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很多人說窮人的思維和夫人的思維有很大差別,這是真的嗎?貧困會對人的思維產生影響嗎?
6
回覆列表
  • 1 # 正能量VS001

    這個話題,只有深有體會的人才會懂,每天計算著需要用多少錢,能夠節省多少錢的日子確實很心酸。因為生活的壓榨,讓我們考慮問題時,計較得失的成分很大,不是不敢,不是沒野心,不是不上進,想一想那些負的債,欠的情,你那裡有什麼一往無前的決心。1.窮人的思維是遺傳的。2.那些以為努力能夠改變的其實真的不窮,至少曾經富裕過。3.即使你暴發戶了,窮人的氣質深入骨髓。4.窮人思維的養成來源於孩童時期經歷的苦難,忘不掉,剝不離,很可怕的一件事。

  • 2 # 超常思維

    富人和窮人在很多方面是完全不同的。

    想了解窮人的思維,最好的辦法是自己就是窮人,或者是和窮人待在一起。那你一定會有很深刻的認識,如果你本來就有富人思維,你會覺得窮人的很多做法讓你無法理解,覺得很可笑。

    有一點我必須強調,我不針對任何人,社會既然有富人,就必然有窮人。其實從生活很多方面是可以看出富人和窮人的不同,這是很多人在研究的東西,但是始終沒有人給出一個完整的答案。只是儘可能地去接近,儘可能地去探求這其中的奧秘。

    但是有一條是不能否認的,那就是富人與窮人在思維上有本質的區別,甚至可以說是截然相反,富人的思維就是一種超越常規的思維,不被現實束縛,不斷超越常規,富人看到的世界和窮人絕不相同。

    其實只是就思維來說,能說上半天,不同的地方太多太多,就算說了,有的人還是會極力反駁。有些東西,真的需要你自己去悟,悟透了,別人稍加指點,你就掌握。你自己悟不到,我說出花了你也不懂。

    從幾個比較典型的方面說一說窮人與富人的差別吧,能悟到,你就有機會掌握,悟不了,飯端到你面前你也不會吃。

    一、自我認知

    窮人:窮人總是習慣安於現狀,不思改變,也害怕改變。很少想到如何去賺錢和如何才能賺到錢,認為自己一輩子就該這樣,不相信會有什麼改變。

    富人:富人骨子裡是叛逆的,他們不安於現狀,不滿足現有的生活,總是在尋找機會,總是在努力改變自己。骨子裡就深信自己生下來不是要做窮人,而是要做富人,他有強烈的賺錢意識,這已是他血液裡的東西,他會想盡一切辦法使自己致富。

    二、休閒時間

    窮人:在家看電視,為肥皂劇的劇情感動得痛哭流涕,還要仿照電視裡的時尚打扮自己。總是幻想自己是電影裡,電視裡的大英雄;總是一天到晚看著手機,離開網路會讓他很痛苦。整天無所事事,覺得時間太多了,自己不知道該怎麼度過。

    上網聊天。窮人喜歡上網閒聊,一是窮人時間多,二是窮人的嘴天生就不能閒著。富人講究榮辱不驚,溫柔敦厚,那叫涵養,有涵養才能樹大根深。窮人就顧不了那麼多,成天受著別人的白眼,渾身沾滿了雞毛蒜皮,多少窩囊氣啊,說說都不行?

    窮人的時間不值錢的,有時甚至多餘,不知道怎麼打發。如果你可以因為買一斤白菜多花了一毛錢而氣惱不已,卻不為虛度一天而心痛,這就是典型的窮人思維。

    富人:在外跑市場,即使打Golf球也不忘帶著專案合同。富人的時間永遠是不夠的,他們真的很渴望一天二十五小時,可是這是做不到的。很多人覺得富人總是在忽悠人,說時間比金錢更貴,願意用金錢去買時間。如果你是窮人,你不會懂這話的意思,請相信我,如果你有窮人思維,你永遠都不會覺得時間寶貴。富人也上網,但是是上網找投資機會。富人上網,更多的是利用網路的低成本高效率,尋找更多的投資機會和專案,把便利運用到自己的生意中來。

