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叢中笑6603
-
2 # 星下靜思
劉備創業中拜過很多老師,但真正奉母命求學,行拜師之禮的只有東漢末年的名儒盧植。劉備在南征北戰中拜過的其它老師,如鄭玄、諸葛亮等,並非是嚴格意義上的老師,是一種亦師亦友亦君臣的關係。
劉備為什麼拜盧植為師?劉備雖然是中山靖王之後,但到了他這一代,已經淪落為靠販鞋織蓆為生沒落戶。雖然劉備父親早亡,但其母親還是有“知識改變命運”的眼光的,雖家貧也堅決讓劉備去拜名師求學。於是,選中了當地的名士盧植為師。
盧植不僅是學問上的名儒、也是朝廷中的高階官員,為什麼會收劉備這麼一個貧窮家庭的孩子為學生呢?一是因為同鄉,都是涿郡涿縣人,在朝為官的名士都非常注重報答本鄉本土的人,只要本鄉人有求,基本會有應,從盧植同時收了劉備同宗兄弟劉德然就可以看出,盧植很重視對家鄉孩子的教育。
二是因為劉備是帝室之後,在那個認為“天授神權”的時代,非常注重出身,劉備家再貧窮,出身是無法改變的。後來的袁紹得知劉備出身後,還給他加個座位呢。盧植收劉備為學生,也是幫助了漢室,也是盡了一個漢室臣子責任。
劉備從盧植那兒學到什麼?從歷史的記載中看出,劉備是一個不甚喜歡讀書的人,那麼在讀書方面,肯定沒有到得到盧植的真傳了。盧植是當時的儒學大家,非常重視讀書,因劉備不喜讀書肯定讓盧植不喜。從歷史中對盧植的記載中極少提劉備是他學生的事,劉備也極少提盧植是他老師的事,都可以看出劉備書讀的不好,盧植也不甚重視他。
但是,劉備從盧植身上學到了書中沒有的東西。盧植是一個亦官亦名士的大家,有著非凡的學問和官員的氣質,劉備從中學會了“喜怒不形於色”的本事,讓人猜不透心中所想,是帝王的必備心術之一,劉備學到了。
從盧植身上,劉備還學到了匡扶社稷、救濟世人的志向。盧植性格剛毅,文武雙全,在朝廷能仗義直言,上馬能治軍破黃巾,下馬能治民救危扶困。劉備從盧植身上,看到了自己在亂世中的機會,樹立了以仁義為旗號的政治方向,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去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
還有一點,可能是師從盧植後自己體會到的,劉備喜怒不形於色,在後來的征戰中卻好哭,喜怒不包含哭,跟誰學的?劉備的哭,贏得了部屬和百姓的信賴,這個能力盧植沒有,是劉備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結果。
結語劉備拜師,學到書本知識少,體悟到的真本事多。劉備拜過不少老師,他的本事更是來自於集思廣益。拜的老師不在於多、也不在於學得時間長,而是在於能學到書本中沒有的東西、在於學到文字後面的包涵的深意,能解決問題、能治世安邦,那才是真才實學。
-
3 # 歷史笑春風
三國時期的劉備,是三個君主中底子最薄,階層最低的君主。他雖然有著一個皇叔的名號,可是他這個漢室宗親的身份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因為他這個所謂中山靖王之後,很難服眾。那些世家大族對劉備都很鄙夷,沒有人願意投入他的麾下。在他的麾下,大部分人都是來自社會的底層。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人,憑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君主,實現了草根的逆襲。
一、劉備的名正言順的老師盧植。
如果劉備是一個草莽之人,是無法實現這一切的。他既然要打著漢室宗親的旗號,那就要有漢室宗親的氣度。所以說,劉備也曾經上過學堂,接受過高等教育。而劉備的老師也不是平常的凡夫俗子,他是當時赫赫有名的盧植。
盧植是著名大儒馬融的弟子,在馬融家學習的時候,馬融家經常有歌舞演出。而盧植卻從來沒有看過演出一眼,這讓馬融對他十分器重。後來盧植在漢末擔任過漢朝的各級官員。由於他本人文武雙全,還曾經率領軍隊多次鎮壓地方叛亂,後來還率軍參加鎮壓黃巾軍。
劉備就是在盧植這裡進行了學習。可是,我們能夠看到史書中對劉備的評價,是“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劉備既然不喜歡讀書,自然學習的成績也不會有多好。不過,劉備的志向也不是想當一位知識淵博的學者,讀書成績也就不是他所重視的。
在盧植那裡學習,當然給了劉備很大的教益。在書本知識上的獲取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盧植對他的言傳身教。盧植本人是一位文武全才的人,劉備跟隨他學習,也學會了一般的行軍打仗的辦法。而且盧植剛毅堅忍的性格,也嚴重影響了劉備。劉備也從盧植那裡,養成了喜怒不形於色的脾氣,並且在日後無論遭受多大的挫折,都堅忍不拔,絕不放棄自己的理想。正是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才為劉備日後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在盧植那裡,劉備還有著其他的收穫。比如他和同窗公孫瓚結為好友,為他日後的事業增加了援手。公孫瓚是日後有名的諸侯之一,他雄踞幽燕,以白馬義從這支精銳騎兵縱橫北部邊境,給襲擾漢朝邊境的遊牧民族以沉重打擊。正是有了公孫瓚的幫助,劉備的軍事實力才得以發展壯大。比如劉備手下的著名將領趙雲就是原來公孫瓚的部下。
