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MSVICTORY

    明成祖朱棣在歷史上是一個飽受爭議的人物。喜歡朱棣的人說他是一代明君,改變了明朝的歷史,做了很多對後世有利的事。不喜歡朱棣的人,說他是暴君,殺人無數。作為長輩,不遵守祖訓,奪了侄子的皇位。在今日的中國,很多人認為,如果建文帝不步步緊逼,朱棣也許不會造反。那麼,朱棣造反,真的是被逼的嗎?明太祖朱元璋為了保證自己辛苦得來的皇位足夠穩固,他效法漢高祖劉邦,實行分封制與府縣制相結合,把成年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天長地久藩王勢力日益膨脹,(特別是燕王和寧王 等北邊的幾個藩王,他們有戍邊的任務,那權力可真是到了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了)。朱元璋犯下最大的一個錯誤,就是讓孫子朱允炆繼承王位。為什麼這麼說呢?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可以考慮結班的人選很多。當時,兒子中比較有作為的也不少,朱棣就是其中的一個。但是朱元璋愛屋及烏,而是選擇了孫子朱允炆。朱允炆當時的年齡比較小,性格和朱標一樣,比較軟弱,根本沒有經過戰爭的歷練。朱元璋臨死前為了給自己的愛孫留下個安定的基業,把朝中能戰之將殺個精光,獨留老將耿炳文,(為何獨留耿炳文?耿炳文善守不善攻,朱元璋希望自己的孫子做一個守成之君就好;另外,即使耿炳文有二心,也好對付,他不會像徐達或藍玉一樣對皇權產生如此嚴重的威脅),但是他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死後,老朱家會上演播一場同室操戈的大戲。朱元璋死後,朱允炆順利登基。朱允炆登基的時候剛剛21歲,如果放在今天,還在上大學,屬於一個還沒有|真正接觸社會的毛頭小子。朱元璋在的時候,他的這些叔叔們都很老實,等皇朱孫建文帝朱允炆繼位的時候,面對他這些皇叔,就有些壓不住了,於是為了防微杜漸,保住自己的皇位安全,朱允炆繼任大寶後馬上修改遺詔。當然,這些可能不是朱允炆自己的想法,有可能是身邊權臣說的,令所有各藩國的王爺交出兵權,並不得進京祭奠。這是啥意思呢?說明朱允炆自信不足,害怕叔叔們入京後,威脅自己的皇位,也是變相削藩的開始。當朱棣接到這道聖旨的時候,已經快到南京了,之後不得不悻悻返回北京。(作為骨肉親情,朱棣連朱元璋死後都不能看一眼,能看得出朱允炆很冷血)。為了監視朱棣,朝廷派出了官員,監視朱棣。而此後的朱棣,只能在北京城做一個王爺,不能參與政事,於是朱棣為了表明自己並無造反之心,讓2個兒子奔赴京師,並長住那裡,就是為了讓朱允炆相信自己。到這裡事情還在朱允炆的可控範圍內,可不久,建文帝變本加厲:開始實行削藩措施。燕王朱棣眼看著兄弟的悽慘下場:(周王朱橚被廢為庶人,代王朱桂被拘,囚齊王朱榑於京師,湘王朱柏自焚死),好,你讓我交出兵權,我交了。你撤了我的三護衛的兵馬,我同意了。你把北平所有衙門的官員都換成了你的親信,我也認了。都逼到這個地步了,朱棣還是沒有反。直到王位乃至生命都快保不住了,朱棣終於反了,坐鎮北平的朱棣於1399年起兵反抗,打出的口號是“清君側,靖國難”,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靖難之役”開始之時,朱棣一方是幾乎不被人看好的。因為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大一統的王朝還沒有藩王造反成功的記錄。(燕王是以一域然抵一國),而然四年後,結果卻出乎意料。嫡孫繼位,坐擁天下的朱允炆敗給了藩王朱棣,丟了皇位不說還落得個下落不明。綜上所述:如果朱允炆不步步緊逼,妥善處理自己和叔叔的關係,朱棣可能不會造反

