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嘀啼噝

    這問題還有必要回答嗎?現成的:“開拓視野,衝破艱險,看見世界,身臨其境,貼近彼此,感受生活,這就是生活的目的。”

  • 2 # 貓叔推理

    男主角華特公司的座右銘上就有寫道:開拓視野,衝破艱險;看見世界,身臨其境;貼近彼此,感受生活;這就是生活的目的。

    顯然不是這麼一概而論,《白日夢想家》的故事是關於行動、改變的故事。男主角華特是性格內向,不會搭訕,在底片庫存室做了16年的喜歡做白日夢的人。他總是幻想自己有著超能力,能敏銳察覺生活中的危險,能講出讓大家捧腹大笑的段子。然而事實是他43歲,卻單身。

    他所在的雜誌社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下整改,在最後一起雜誌上的照片——25號照片底片卻意外不見。華特希望在雜誌的最後把最好的25號照片找到,故事由此展開……華特需要找到那個提供照片的旅行者,他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很多的冒險,直升飛機跳海,躲避鯊魚,遭遇火山爆發,這些都是常人沒有的經歷。

    在之前華特還只是一個默默無聞,只是活在自己小世界裡面的人。就連“你去過的地方”這種問題也回答不了,正如你我。

    這部電影《白日夢想家》最大的意義在於能讓人重新認識自己,不能再虛度光陰,要多接觸外面的世界。

  • 3 # 影視口碑榜

    正在讀這篇文的你,是不是有時候會做著虛幻的白日夢?是不是也曾抱怨過現實殘酷,夢想難以實現?如果是,那你可要認真讀這篇文了,本文將隆重為你推薦這部奇幻劇情輕喜劇電影——《白日夢想家》。相信會非常對你的胃口。

    ◎片名:白日夢想家

    ◎導演:本·斯蒂勒

    ◎上映時間:2013年

    ◎出品公司:20世紀FOCUS

    故事梗概:故事講的是一位美國生活週刊的底片室總管沃爾特米提,經常做白日夢,幻想著自己做著各種各樣無所不能的事。然而現實中他的生活卻非常糟,各種事都不盡如意。不過他的生活迎來了轉折。公司要倒閉了,他們計劃做最後一期週刊,然而他卻弄丟了用作封面的照片,再三檢查後他發現攝影師根本就沒寄來。於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開始了。他開始實踐自己曾經夢想做過的事,不再只做“夢想家”。

    相信各位都或多或少的有過一些小夢想。有人想學會一門樂器;有人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有人想聽一場偶像的演唱會……然而,真正說到做到的卻少之又少。小編在看這部電影之前一直都想學滑板,但一直都有這樣那樣的藉口推脫掉了,直到看完這部電影,我才拋棄一切雜念,奮不顧身的去學了。

    影片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那些壯麗的景色了。壯麗的冰島,巍峨的喜馬拉雅山,每一幀都是一張精美的桌布。最喜歡本·斯蒂勒踩滑板在公路中穿梭的那段鏡頭,自由自在的感覺,迎著風馳騁翱翔,那種感覺不能更刺激!

    關於影片的主線,有人認為是愛情;有人認為是生活,有人認為是追夢。爭議比較大。我認為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看完這部電影收穫了什麼。而對於我而言,收穫比較大的地方有這樣幾點:

    1.攝影的真諦。攝影,不是自拍,也不是遊客照,而是一個能反映真實生活的故事。這一點從片中西恩·潘所飾演的攝影大師的臺詞中就能體現出來。影像技術永遠比不上人眼,所以美麗的景色如果不能完美的保留下來,那就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享受當下。

    反觀當下許多人旅遊,都是用手機去看,這樣其實旅行的意義就已經喪失了。匆匆去著名景點留下一張自己的自拍照,然後又急匆匆的趕去下一個景點,如此證明自己來過了,有何意義?

    2.夢想與現實。相信許多人都跟影片的男主角一樣,時不時的喜歡做白日夢,幻想這幻想那。說實話我也這樣過,我曾想象過我生活中許多不敢做的事。但是這沒用。想再多次,也比不上去做一次,而且當你真正做起來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也沒那麼難。

    3.片中的那首《wake up》。音樂響起時,真的有種熱淚盈眶的感覺。就像快要渴死的魚,突然就下了一場大雨,一瞬間腦袋就清醒了。

    由於是小說改編的電影,所以會有些爭議。原著黨可能比較難接受,不過如果沒有看過原著的話,這部電影絕對是閒暇時光的絕佳選擇,幽默而富有深意,畫面也足夠驚豔。最重要的一點,看完這部電影,相信你一定有股熱血沸騰的感覺想要不顧一切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信你快去試試。

  • 4 # 傳媒小蜀黍

    電影《白日夢想家》是由本·斯蒂勒自導自演的奇幻劇情片,本.斯蒂勒飾演的華特米提是《LIFE》雜誌的底片管理師,平凡內向、謹小慎微的一個上班族。他不敢向心目中的女神示好,即使是在網路上。