    一個人無論以何種方式掙錢,也無論錢掙得是多是少,都必須經過時間的積澱。富人的玩也是一種工作方式,是有目的的。富人的閒,閒在身體,修身養性,以利再戰,腦袋一刻也沒有閒著;窮人的閒,閒在思想,

    三、交際圈

    窮人:喜歡走窮親戚,窮人的圈子大多是窮人,也排斥與富人交往,久而久之,心態成了窮人的心態,思維成了窮人的思維,做出來的事也就是窮人的模式。大家每天談論著打折商品,交流著節約技巧,雖然有利於訓練生存能力,但你的眼界也就漸漸囿於這樣的瑣事,而將雄心壯志消磨掉了。“想知道一個人值多少錢,就看看他的朋友圈”,這句話,我不知道你懂不懂,但是這並不影響這句話背後反應出來的意思。一個人的思維是很多方面造成的,但是最主要的是家庭、朋友的原因。你接觸到什麼人,你就會有什麼樣的思維。

    “寒門難出貴子”一句話點透了這其中的含義,窮人家的孩子,從小接觸到的思維就是窮人思維,所以,真的很難成功。但是也不乏很多窮人家的孩子,最後成為富人,但是我想告訴你的是,他們的思維絕對發生了改變,我從來沒有看見過哪一個擁有窮人思維的傢伙獲得大成功。只有思維改變,不然,你只能是窮人。你有窮人思維,給你金山銀山你也守不住。

    富人:富人較朋友,不在乎對方的社會地位,生活背景,如果我說思維具有同性相吸的特性,你相信嗎?富人可以下意識的知道哪些人以後會成功,那些人朽木不可雕。富人最喜歡交那種對自己有幫助,能提升自己各種能力的朋友。不純粹放任自己僅以個人喜好交朋友。如果你有機會,你可以觀察觀察,富人百分之八十的朋友是富人,還有百分之二十里面,除了家人、親戚,就是即將成為富人的人。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四、學習

    窮人:窮人厭惡學習,骨子裡的不想改變,安於現狀,被本性奴役。

    富人:富人渴望學習,希望知道的更多,但也知道“少則得,多則惑”的道理,富人懂管理,富人敢冒險,富人骨子裡的叛逆讓他們始終有一種“賭性”。敢賭,會賭。

    五、歸屬感

    窮人:是顆螺絲釘。窮人因為自身的卑微,缺少安全感,就迫切地希望自己從屬並依賴於一個團體。於是他們以這個團體的標準為自己的標準,讓自己的一切合乎規範,為團體的利益而工作,奔波,甚至遷徙。對於窮人來說,在一個著名的企業裡穩定地工作幾十年,由實習生一直幹到高階主管,那簡直是美妙得不能再美妙的理想了。

    富人:那些團體的領導者通常都是富人,他們總是一方面向窮人灌輸:團結就是力量,如果你不從屬於自己這個團體,你就什麼都不是,一文不名。但另一方面,他們卻從來沒有停止過招兵買馬,培養新人,以便隨時可以把你替換。

    六、投資及財富

    窮人:經典觀點就是少用就等於多賺。比如開一家麵館,收益率是100%,投入2萬,一年就淨賺2萬,對窮人來說很不錯了。窮人即使有錢,也捨不得拿出來,即使終於下定決心投資,也不願冒風險,最終還是走不出那一步。窮人最津津樂道的就是雞生蛋,蛋生雞,一本萬利……但是建築在一隻母雞身上的希望,畢竟是那樣脆弱。

    富人:富人的出發點是萬本萬利。同樣的開面館,富人們會想,一家麵館承載的資本只有2萬,如果有1億資金,豈不是要開5000家麵館?要一個一個管理好,大老闆得操多少心,累白多少根頭髮呀?還不如投資賓館,一個賓館就足以消化全部的資本,哪怕收益率只有20%,一年下來也有2000萬利潤啊!

