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窗外的白楊
-
2 # 卍玅發
任何一句話不能說它對,也不能說它不對。凡事有對的道理,也有不對的道理。只有對不對就正確了!一句話都不說,找不出話中毛病,才是最高的智慧。大音則希聲,因此,我從來不說我說的話就是對的。沒有對與錯這回事!
-
3 # 三教一家共華夏
大致是這樣。不過,大道廢,有仁義,聖人出,有大偽!世間,既然有真聖人那樣無比光輝的形象出現了,那在那些大奸大惡的人的心裡,還有什麼是比偽裝成聖人的形象更好的呢?世間,既然有真仁義無雙的君子那樣無比燦爛的形象出現了,那在那些大奸大惡的人的心裡,還有什麼是比偽裝成仁義無雙的人的形象更好的呢?
-
4 # 莫安營
大而言之,大約如此。細而析之,方得分明。
聞其言,知其德。言者,話語、歌詩、文章也。吾意聞其言,不在其言本身,而在其言之格調。比如元稹《誨侄等書》雲:“吾生長京城,然而未嘗倡優之門,不曾於喧譁縱觀。”氣正詞嚴,真乃以身作則也。而其實,元微之少年風流,不說縱情聲色,可狎妓酗酒之事頗為不少,而後在其詩中也有津津有味的回憶描寫。可見,聞其言,未必知其德。因為人善於巧飾。大奸大惡之人,並不妨其作憂國憂民之語。熱中功名之人,並不妨其作冰雪退隱之語。雖然如此,但其言之風格,終要走漏他的訊息。比如豪邁之人,其言不能那麼嚴謹;急躁之人,其言不能那麼澄靜。其言之風格,大約即其人之風格,僅此而已。不宜僅憑其言,而作忠奸善惡等誅心之論。
觀其行,知其養。此處也宜仔細。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論語·為政》)孔子所言“視”、“觀”、“察”似是層層遞進深入:第一步,視其所為。第二步,細觀其所為之意之由來。第三步,詳察共所為所由是否為其心之安樂處。比如所由之意雖善,而心之所樂不在於此,則易生變,不能持久如此行事。
自知尚且不易,知人豈能易哉!
這句話,說得挺好。我個人理解你這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是說:聽一個人講話,可以知道這個人的德行;觀察他平時的行為,可以知道他的修養。不過以前看得比較多的是:觀其行,聞其言,必知其人。
近來讀《論語》,裡面有過相似的話,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剛開始,我相信人會言出必行;現在呢,我不但要看他說什麼,更要看他怎麼做。這是發生在“宰予晝寢”後,孔子得出的結論,這件事讓他老人家太氣憤了,也修正了自己看人標準。這裡的說法,跟你講得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今社會由於人的複雜性,對於一個人全面的瞭解,不但要看他從表面一時的言論,而是要像孔子說得那樣,必須要做到聽其言觀其行。所以,一部《論語》對後世的影響極為深遠,孔子的思想也就是儒家學說影響了中國幾千年,他的很多觀點到現在都不過時,也是現在我們還要學習《論語》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