  • 2 # 歷史小站

    應該說朱棣和朱允炆這對叔侄在朱元璋在位時,便已做好剷除對方的心理準備。關於朱允炆此前是否有心削藩,因為問題不配在此不做論述,下文為朱棣早有預謀起兵篡位的分析。

    【一二二三寫正史的工科碩士】

    極具爭議的千古一帝明成祖朱棣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明太祖朱元璋駕崩於應天府,隨即皇太孫朱允炆旋即繼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以“清君側”之名發動叛變,明朝南北方大戰歷時四年,最終以朱棣攻破南京得以告終。

    登基後的明成祖為正得位之名,迅速編寫頒發官方史書《奉天靖難記》,此書中大肆篡改史實,營造出朱棣謀反是因建文帝削藩逼迫太急而不得不反的印象,因此後世史學常為之疑惑不解。

    朱元璋

    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早在朱允炆被封為太子之時,朱棣便有意奪位,甚至一度引起朱元璋的懷疑。今天筆者將探詢還原這段史實。

    一、朱標死後朱棣對儲君的覬覦

    朱棣乃至其他藩王對於皇位的覬覦之心從懿文太子逝世之時便已有之。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嫡長子朱標便被冊封為皇太子,成為新興的大明帝國的繼承人。然而時運不濟,洪武二十五年,正當壯年的朱標卻因病逝世。

    朱標一死,朱元璋其他四位嫡子如秦王、晉王、燕王、周王便紛紛有意爭奪太子之位,正在承受喪子之痛的朱元璋是否有意從餘下四位嫡子中挑選合適的繼承人,這點我們無從得知。但經過多番全面考慮之下朱元璋決定尊崇“立嫡立長、仁君守成”的宗法,同年九月便將朱標在世的嫡長子朱允炆確認為皇太孫。

    性格懦弱且能力不足的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皇太孫地位的確立距朱標病逝僅四月餘,可見朱元璋此舉之雷厲風行,是為斷絕其他藩王覬覦之心。至於《太祖實錄》中所記載的朱元璋有意將皇位傳於朱棣,則大不可為信,史學大家談遷就曾說過,此事為“永樂所裁定,未遂確也。”

    而此後諸位藩王覲見成為東宮儲君的朱允炆,心中不快、多有不滿,深知此事的朱元璋於洪武二十八年再次確定藩王見太子禮制,規定“朝見後於內殿行家人禮”,以此才緩和朱允炆和叔王間的關係。

    可知,朱棣對於皇位垂涎已久,自朱標死後便有意參與皇位爭奪。

    二、朱棣在靖難之前的準備

    縱然時為燕王的朱棣對朱允炆有再多的不滿,但在見識朱元璋為維護朱允炆而鐵腕除去功勳將臣的手段後,朱棣也不敢有所造次。然而隨著朱元璋的日漸老去,朱棣獲取皇位之心則更加強烈,明面上雖未有行動,但私下卻小動作不斷。

    朱棣所做的有史可查的第一件事便是結交北韓以為後援。據北韓史書記述,洪武二十三年,時為燕王的朱棣便在北韓使臣經過北平府時便“傾意待之”,使臣從藩王府出來後便對外說道:“王有大志,其殆不在外藩乎!”此後洪武二十七年,北韓王子李芳遠押送明廷嫌犯路過北平之時,燕王甚至親自接見,酒食待遇甚佳。

    身為藩王的朱棣是絕無如此外交許可權,且生性傲慢的燕王如此善待北韓朝臣,只能說他是有心結交、以圖他志。

    此外朱棣又同時開展另一項極為關鍵的舉措——對建文朝臣的拉攏,朱棣分別對應天府和北平府兩地朝臣收買籠絡。

    北平周邊官員如郭資、許思溫、呂震等,朱棣在藩期間便多有聯絡,靖難起兵之初這些人便立即歸附。而對於朝中重臣曹國公李景隆、尚書茹瑺、都督同知王佐、僉事陳瑄等人,在靖難之役後,均被朱棣晉官加爵。這些朝廷重臣在靖難之役中於不同時段紛紛導向燕王,雖有時事所逼,但從事後明成祖對他們的大加封爵可知,在靖難之前他們均或多或少的和燕王有所聯絡。