    七、激情

    能不能幹成大事,首先要看有沒有激情。

    窮人:沒有激情。他總是按部就班,很難出大錯,也絕不會做最好。沒有激情就無法興奮,就不可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大部分的窮人不能說沒有激情,但他的激情總是消耗在太具體的事情上;上司表揚了,他會激動;商店打折了,他會激動;電視裡破鏡重圓了,他的眼淚一串一串往下流,窮人有的只是一種情緒。

    富人:"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有這樣的激情,窮人終將不是窮人!激情是一種天性,是生命力的象徵,有了激情,才有了靈感的火花,才有了鮮明的個性,才有了人際關係中的強烈感染力,也才有瞭解決問題的魅力和方法。

    八、自信

    窮人:窮人的自信要透過武裝到牙齒,要透過一身高階名牌的穿戴和豪華的配飾才能給他們帶來更多的自信,窮人的自信往往不是發自內心和自然天成的。

    富人:李嘉誠在談到他的經營秘訣時說:"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光景好時,決不過分樂觀;光景不好時,也不過度悲觀"。其實就是一種富人特有的自信。自信才能不被外力所左右,自信才可能有正確的決定。

    九、習慣

    窮人:有個故事,一個富人送給窮人一頭牛。窮人滿懷希望開始奮鬥。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很難。窮人於是把牛賣了,買了幾隻羊,吃了一隻,剩下的來生小羊。可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艱難了。窮人又把羊賣了,買成雞。想讓雞生蛋賺錢為生,但是日子並沒有改變,最後窮人把雞也殺了,窮人的理想徹底崩潰了。這就是窮人的習慣。

    富人:據一個投資專家說,富人成功秘訣就是:沒錢時,不管多困難,也不要動用投資和積蓄,壓力使你找到賺錢的新方法,幫你還清賬單。這是個好習慣。性格形成習慣,習慣決定成功。

    十、消費花錢

    窮人:買名牌是為了滿足虛榮心。錢在窮人手裡永遠不值錢。窮人喜歡免費,但是他不知道,為找免費東西失去的時間才是最最寶貴的。

    富人:富人知道時間的重要性,其實將身外之物都拋開以後,你就會發現,其實你生命的真正組成只有時間,富人眼裡,能用錢買的,都不值錢。富人也買名牌,但買名牌大多數時候是為了節省挑選細節的時間,與消費品的售價相比,他們更在乎產品的質量,比如會買15元的純棉T恤,也不會買昂貴的萊卡製品。富人懂得為價值付費,也捨得為價值付費。

    最後,相比《百年孤獨》裡的一句話:你生命裡擁有過的所有浪漫,終究要用寂寞來償還。我更喜歡——“你生命裡失去的所有,終究會以你想象不到的方式回報你;而你曾經免費得到過的一切施捨,也終究讓你以想象不到的方式去償還。”

  • 3 # 檸檬心理

    我是心理學專業,我給大家分享一些心理學研究的貧困理論。具體如下:

    早期貧困心理研究主要圍繞著貧困文化理論展開。貧困文化涉及外在物質及內在精神兩方面。其中,內在精神文化以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視角考察貧困條件下,個體消極的貧困文化心理及思維方式。因此,貧困文化(culture of poverty)可以理解為貧困群體心理定勢、態度、思維、行為、決策等方面的基本特點、人格以及獨特的生存狀態與生活方式。此外,該理論同時從個體視角與群體視角對貧困心理進行了研究,外部視角聚焦地域文化意識特徵,將貧困文化視為個體對貧困的心理適應,認為貧困群體因適應社會不利條件(即權力、財富等方面的社會分配製度等)而逐漸形成的個體特徵。個體視角研究針對貧困個體在特定社會條件中的認知觀念,認為致貧原因在於個體自身存在思維觀念、知識素質,生活態度、心理定勢等使個體難以接納新思想、新觀念、新行為。同時,貧困心理產生的貧困亞文化催生了貧困累積和代際傳遞等負面效應使得貧困的程度加深並在時間上得以延續即使脫貧後, 貧困經驗仍會帶來持續負面影響在貧困文化理論框架內,貧困的心理機制( 如歸因、決策、人格因素、自我概念等因素都是貧困心理的研究主題之一。

