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圳北岸通訊

    2019 Blade Pro 17是Razer 17.3英寸遊戲膝上型電腦陣容中的第三代機型,這是對Blade Pro 2016和2017的完全重新設計,其中許多新穎功能都被放棄,有利於更加簡化的體驗,它還首次向Blade Pro系列引入了窄邊框,從15.6英寸Blade 15系列中提升了許多設計元素,與各種Blade 15選項相比,目前的SKU更受限制,只有一個顯示器,一個CPU和三個GPU可供選擇,而不是大量的競爭替代品上可用的顯示器和處理器,我們的下面的評論將表明,Razer的這種更有針對性的方法有利於提供最佳的核心遊戲體驗,而無需使用者可能不需要的分散注意力的輔助功能。

    採用15.6英寸Blade 15鋁鎂機箱,擴大了17.3英寸的外形尺寸,你基本上擁有新的Blade Pro 17. Razer將他們從Blade 15系列中學到的東西應用到他們的第三代Blade上專業設計和結果令人印象深刻,底盤剛性特別優異,當試圖扭曲或壓下其鍵盤中心時,底座基本上沒有彎曲或吱吱作響。甚至蓋子也比許多其他窄邊框17.3英寸膝上型電腦的蓋子更硬,令人驚訝的是Razer如何將其Blade 15機箱轉換為更大的螢幕尺寸,同時保持強大的構造幾乎1:1。例如,17.3英寸MSI GS75也是其較小的15.6英寸GS65的放大版本 兄弟姐妹,但它感覺相對較弱,更靈活。

    簡而言之,如果你曾經處理過Blade 15,你就會很清楚Blade Pro 17的外觀和感覺,另一方面,膝上型電腦遭受了與當前Blade 15相同的許多缺點,包括喜愛指紋的表面和有限的鉸鏈角度。相比之下,聯想軍團Y740或Alienware m17 R1的蓋子幾乎可以開啟180度,我們的測試裝置的構建質量非常完美,材料之間沒有意外的間隙或缺陷,與競爭對手的遊戲膝上型電腦相比,它是一種更加極簡主義和簡單的方法,最終與Razer目前的Blade 15和Blade Stealth產品完全吻合。

    Blade Pro 2017的重量大約為3.6千克,新款Blade Pro 17得更薄的邊框和更小的尺寸從最終重量減去800克,與其他超薄17.3英寸遊戲膝上型電腦,包括聯想軍團Y740和華碩ROG GL704GW更加一致。然而,它仍然比MSI GS75重約500克,因為Razer使用更硬的骨架和蒸汽室冷卻,與聯想軍團Y740或Alienware m17相比,其尺寸類別的佔地面積較小,因為這些替代品具有專用於冷卻的大型“噴氣發動機”後端。

    Blade Pro 17配備了Blade Pro 2017上的所有埠,但是還有第二個USB Type-C埠可供選擇。許多現有埠也已升級為更快的速度,包括USB埠,乙太網埠和SD卡讀卡器,埠均勻分佈,均勻分佈在機箱後部,便於操作。我們的主要抱怨是AC介面卡電纜厚而且難以處理。

    值得一提的是,Blade Pro 17 AC介面卡與上一代Blade Pro 2017不相容。相比之下,最新的Blade 15與Blade Pro 17共享相同的AC介面卡埠,以實現螢幕尺寸之間的相容性,供Wi-Fi 6或802.11ax連線,傳輸速率高達2.4 Gbps,而Blade Pro 2017和Killer 1535的傳輸速率高達867 Mbps,未來的Athena超極本預計還將配備Intel AX200模組,我們在使用該裝置時遇到了連線問題。

    請注意,我們的傳輸速率低於AX200的理論最大速率,因為我們的伺服器設定受到1 Gbps線路的限制。Wi-Fi 6路由器尚未普及,甚至無法承受,因此如今大多數使用者將無法利用其優勢。換句話說,它現在更像是一個面向未來的功能,底部面板由十幾個T5 Torx螺絲固定,面板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輕鬆進行維修,使用者可以直接訪問SODIMM插槽,儲存托架和WLAN插槽,與焊接RAM的Blade Pro 2017 GTX 1080相比,主機板已完全改變。

  • 2 # 歡笑大爆炸

    Blade 2017的外觀走簡約路線,剛好又跟macbook相仿,全金屬機身,所以在外觀上能吸引不少玩家。

    外設上Blade 2017主要體現在鍵盤的燈效上,Razer把自己外設上的優勢帶到了筆記本中,螢幕也有4K版,不過音響方面就比較一般了,可能是體積不足的緣故。

    甜品級顯示卡M1060,i7+256G NVMe+16G的組合屬於高階遊戲本水平,不過測試機的效能有一定縮水,這可能跟測試機顯示卡體質太雷有關。

    Blade 2017的散熱表現很堪憂,遊戲中CPU大多能到96度以上,並且噪音也非常大,只有表面溫度上還算可以接受。

    雷蛇的筆記本普遍價格較高,Blade 2017作為一款小尺寸輕薄遊戲本,和它競爭的超薄遊戲本價格都比Blade 2017低一些,所以相對來說價效比要低。

    Blade 2017主要的特點在於它的輕薄機身設計搭配一個高階遊戲本的配置,在品牌信仰的加成下,Blade 2017無需多說,還是會有不少玩家想去擁有它。

  • 3 # 每天往前一小半步

    這款膝上型電腦最主要的幾個提升有,採用了4K的螢幕;螢幕顯示達到全屏,使用了英特爾最新的處理器;還有這塊電腦的鍵盤採用了獨特的背光,這個設計很漂亮美觀。效能叫上一代有所提升,散熱風扇聲響稍微有點影響;最大的特點是這款電腦才用了120Hz 4K超窄邊框(6.0mm)顯示屏的加特!

