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州民俗

    董糖亦叫酥糖,它不僅江蘇有,安徽、山東、湖南、湖北等地均有,只是各地的叫法不一而已,其形式與內容,大同小異。這也說明喜甜嗜糖者,大有人在

    董糖的外觀呈長方形,狀如麻將牌。揭開糖紙,那糖猶如書畫的冊頁一樣,頁頁分明,頁頁相連,連綿不斷。好像精彩連連,給人漸入佳境之妙。按照傳統工藝製作的董糖,每塊共有48層,且是厚薄均勻,層次分明,不粘不連。說實話,我還真沒有留意過。

    董糖的主要成分為,麵粉、綿糖、黑芝麻、麥芽糖諸等精細食材。它集香、甜、酥、脆為一體。這香是麵粉、芝麻、飴糖的天然之香,有機之香。這幾種香型,相互融合,把尋常的生活,渲染得香氣馥馥。此甜既不平淡,也不齁人,更不黏牙,堪稱恰到好處。該酥勝過桃酥,超越龍鬚酥,其實是種柔軟細膩的酥。其脆不是薄脆、饊子實實在在的脆,而是堪比曲奇餅的脆;實則是點到為止,會意的脆。

    說到董糖,印象最為深的當屬孩提時代。那時節,每到春節,千家萬戶的孩子們,都能得到“紅紙包”。這個“紅紙包”不是壓歲錢,而是紅紙包裹的酥糖。用現如今的話來說,就是地產簡裝的董糖。這個“紅紙包”的包裝,很紅很豔,跟寫春聯的紅紙一模一樣,紅彤彤的,喜氣洋洋的。“紅紙包”的外觀是正方形的,方方正正的,見稜見角的。它的體量跟火柴盒相仿,內裡的酥糖裝填得滿滿的,飽鼓鼓的。小心揭開糖紙,一片一片地品嚐,酥甜,噴香,一直香甜到骨頭裡。有的孩子吃完董糖,就連糖紙上殘存的糖屑,也用嘴與舌頭,連吸帶舔地,打掃得乾乾淨淨。最後擦擦嘴,拍拍手,撣撣衣襟,是說不盡的滿足。

    若論高郵董糖的歷史,已有六百多年。它的起源,還跟孝道有關。據相關資料記載,此糖為高郵名士董璘所創,故名。董璘系明朝永樂年間進士,官至翰林編修,晚年辭官回鄉,侍奉老母。董璘深知老母牙口不好,但又喜甜嗜糖。常言道:“百善孝為先”。為滿足母親的喜好,董璘是苦思冥想,反覆實踐,最終研製出母親喜愛的董糖。此糖不僅營養豐富,老少皆宜,還容易消化,備受歡迎。其後,董璘將此糖的製作秘方,大度地公諸於世。使得天下兒女均可盡孝,四海父母均可共享。此後,董糖便在高郵流佈,並在全國光大。

    (文、圖 徐永清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同事上班遲到,怪我沒有打電話叫醒她是什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