    當在工作上遇到了討人厭的上司以及女神時,華特就會陷入自己的幻想中,實現自己內心渴望的夢想。

    在長達十六年的時間裡,華特.米提負責處理頂級攝影師肖恩.歐康諾的作品,然而在雜誌面臨收購改組網頁化的緊張關頭,華特卻無論如何找不到肖恩號稱“生活精髓”的一張底片,面臨著失業的威脅。因此華特踏上了追尋肖恩之路,在人跡罕至的格陵蘭、在噴發火山的冰島、在空氣稀薄的喜馬拉雅。

    華特.米提逐漸觸到了曾經的自己真正丟失掉的夢想,那也是他一直苦苦追尋的最後一張底片----生活的真諦。

    當現代社會的節奏越來越快,人們往往拼盡全力才能讓自己有一個比較舒適的物質環境,才能讓家庭穩定。但奇怪的是,在物質越來越富足的今天,大多數人的內心越來越空虛,找不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但在現實社會遭受挫折之後,他們往往躲進自己塑造的保護殼中,直到下一次的挫折來臨。

    《白日夢想家》就是這樣一部在當代時代特徵下出現的好電影,在裡面折現了紙質媒體在新媒體時代中的變遷,也折現了在變遷中,小人物的掙扎與努力,還為我們提供了多種的關於時代變遷的思考,其中有一條就是:在面對生活的困境時,只有保持精神不死,才能找到生活的真諦。

  • 5 # 木葉第三

    如果我覺得這一刻美好,我不會去拍照,我會享受那一刻。

    我們都活在外面,忘了真我。以為是生活束縛了自己。其實是自己給自己束縛枷鎖,誰能夠真正的捆綁你呢。

    世界那麼好,你不去看看,非要把一天的生活重複幾萬次

    如果說自己還有什麼遺憾……大概是不曾去看過。如果說有什麼即將要做的,就是努力賺取路費吧

    我希望當我回家的後的那一刻,我還能吃到爸媽做的飯菜。即便是我自己都曾遺忘……

    做夢想家,不做白日夢。

  • 6 # 搖風緩緩

    我覺得主角並不是透過做“白日夢”找到的人生方向,而是透過實實在在的行動與改變。

    男主華特是《生活雜誌》的普通職員,他整個人也都是平庸無奇,平庸到像極了我們生活中會遇到的許多人。

    但是他還要更慘一些,42歲依舊未婚,明明有喜歡的人,卻連句話都不敢說。人家喜歡有勇氣、愛冒險、有創造力的人,他卻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經歷。

    42歲生日,還面臨公司裁員。

    他不善言辭、個子矮小、愛做白日夢,活脫脫一個被生活欺負到底的人。

    其實,你以為華特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嗎?並不是,年少的華特是個留著雞冠頭的滑板少年,充滿夢想,他可以堅定的說出,“我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

    可是十七歲那年,父親去世了,家中又沒有存款,兩天後,華特剪了頭髮,開始打工養家。一直到42歲,生活再也沒有發生任何改變。

    本來要去周遊世界的揹包,再也沒有開啟過;本來準備好的旅行日記本,一直空白著。

    你看,生活的重擔,現實的嚴峻,可以瞬間讓一個人“脫胎換骨”,可我們又怎麼忍心責備他呢?

    影片中不斷出現的白日夢,一方面起到喜劇效果,另一方面,所有這些白日夢都是那個曾經少年的剪影,他想成為那樣的人,可是被現實抓住了。

    25號底片成了促成華特轉變的契機,在尋找底片的過程中,華特也找回了曾經的自己。

    我覺得,影片想要向我們傳達的,就是其中反覆出現的關鍵字——生活的精髓。

    生活的精髓到底是什麼,《生活雜誌》的格言已經表達的很清楚了:認識世界,克服困難;洞悉所有,貼近生活;尋找真愛,感受彼此。

    生活的精髓就是享受當下,但也勇於嘗試,同時,充滿愛。

    可大多數人恐怕只是“活在”了當下吧。。。。。。早就忘記了曾經鮮活的自己,只剩下現實的傷痕累累,生活枯燥、單調又無聊,到最後自己也成了那樣的人。

    所以華特也是很幸運的,雖然晚了一點,但還是在42歲走出了早就該走的那一步。

    也收穫了想要的愛情。

    最後,華特還是被裁員了,他有沒有找到新的人生方向,其實影片中並沒有明確的說明。

    但是,當你一個人經歷過冰島的火山,擁抱過格陵蘭島的天空、海面,見過喜馬拉雅的雪豹,我想,生活中再也沒有任何能夠打倒你。

    所以,與其說華特透過做白日夢找到了什麼,不如說,他最終將白日夢變成了現實。

    希望我們的生活也有這樣的勇敢與精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以後矛盾越來越多,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