正是劉備在盧植這裡得到的文化知識,經驗教訓,使得劉備成為他的團體的核心。在創業初期,劉備的手下有關羽張飛這樣的熊虎之將,可卻沒有奇謀之士,治世賢才。劉備只得親手捉刀,自己承擔這些責任。在行軍作戰的時候,大多都是劉備親自指揮。而治理地方時,也是劉備親力親為。可以說,劉備包辦了整個集團的文治之事。
曹操在這一點上也很賞識劉備,說劉備的才能和自己不相上下,只是得計比自己稍微晚一些。不過,高手過招,這一點差別就讓劉備屢次敗給曹操。不過,除了曹操,劉備對其他將領是不放在眼裡的。連曹操手下大將夏侯惇也在博望坡成為了劉備的手下敗將。劉備曾經對曹操的部將說,除了曹操親自領兵前來,像你們這樣的將領來多少都沒有用。
從劉備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到,正是劉備在盧植那裡學到的文化知識,才使得劉備度過了創業初期的困難,奠定了事業的基礎。但是,由於劉備不喜歡讀書,這使得他在盧植那裡的學習沒有深入,使得劉備不能從根本上理解統治藝術的真諦。這限制了劉備的發展,使得他的文治很不成功,不能得到上層人士的認可。
二、劉備隱形的老師諸葛亮。
劉備是以劉秀為榜樣的,想要重建漢室江山。可是在史書上對他的評價卻是有高祖之風。這劉邦的做派跟劉秀完全兩樣,可以說是對劉備的一種諷刺。這也是劉備在中國北方經過多年奮戰也無法立足,最後只得跑到荊州避難的根本原因。不過,劉備到了荊州之後,他的事業反而發生了變化。他從一個兵不滿千,將不過關張趙雲,寄人籬下的弱小勢力,發展成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國家。
那麼,劉備到了荊州之後,為什麼事業開始走上了正軌?這是因為劉備在荊州遇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師,諸葛亮。諸葛亮就是劉備沒有行拜師禮的老師,正是諸葛亮的教導,劉備才真正領悟了政治的真諦,開啟了事業成功的大門。
劉備在遇到諸葛亮之前,他也在總結自己失敗的教訓。他認為,自己手下人才的缺乏,是失敗的主要原因。可是,憑他自己的能力,是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的。劉備在向其他人請教的時候,就說自己也是到處尋訪人才,可是找遍了深山老林,也沒有發現合適的人才。其實,這個原因是,劉備自身能力的欠缺,他缺乏和這些人才交流的能力,根本就無法找到和這些人才溝通的途徑。直到他遇到了諸葛亮,才根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諸葛亮對劉備的貢獻,不僅僅是一個《隆中對》那麼簡單。諸葛亮對劉備最大的貢獻,是重鑄了劉備的思想體系,讓他拋棄了過去的一些不切合實際的思想,變得更加客觀務實。我們可以看到,在請諸葛亮出山之後,劉備的表現已經和過去判若兩人。
這是因為,諸葛亮在加入劉備陣營後,劉備把諸葛亮當作老師一樣對待。兩個人終日談論,“情好日密”,這引起了關羽張飛的不滿。劉備解釋說,自己和諸葛亮相處,如魚得水一般,關羽張飛才不再多說什麼。
從這裡,我們就能夠看到,劉備在諸葛亮加入之後,向諸葛亮請教政治方面問題的迫切心情。正是因為諸葛亮向劉備傳授的知識,使得劉備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過去在盧植那裡學得似是而非的觀念,都被諸葛亮給清除了。剩下的就是如何開拓事業,實行統治的真理。
那麼,諸葛亮究竟傳授了劉備些什麼知識呢?我們從劉備給他的兒子劉禪的遺囑中就能夠看出些端倪。劉備在遺囑中,讓劉禪看的書裡面,有儒家的書籍《漢書》、《禮記》,可是更多的卻是法家的典籍。我們知道,劉備的老師是大儒盧植,他學習的當然應該以儒家典籍為主,可他為何讓兒子去學習法家的典籍呢?在後面,我們就可以得到答案。那就是諸葛亮寫的《申》、《韓》、《管子》、《六韜》等書。
我們這就可以明白,諸葛亮傳授給劉備的,就是法家思想。劉備思想中的法家思想是來自諸葛亮,這就是蜀漢名為儒家治國,實為法家治國的根源。法家思想對於政治統治有著時間短,見效快的特點。在劉備弱小的情況下,只有法家思想才能讓他迅速發展。但是,法家思想對於長治久安是難以做到的。這也是劉備興起迅速,衰敗也迅速的根源。
結語:
從劉備的生平,我們可以看到,劉備的一生,有兩個重要的老師。一位是劉備名正言順拜師的老師盧植,一位是沒有拜師,但是依然教給劉備豐富知識的諸葛亮。他們兩人,可以說是劉備事業成功的關鍵。
盧植教給了劉備文化知識,也塑造了劉備的性格。他教給劉備的政治、軍事知識,使得劉備擔負起一個政治集團領袖的職責。在盧植那裡得到的人脈、威望,也讓劉備受益匪淺。可以說,是盧植奠定了劉備事業前期的基礎。
而諸葛亮教給了劉備政治理論,重組了劉備的思想體系。他以法家思想教育劉備,讓劉備放棄儒家思想中不切合實際的理論,使得劉備判若兩人。正是有了正確的思想理論,有了正確的行動方針,劉備才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最終,劉備的勢力迅速發展,成為三國的君主。可以說,是諸葛亮讓劉備的事業走向了成功。
回覆列表
劉玄德一生拜過許多老師。
比如,足智多謀,馳騁沙場的曹操。
比如,憂柔寡斷,不知所措的袁紹。
比如,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的諸葛亮。
比如,公孫瓚,呂布,劉表。等等,都曾做過劉備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