間、氣象等自然條件。清明節為唐代的大節日之一,這一天,或閤家團聚,或上墳掃墓,或郊遊踏青,活動多樣。

    但是杜牧在安徽池州所過的清明節卻是身處異鄉。這天天不見Sunny,只是“天街小雨潤如酥”,細雨紛紛。“紛紛”二字形容那春雨連綿不斷,而自己也被這連綿的春雨下得心煩意亂。這給人們一幅江南春雨弧行的畫卷。

    次句“路上行人慾斷魂 ”,是由己推及他人,著力寫出人們的感情世界。紛紛的細雨下,自己不但彳亍孤行,見路上行人也是愁緒悲思,傷心欲絕,因為這些今天皆為悼念逝去的親人。

    因而詩人用了“斷魂”二字刻寫這春雨下的悲涼。這正是中國古典詩歌裡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種絕藝,一種勝境。

    第三句“借問酒家何處有”,是向別人打聽有沒有酒店。“酒家” 酒店,就像現在的“某某大酒店、大酒樓”一樣,裡面能吃飯,能喝酒。“借問”,請問。向誰借問,詩裡沒有說,省略掉了,後來作者補上了借問的對家。

    詩人為什麼問“酒家”?是避雨,抑或是“喝酒”?兩者皆有。詩人透過問話,不但使詩歌語言簡潔,形成了詩歌的審美空間,給讀者留下了思考的餘地,而且暗示出想“借酒消愁”的思想,從而表現出了詩人憂慮重重。 “何處有?”在哪裡、哪裡有的意思。詩人不是自己去尋找,而是 “借問”、“ 何處有?”表現詩人心情的急切,急需要想找避雨、歇腳、吃飯、喝酒的地方”,緩釋一下自己不好的心情。

    末結句“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人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去處。“牧童”,是對問路的物件的點明與補充。“遙指”,遠遠地指著,詩人要找的去處可望可及了。牧童這一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韻味,已經使詩人如同看到,隱約紅杏梢頭,分明挑出一個酒帘—“酒望子”來了。

    牧童遙指”把詩人與讀者帶入了一個與前面哀愁悲慘迥異的煥然一新的境界。在這裡詩人創造了一幅鮮明生動的畫面,讓人倍作振奮。

    《紅樓夢》裡大觀園中有一處景子題作“杏簾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這裡體會脫化而來,正好為此句作註腳。詩前抑後揚,對比交錯,相映成趣。

    總之,這首小詩,一個難字也沒有,一個典故也不用,整篇語言通俗易懂,寫得自如之極。詩的音節十分和諧圓滿,詩中景象非常清新、生動,而又境界優美、興味隱躍。情感又由低而高、逐步上升、最後達到高潮。

    像這樣通俗易懂又有意境的詩,自然流芳千古、特別到了“清明”時節,人們會情不自禁的誦讀它。

  • 5 # 大峰上雨

    《望海潮·遼陽》

    逍逍春雨,朦朦煙譁,仙人泣惹桃花。

    樹綠蒼翠,葠窩湯漪,俗家如同仙家。

    天邊等出霞。清明遇神氣,喜撒天涯。

    盛夏三過,又是一片攬秋華。

    襄平物寶人呱。王氏木魚石,暈傻魚蝦。

    曹氏紅家,遼陽東家,龍頂山皆管轄。

    太子丹倒下,衍水染紅霞,天下一家。

    滿清在此稱俠,縱橫劫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淼淼”的意思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