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寨總裁馬老闆

    怎麼說呢,反正,口碑還可以吧,但是票房嘛那就很差了。畢竟不符合大眾的審美觀。

    而且更搞笑的是演到一半演員還在演,導演已經跑了。然後演員自己來導演。這樣的劇前後肯定是有相應的差距的。

    我個人看了幾集,感覺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可以吧。

  • 2 # 大毛侃球飲冰室

    要知道,主演是週一圍和郭京飛呀,下面是我之前看完《少林問道》後寫的:

    《替《少林問道》記兩筆》

    第一筆:

    已經可以確認的事實是,《少林問道》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武俠劇。無論是愛恨情仇、俠義道的精神、家國天下的情懷以及三觀的辨析。

    這個時代拍武俠本就是一種勇氣,何況還不是金古的武俠。高劍雄的內心糾結折磨會比謝曉峰的少嗎?程聞道的衝動果斷機智難道不比令狐沖更出彩嗎?還有楊秀,活脫脫就是一個盧雲再世,離我們越來越遠的儒生精神: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在楊秀身上淋漓盡致。

    愛恨情仇是該劇的一個矛盾核心,兩代人,三四個家族,牽扯糾纏不休,文眼是輪迴和放下,用的佛家態度,一代人又一代人,在抗倭這件事情的貫穿下回到原點,重新選擇。所以高劍雄從一開始的兄弟情深,到中間的為己私利,到最後仍是兄弟情深;而程聞道則從復仇不休,到最後放下;還有李蓁蓁,一開始也是復仇,中間的堅忍頑強,到最後迴歸自我,放下執念。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不斷的印證劇中敗火師傅的話:“出家人要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拿得起才能說放得下,除了楊秀。

    楊秀是經典的儒生形象,吾道一以貫之,他從頭至尾都是這樣,心懷天下,而無論自己實力幾何!讀書人的面子,讀書人的精神,讀書人的骨氣,這樣的人,歷史上也不多,明氣最大的叫做 文天祥。“宋存與存,宋亡與亡,刀鉅在前,鼎鑊在後,非所懼也,何怖我為!”

    《少林問道》講了一個兩代人的輪迴故事,講了執念,講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講了人世間的一些是是非非。第一集開頭點出的這一句話“這個世界是美好的,活在這世上是快樂的!”,當我們看完全劇,回頭來看的時候,淚眼婆娑。

    第二筆:

    其實儒家也沒錯,所差者在過於廟堂之上,而忽視了江湖之下。按儒家的理想,求諸己,德治天下,每個人都能從內心上要求自己,確實是可以化繁為簡的,可他們忽略了人的差異性,人之千奇百態,就在於一句古話:龍生九子,九子不同。當然如果都是盧雲,那麼是不需要什麼很多的條例法律的,自己便能要求到自己了。

    所以哪怕在封建朝代,哪怕在廟堂之上,儒家理想也成了一個表演化的東西,形成了黃仁宇老師所說的陰和陽的差異。江湖之下更加不必多說,識字也有限,何況那些大道理句章。所以江湖之下形成了自己的話語體系,與儒家在廟堂之上的仁對應,我們稱之為俠義。

    凡人偷雞摸狗、鑽營倒騰,在理想上形成了這樣兩類完人:君子和英雄。因為廟堂和江湖的分立性,這兩類完人實際上是一體兩面,代表著我們文化中對於道德的終極追求。君子為“仁”,英雄為“義”。

    此外,我們文化中還存在一種超脫世外的語境體系,那便是道和僧。道還在追求一個法則,而僧的最高則是無執念無相。

    所以,俠義小說若是要完整的呈現的話,儒、俠、僧,三者缺一不可,而道最好也要佔據一個位置,如果再能設定一個官僚的大場面背景,那起碼在構架上,便有了活力。

    沒錯,我寫這麼多其實就是在吹噓《少林問道》這部電視劇,在現在這種環境下難得的好武俠作品。有境界有格局有人性有想法,簡直四有。而且最難得的是,這可是武俠劇!!!!

    ending。。。。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是清華北大的學生以後就沒前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