    靖難之役作戰示意圖

    此外第三點也是對戰事影響最關鍵最直接的一點便是朱棣十分注意軍中勢力的培植。早在洪武十三年,朱棣就藩北平之時,就跟隨其岳父大將軍徐達以及大將藍玉、傅友德等人在軍中歷練。作為藩王的朱棣多次受詔隨軍出征塞外。,然僅為名義上的大軍統帥,但是在不斷的軍事戰爭中磨礪逐漸積攢豐富的軍事經驗,這點是深居宮中的朱允炆遠不能及的。

    此外朱棣常年統軍駐紮塞外,更為重要的一點便是能扶植忠於自己的嫡系將領。燕王起兵之初所依賴的大將張玉、朱能、丘福、王聰、潭淵無不是一時驍勇猛將,這些驍將靖難之中為朱棣披荊征戰、攻城略地,均立下不世大功。

    三、朱元璋臨死前的察覺

    縱然朱棣暗中舉措極為謹慎,但始終也逃不過朱元璋漫天的耳目。就在朱元璋病逝前一個月,他便察覺到朱棣私下動作不斷,只不過尚無實據而直接處置。

    因此,朱元璋下密詔於晉王,命其“教陳用、張傑、莊德預先選下好人好馬,堤備臨陣時,領著在燕王右裡行”。可見此時病在膏肓的朱元璋已經察覺出朱棣有不臣之心,只是自己時日無多無法進行確認,因此只能命晉王布兵防範,以防不測。

    一個月以後,即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朱元璋便撒手人寰,最終給皇太孫朱允炆留下藩王朱棣這個大隱患。

    鄭和下西洋路線圖:據傳為尋找建文帝下落

    朱棣繼位為明成祖後,便多次下令編纂修改史籍文獻,大肆抹黑建文帝君臣,而明中後期出現的大量私修著作才得以我們提供了不一樣的視角,以窺建文一朝始末。

    所以可見,藩王朱棣被逼謀反之事只是為其獲取帝位合法性的託辭,他早在懿文太子朱標病逝之後便一直隱隱有篡位之心,而建文帝的削藩只不過為其叛變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藉口罷了。

    無奈中國歷史均是勝利者所寫,建文帝君臣被抹黑至如此,也只能怨其能力不濟,以致失國亡身。

    參考文獻:

    [1] 《明太祖實錄》、《明太宗實錄》,《明史》,《明史紀事本末》[M].

    [2] 陳昌旺.明成祖朱棣的軍事思想研究[D].

    [3] 梁曼容.明代藩王研究[D].

    [4] 劉倩.靖難及其文學重寫[D].

  • 3 # 風雨無阻128155263

    謝邀!建文帝朱允文登位不久,就採取了一個錯誤的行動,他主張削藩,就是大量殺害各處的”藩王”領首,其中也包括其叔朱棣,建文帝的用意是削弱各據勢力,加強自己的統治,豈不知這個舉動實際上有違當時的實情,自己登位不久,年輕且經歷很少,皇位尚未坐穩,就急於大開殺戒,未免太於過分,引起了各藩的奮恕和反對,使本來想篡位的朱棣更加速迅行動,起兵造反,發動了靖難戰爭,攻破南京,建文帝失蹤,最後朱棣奪取了皇位。這不難看出,朱棣的造反也是建文的削藩與殺戮過分和其沒有才略所造成。

  • 4 # 道之塵

    應該是被逼反的,朱元璋在世時應該沒有藩的意思如果有削藩的思想,肯定會把藩削了在給建文帝繼位,再說北方的朱棣是防蒙古的削了讓上,朱元璋也不可能讓一個戰將防蒙古而不用自己的兒子,建文帝繼位後朱元璋沒給他留下什麼名將削藩,應該是建文帝與自己的臣子主動要削藩反被滅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張益唐在孿生素數猜想上的研究成果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