  • 4 # 碼農肥波

    從配置上來看,如此緊湊的遊戲本也能駕馭i7-9750H、GTX 2070 Max-Q這樣級別的硬體,超強的散熱能力居功至偉,長時間玩遊戲無需擔心散熱問題,搞定3A大作也很輕鬆。

  • 5 # 老陳在此

    我們相信選擇購買雷蛇筆記本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它的設計。2019款的Blade Pro 17和以往一樣採用了簡潔的設計,做工精良,外殼和上蓋都採用了觸感非常優秀的金屬材質。而這種極簡主義的全黑設計讓Blade Pro 17成為了很多使用者青睞的原因,並且讓自己成為了最輕薄的筆記本設計之一,至少從視覺效果上看非常讓人滿意。雖然這種金屬材質容易沾染指紋,但看起來視覺效果很有震撼力,並且與它並不算低的價格也比較相符,看起來很高階。

    雷蛇現在似乎不再像以前那樣專注於產品的大小。雷蛇已經意識到,想要實現自己制定的目標,就算不可能成為市面上最薄或最輕的遊戲筆記本,但Blade Pro 17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都不算笨重。但按現在的標準來看,它約0.75公斤的重量只是平均水平,而20毫米厚的機身的確令人印象深刻。

    在功能方面,我們非常喜歡Blade Pro 17採用的全新鉸鏈設計,不僅堅固而且很順滑。在顯示屏周圍的邊框很窄,攝像頭也在常規的螢幕頂端位置,並且支援Windows Hello人臉識別登入系統,使用起來很方便。對於介面方面,Blade Pro 17配備了2.5G的千兆乙太網,這在遊戲本上並不是常見的配置。另外Blade Pro 17還有三個USB 3.2 gen 2 Type-A介面,一個Thunderbolt 3介面,一個USB 3.2 gen2 Type-C介面、一個HDMI 2.0b介面和SD讀卡器。

    不過Blade Pro 17全新的鍵盤設計並不能讓我完全滿意,鍵程距離不算長,整體的觸感也不是很好。按鍵的佈局感覺有點窄,因為空格鍵被人為截短,主要是為了適應方向鍵的設計。不過Blade Pro 17的鍵盤背光我很喜歡,但我不認為這是一個適合重度文字輸入的鍵盤。另外一個比較明顯的遺憾是沒有數字小鍵盤,畢竟大多數17英寸的筆記本配備了這個部分,而雷蛇則為了給兩側的揚聲器預留空間,取消了數字小鍵盤的設計。Blade Pro 17的揚聲器效果很棒,觸控板的尺寸也很大,看成是筆記本上最好的觸控板之一。

    效能

    說到效能,首先我們要提到雷蛇透過Synapse軟體提供的不同模式,其中預設模式是平衡模式,與配備了標準45W的i7-9750H相比,預設模式實際上是讓CPU處於低功率的35W TDP模式。雖然CPU報告的PL1和PL2的限制分別為60W和80W,但實際上這種模式僅限於35W的PL1和45W的PL2兩種情況。至於顯示卡,而在90W的配置中搭配了RTX 2070 Max-Q顯示卡,因此與常規的RTX 2070 Max-Qs相比,預設情況下它的主頻要高一些,而英偉達在這些顯示卡的命名上其實已經可以看出區別。

    在平衡模式下,我們可以選擇自動或手動調整風扇速度。雖然在這兩種模式下並沒有看到太大的效能差異,但如果你選擇限制風扇速度來降低噪音的話,顯示卡主頻透過GPU Boost的情況也略有下降,而這是我們用風扇調節功能唯一真正實現的改變。

    另一個模式是自定義的效能模式,它為CPU和GPU提供一個低、中或高三種不同的選項。中頻是預設選項,所以如果把它調高的話,事情就開始變得有趣了。CPU的功率限制被顯著提高,大約為54W PL1和75W PL2,與其他i7-9750H處理器的遊戲本保持一致。而這種模式下的GPU在核心和記憶體上都有一個100MHz的超頻空間。

    作為效能愛好者,我們採用的是標準的做法,設定了雷蛇Blade Pro 17為高效能模式。說實話,我們並沒有注意到在這種模式下的噪音有明顯增加,風扇的噪音音量似乎並沒有比自動模式下風扇的噪音增加多少,但效能卻帶來了顯著提高,所以我們建議所有玩家在遊戲時都使用這種模式。