    貧困文化理論具有一定的侷限,首先,忽略了積極心理在貧困條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否認貧困群體對脫貧的能動性,認為個體自身是致貧主因,加深了貧困群體刻板印象。其次,文化視角對貧困的解釋力度不足,對貧困產生根源的解釋具有爭議,更多的解釋僅是對貧困產生的再描述。群體觀念和行為的差異更多是對於社會經濟地位的反映,一些研究認為貧困群體並不是同質性很強的群體,且與其他人群在文化差異方面有待考證。

    認知視角下稀缺理論

    稀缺理論(scarcity theory)認為貧困能使個體產生稀缺思維定勢(scarcity mindset),會對稀缺事物形成忽略成本與收益關係的心理傾向

    使個體注意力集中於稀缺資源的有關內容,造成“認知聚焦” (scarcity-induced focus)。具體而言,注意力集中在某一方面會造成其他方面的注意力忽視(attentional neglect),因此,貧困影響個體注意的指向和集中。例如,個體飢餓或口渴時更易將注意力集中於飲食線索該理論認為在稀缺條件下,個體對稀缺事物形成忽略成本與收益關係的心理傾向並由此提出致貧的惡性迴圈機制Mani 等(2013),即貧困情境→貧困心理→認知偏差→認知分配→錯誤決策→加劇貧困有研究以自然經歷相對貧困(收穫前)到相對富裕(收穫後)的務農人群為被試,結果發現,相較個體在收穫後,其收穫前的流體智力和執行控制力更弱。此外,“稀缺”不僅僅基於經濟因素,也基於機會、時間等其他資源。當被試擁有猜謎機會較少時,雖然所用正確率時間(感覺這裡不對)顯著少於那些擁有猜謎機會較多的被試,但在後續任務中表現較差,表明非經濟因素稀缺也同時消耗了個體注意力。與此類似,當實驗設定時間為稀缺資源時,也得出了同樣的結果,較少的時間資源增加了認知負荷,誘發了個體注意力損耗。

    該理論在認知層面解釋了致貧的核心根源,提出了貧困心理認知致貧的惡性迴圈機制,認為脫貧的關鍵需要個體認知層面入手具有較強的適用性與解釋力。當然,諸多研究結論大多基於有控制的行為實驗,與現實難以契合,認知測驗也可能存在天花板效應。

    消耗論

    日常生活中,貧困人群需要抵制更多誘惑,而個體抑制外部誘惑會消耗自身意志力導致自我損耗(ego depletion)。當意志力損耗較多時,就會出現非理性行為(暴飲暴食、短視決策等)。研究發現,在逛街、購物等需要做出經濟決策的條件下,窮人吃零食行為頻次較之富人多出約1/3,說明,個體在抑制商品誘惑及有限預算方面意志力消耗較多,因而個體更有可能在逛街時吃零食Spears (2011)。意志力是個體自我損耗過程中執行控制的核心心理資源。

    有研究發現,注意力損耗無法單獨起作用,僅在綜合心理過程中起到部分作用Spears (2011)。在意志力消耗論的基礎上,發展了更具統一性的包含了意志力、自我控制、認知控制的綜合性概念的“執行控制損耗論”。執行控制(executive control)是個體依據相關目標,自上而下對所屬資訊儲存、計劃和操控的廣泛而綜合的心理過程。執行控制消耗理論並非考察單一資源對個體造成的認知消耗,而是從整體層面考察了綜合心理資源消耗對貧困者決策行為的影響。

    執行控制損耗理論認為,抵制外部誘惑會綜合消耗個體執行控制資源。貧困情況愈嚴重,個體抑制外部誘惑的需要就會更強烈,與此同時,執行控制消耗也會愈嚴重。當執行控制的消耗增加時,個體會出現行為偏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蘄春出過院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