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悅會會員YHOUSE

    “蚵仔煎”中“蚵仔”實際上指的是牡蠣(或稱海蠣)。

    蚵仔為閩南語,指牡蠣(或稱海蠣)。臺灣、福建、潮汕常做家常小吃蚵仔煎,口感香脆,內餡香滑。食材以海蠣、地瓜粉為主,製作簡單,味道鹹、鮮。

    歐洲人稱牡蠣是“海洋的瑪娜”(即上帝賜予的珍貴之物),“海洋的牛奶”,古羅馬人把它譽為“海上美味——聖魚”,日本人則稱其為“根之源”“海洋之超米”,它是唯一能夠生吃的貝類。

    廣東人稱牡蠣為“蠔”,而在閩南潮汕及臺灣一帶稱之為“蚵仔”。閩南有句俗諺叫“肥蚵仔肥韭菜”,意思是農曆二月,在這個時候的韭菜生長的最茂盛,也是蚵仔最為肥碩的季節。蚵仔煎則是兩者奇妙的黃金組合。將韭菜切成一指節長短,和洗淨的蚵仔混在一起,加入稀釋地瓜粉作為粘合劑,入油鍋煎至金黃。

    在閩南東三角(泉、廈、漳)蚵仔煎是一道考驗婦女廚藝的必備菜之一。雖然菜譜很簡單,但是要做得特別好吃,還是有些難度的。不同的人炒煎出來的口味也是不同的。而新娘子入門後,第一次給公婆做的家常菜中最好要有它。做得好的,會讓公婆另眼相看的。這道家常菜是家家戶戶“辦桌”時的首選必備菜。

    蚵仔煎

    蚵仔煎雖然到處都吃得到,但是很多人還是保持著要吃蚵仔煎,就要到蚵仔產地去吃的觀念。例如要到臺南安平、嘉義東石或屏東東港這些盛產蚵仔的養殖地去吃。因為要做出好吃的蚵仔煎,最首要的條件便是採用新鮮的蚵仔,這些新鮮蚵仔在產地現剝現賣,不必因為長途運送而浸水,所以顆顆肥美碩大、鮮美無比,做出來的蚵仔煎當然豐盛多汁。不過,不是住在產地的人也別抱憾,因為現代運輸技術發達,所以即使是遠在臺北,也能吃到每天新鮮運送的甜美蚵仔。

    蚵仔煎做好一端上桌,空氣中便浸潤著蚵仔煎的獨特鮮香,有海洋的味道,有田野的氣息,如沐海風,如臨鄉野。

    這蚵仔煎雖煎烙到略焦,但在紅薯粉的包裹下,海蠣的生嫩絲毫不受影響,依舊汁水飽滿,鮮味十足。油煎的溫度使得紅薯漿凝固得恰到好處,蚵仔煎入口外焦內嫩,脆嫩兼備,酥、脆、嫩、潤各種口感層次分明。

    在咬破海蠣的那一瞬間,海蠣本身的腥羶已經在烹製過程中被白菜的鮮甜和蒜苗的辛辣所吸收融合,迸射出來的汁水只帶著獨有的複合鮮美在口腔中風馳電掣。這一刻,彷彿面朝大海,一個海浪打來,有種渾身溼透的酣暢淋漓。讓人不由得詫異,這世間竟會有如此極致的口感和味道。

    在寒冷的冬夜,吃上一盤熱乎乎的蚵仔煎,那是多麼舒服愜意的享受。

  • 2 # 臺美大小事

    蚵仔煎的主要材料是:牡蠣,在臺灣稱為:蚵仔,是牡蠣科的海產,廣東人稱之為「蠔」、閩南語稱之為「蚵仔」。蚵仔煎是用番薯粉打漿,就地取鮮蚵、蝦仁和豆芽為食材,煎成的食物。

    潮州街上的小食攤檔,就是以一個平底鍋,猛火均勻煎熟蠔餅,造到外脆內嫩,味道清鮮,蠔多粉少。當地人愛蘸魚露來吃,其實珠蠔本身帶鮮甜,魚露會遮蓋了蠔的味道,還是趁熱的一口吃下,已經滋味無窮。

    臺灣的蚵仔煎煮法大同小異,不過會加入小白菜或者茼蒿,口感層次也豐富了。一般是先攪拌麵糊,在鐵板上淋上一些油,放上一把蚵仔,澆下蛋液,稍後舀起一匙麵糊淋上,再將一把蔬菜就在旁邊快速拌炒後,放在蚵仔上方,最後將四周的麵糊往中間折,形成一長方形,一兩分鐘後翻面,在等過幾分鐘後淋上特調醬汁,即可上桌。蚵仔煎邊緣「恰恰」(酥脆),中心麵糊仍軟嫩,蚵仔新鮮,蔬菜拌炒後不會有過生的氣味,醬汁酸酸甜甜的,讓人一口接一口欲罷不能,不一會兒就盤底朝天了。

    臺灣“蚵仔煎”特別之處還在於名稱上的差異。文法上,我們通常是動詞+名詞,例如:燜蘿蔔、炸魚柳,但臺語常見倒裝詞用法,就是食材+烹煮動詞,例如:豆乾滷、黑白切,這讀法也許是為了強調食材,所以蠔餅也就稱為「蚵仔煎」了。

    「蚵仔煎」不僅在臺灣當地人中極具人氣,更是遊客必試的知名小食。甚至曾有外國遊客發表文章,盛讚臺灣的蚵仔煎,他說:「臺灣的牡蠣雖然小,卻很鮮美,蚵仔煎雖然是路邊小吃,卻比世界任何高階的牡蠣料理都可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素食主義者好嗎?這樣對身體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