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穹下一花樹
-
2 # 使用者8517617771170
據《宋史》載,杜太后臨終與宋太祖定下的方針是,趙匡胤死後傳位光義,光義死後傳位光美,光美再傳位趙匡胤之子德昭。這就是所謂的“金匱之盟”,而結果亦是“太祖崩,帝遂即皇帝位。”即趙光義於開寶九年十月二十一日即位後,太祖之子德昭因恐懼而自殺,太宗之弟光美后試圖謀害太宗未達目的被告發,最終憂悸成疾而死
但是這個盟約的見證人卻有問題,趙普是宋朝的開國功臣,深受宋太祖趙匡胤的寵信,但他利用職權,做了許多違法的事,趙匡胤知道後,就撤了他宰相的職務,到太宗趙匡義即位後,他仍鬱郁不得志。於是說出了一個“金匱之盟”的故事來,趙匡義按他說的地方去找,果然找到了這個“金匱”。
但宋人並不相信這一傳說。有野史稱此間有“斧聲燭影”之變:在要考慮到繼承人問題的時候,趙匡胤開始有些猶豫。於是“夜召晉王,囑以後事,左右皆不得聞。但遙見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若有遜避之狀,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聲,謂晉王曰好為之。已而帝崩。”說是皇帝哥哥找弟弟議事,旁人不得參加,可是有人在外頭看到燈光下有斧影,似乎皇帝哥倆打鬥過一回,接著皇帝哥哥就駕崩了。然後野史有爭議不可考,且不論。
由此,燭光斧影中,宋太宗趙匡義即位遂成了個千古之謎。其實,從常理可知,如果太祖趙匡胤想傳立弟弟,在當時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公諸朝堂,沒有任何阻礙,何必弄得這樣鬼鬼崇崇。其次,若“金匱之盟”早已訂好,何必要等趙匡義即位五六年後才弄出來。由此可見,趙匡義奪了哥哥的位子,即便不是蓄謀將其害死,也是趁他生病之時伺機篡位,只是沒有搞得血淋淋地罷了
典故是指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召晉王趙光義議事(另有記載說,是召太祖第四子趙德芳進宮商議後事,被晉王知曉後未召進宮),左右不得聞。
席間有人遙見得燭光下光義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並大聲說:“好為之”(另有記載說“好做,好做”)。後晉王光義繼位,史稱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