    好訊息是,Blade Pro 17在高效能模式下的表現與我們之前看到其它的i7-9750H處理器筆記本表現類似。也許在部分測試中,它的速度稍微慢一些,但是這種差異會隨著測試的不同而出現波動。因此總的來說,它接近測試誤差的邊界水平,而我們認為雷蛇Blade Pro 17的效能表現與我們的預期相符。

    與我們的平均酷睿i7-8750H測試結果相比,Blade Pro 17大約快了6%。因此,與上一代機型相比,在效能上這是一個小幅度的進步,但由於筆記本之間的效能確實存在不同的差異,因此不能保證第9代處理器一定比第8代處理器產品提供更有意義的升級。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寧願更謹慎的下結論,並建議如果你在考慮從第八代升級到第九代的話,還是不要期待有什麼明顯的提升。

    和之前一樣,這裡還有一組快速比較,老款四核筆記本使用的酷睿i7-7700HQ處理器,而新一代Blade Pro 17使用的是6核的i7-9750H處理器。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多執行緒任務的效能被提高了50%以上,單執行緒效能提高了兩位數,如果這是你想要看到的升級幅度,那麼這種升級就比較值得。

    顯示卡才是讓事情開始變得更非常有趣的方面。我們過去一直對RTX 2070 Max-Q這款顯示卡持批評態度。在採用RTX 2070 Max-Q顯示卡的產品跑分表現中,成績要明顯比桌面版差了很多。因此最終的結論是,雖然它的名字帶有RTX 2070字樣,但在效能表現上要比桌面版顯示卡速度慢了足足30%,而且老實說,它並不比上一代的RTX 1070 Max-Q顯示卡有多少提升。

    但雷蛇刀片Pro 17遠非你典型的RTX 2070 Max-Q膝上型電腦。它使用更高的時鐘90W版本的GPU預設,然後透過設定GPU使用其高效能模式,它獲得額外的100兆赫超頻。

    當你把所有這些提升加在一起考慮,那麼GPU的額定主頻為1405MHz。這明顯高於標準RTX 2070 Max-Q的1185MHz,略低於RTX 2070筆記本版本的1440MHz。但這一表現仍然比桌面版顯示卡表現低了13%,但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改進,尤其是與比預設的RTX 2070 Max-Q相比。

    就實際效能而言,Blade Pro 17的表現還是令人印象深刻。平均而言,它提供了與RTX 2070筆記本相同的效能表現。因此,儘管屬於Max-Q系列,但這個系統在其最佳配置下提供的效能表現不會因為Max-Q就出現節流、限制或主頻過低的影響。對於那些擔心Max-Q顯示卡筆記本的效能會低於普通RTX 2070版本的使用者來說,完全不必有這種擔心。

    為了證明預設RTX 2070 Max-Q與Blade Pro 17的超頻版2070 Max-Q 90W之間的差異有多大,下面是有針對性的效能分析,顯示出了大約20%的優勢。沒錯,兩款名稱基本相同的顯示卡差異居然有20%。這對於需要在不同筆記本之間進行選擇的人來說,絕對容易搞不清狀況。但對於選擇了購買這款筆記本的使用者來說卻是個好訊息,因為Blade Pro 17的表現要比我們想象中好得多。

    我們對這款膝上型電腦的散熱效能也感到驚喜。一年前我們評測過的雷蛇Blade 15執行時機身溫度上升很快,它使用的是一款低主頻的CPU GTX 1070 Max-Q顯示卡,在運行遊戲時GPU溫度達到了81度,CPU高達88度。而這次Blade Pro 17不僅速度更快,而且機身溫度更低。GPU的溫度處於71度這樣一種更可控的溫度範圍,而這是我們在當前一代筆記本中散熱管理最好的一款產品,第九代處理器版本的CPU的平均溫度為86度。

    遺憾的是,Blade Pro 17在執行時仍然發出很大的風扇噪音。我們不會說它比其他具有類似散熱效能的膝上型電腦聲音更大,但至少從噪音表現上看不會差太多,但整體來說它仍然不算是一款比較安靜的遊戲本,而且它那尖銳的散熱風聲聽起來確實很煩人。

    其它一些與效能有關的注意事項包括Blade Pro 17的SSD固態硬碟來自於三星PM981,容量為512GB,它的效能很好,同時還提供了一個額外的M.2插槽進行升級。

    Blade Pro 17的螢幕為17.3英寸1080p解析度IPS顯示屏,重新整理率為144Hz,效果要比普通面板更出色,對比度超過了1400:1,顏色誤差在2.0-2.5德爾塔之間,這是可以接受的範圍,而遊戲玩家還可以利用這一高重新整理率體驗最好的遊戲畫面。

    最後關於電池續航表現如下表,排名來看比較靠後。

    總結

    總體來說,我們對雷蛇Blade Pro 17的評測,從技術角度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效能在設定稱適當的模式時,要比雷蛇宣傳的更出色,特別是顯示卡效能。消費者應該對這款筆記本在工作效率和遊戲效能方面的表現感到滿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眼球上有紅血絲要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