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zyyo24296
-
2 # 範閒不是我
就是把實的東西(如景物、事情等)寓於虛的東西(如感情、思想)中,使虛和實相映襯、烘托。
例如,詩人在刻畫人物或描寫景物,當難以正面表達或詩人著意追求一種委婉含蓄之美時,常採取側面描寫的方法進行烘托或暗示。引發讀者想像,從而引起審美的體驗。如《陌上桑》,詩人透過對行者、少年、耕者、鋤者失常反應(實)的描寫來烘托羅敷的美貌無比(虛)。又如《琵琶行》,詩人三次寫到江中的月亮,但描寫月亮的目的卻是為了烘托人物的感情。“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烘托了詩人分別之時淒涼的心境。“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烘托出琵琶聲美妙動人,引人入勝的效果。“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烘托了琵琶女孤獨悲傷的心境。景是實,而透過景物烘托出來的情則是虛。這與中國繪畫中的渲染烘托有異曲同工之妙。
中國古典詩詞中的這兩種虛實手法與繪畫、戲曲等藝術形式中的虛實手法是相通的,但詩歌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其虛和實的關係還有特殊的表現形式。
卒章顯志 在文章結尾時,用一兩句話點明中心、主題的手法就叫卒章顯志,也叫“篇末點題”,“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題、中心。恰當運用這種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結構美,有“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諷:用含蓄的話勸告或譏刺,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語進諫。 諷喻:一種修辭手法,用說故事等方式說明事物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