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暖暖時光
-
2 # 楚雲卿
一切要從詩歌的源頭《詩經》說起,詩經開啟了讚揚美人的先河。如人盡皆知的《碩人》,有專寫美目的《野有蔓草》,有透過聲音、形貌、神態、內涵來陳贊女性的《有女同車》,有在月下思念美人的《月出》等等......
自《詩經》以後,歷朝歷代的詩歌,關於描寫美人的數不勝數,比如漢樂府裡的《陌上桑》、《李延年歌》等,魏晉時的曹植,寫有《洛神賦》,還有《花間詞》裡面全都是寫美女跟愛情的。
碩人講述的是莊姜夫人的美,詩歌詳細描繪了她的外貌:白皙光滑、細膩柔嫩的肌膚,明如秋水、顧盼神飛的眼睛,挺直的鼻樑,潔白整齊的牙齒等。可見,詩中所描繪的莊姜夫人的美,就是先秦時期對女性的審美觀。
雖然從古至今,中國的審美標準早已變化了很多次,如漢代以輕盈纖巧為美,所謂“楚腰纖細掌中輕”是也,而唐朝以豐腴綽約為美,像楊貴妃受盡唐明皇的寵愛。但《碩人》中的一些對美的標準,一直延續到如今,如“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齒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等,這都是今天仍然存在的審美觀。
古往今來都找不到用如此純樸率真的愛情詩歌了,“婉如清揚”真可謂傳神點睛,專寫美目,卻足令其他俗詞相形見拙!是在那樣一個春光明媚的仲春之日,兩人邂逅,彼此歡喜。何謂“清揚”也?是心中所有噴湧的情愫,匯聚於晶狀體上的一點光亮。
通篇讚美之詞,卻又不讓人覺得豔俗。音節清朗,悠揚婉轉,言詞柔美而麗。形容女子貌美,不說她容顏如花,而說她顏如舜華。說她步履身姿輕盈,就將翱將翔來形容,彷彿女子優遊自適的畫面已躍入腦海。這首詩透過形貌、聲音、神態、內涵等刻畫出一個生動的美女形象,有別於詩經中其他情詩,它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挺大,後世很多文人,動不動就用“舜華”來形容美女。
明月總是能勾起人無限情思,月光皎皎之下,思念所愛之人,浪漫中帶著悽清。作者用“僚”、“窈糾”、“懰”、“燎”、“夭紹”等詞形容所戀之人,美好而動人。用“悄”、“慅”、“慘”等詞形容自己內心的感受,兩相對照,美人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憂鬱惆悵之情何以復加?
以上都是讚揚女性美人的詩,但是在詩經裡,“美人”並不特指女性,也指男性,比如《簡兮》,其詩云:“雲誰思之,西方美人”,這裡的美人就指男性舞師。又如《叔于田》,也是講述了一個男子的美,詩中男子“洵美且仁”、“洵美且好”、“洵美且武”,他相貌堂堂,俊逸倜儻,具有男人式的瀟灑美麗。《淇奧》則描述了一個君子般完美的人,首先是外貌,從容貌的美到衣飾的
這首詩是以女性的視角,她對強健威武的舞獅一見鍾情,而暗生情愫。她愛慕他,所以熱烈讚美他,然而歌舞終會休,宴會終會散場。舞獅離去,他們之間可能就再也沒有相見之期。因此,詩的主旨,是悲傷的。
“雲誰思之,西方美人”,這首詩,就好在結尾,在結構音韻上回環往復,朦朧淡微,情深意遠。
詩中的男子俊逸瀟灑,但詩歌並不著重表現男子外在的美,而是內心的美。在秀美的外表下,這個男子有一顆仁愛的心。還讚揚了他的威武,在那個時代,人要存活下去,就必須要打敗兇猛的野獸、侵犯的敵人。如此,那些身強體壯,高大威武的人,就是人人喜歡的物件。所以,並不是美麗的相貌才是美,英勇彪悍的男子氣概也是一種美,陽剛之美。
最美麗的美都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也就是心靈美。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李延年作這首歌(詩),武帝知曉後,因問李延年:“世間真有此絕色乎?”李延年遂推薦自己的妹妹,武帝召其妹入宮,李妍歌舞皆擅,熱烈奔放,深受武帝寵幸,後來李夫人亡故,武帝神思恍惚,寫過一首《李夫人歌》以示懷念。
透過以上,我們可以知道,歌頌美人,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個傳統,在民族文化心理上,華人也都是有嚮往美、追求美、塑造美的傳統。比如人人皆知的中國古代四大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人享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之容。這四個詞,分別是四個歷史典故。“閉月”是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玉環觀花的故事,“沉魚”說的是西施浣紗時的故事,“落雁”則是王昭君出塞的故事。
回覆列表
美人一詞,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
“美人”一詞由“美”字演變而來,而早期的美字也是一個象形字,本是一個載著兩雙羊角而立的形象。”最初是象徵頭戴羊形裝飾的“大人”,同巫術圖騰有直接關係,雖然其含義同後世所說的“美”有關,但所指的是在圖騰樂舞或圖騰王術中頭戴羊形裝飾的祭司或首長。這是一種圖騰標誌。圖騰形象的“美”字之所以要以人為基礎,因為作為部族的祖先,神話中的英雄,圖騰崇拜的物件常常是一個會巫術的人,一個長者,一種力量,一種智慧,和一種神秘知識的擁有者。這樣的“人”當然既非個體亦非群體,而是一種神化了的實體,一種美和善的精神象徵。上述分析說明“美”的形象和原初義是“美人”,而“美人”形象的文化原型是祭司或酋長。由於祭司或酋長的神聖,可接地通天,溝通人神,且舞蹈時形態優美,所以才“美”。
因此,從字意義的發生來考察,先有“美人”,然後才產生“美”的觀念。從詞彙學的角度看,由“美”演變成“美人”是必然,而後世“美人”一詞的發明和使用,卻不自覺地實了“美”的原始意義與迴歸。從“美”的字型所反映出的圖騰崇拜的意義,及“美”是商人的文化創造來看,“美”字的原始宗教內涵實際上反映了北方部族或民族的文明程序,相反在古代南方地區最早出現的並不是“美”而是“美人”,而“美人”正是“美”字的原型,所以南方“美人”理所當然與原始宗教有密不可分的聯絡。隨著“美人”一詞的出現與發展,在《詩經》與《楚辭》也從不同的方面體現了自己的特色。
之後透過詩經和楚辭這兩大詩歌發展源頭的發展,更是讓這個意象多了一些不一樣的含義,推動了這個意象的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