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鹿語茶香
-
2 # 小貝愛喝茶
有人說:茶道禮儀之繁複,實乃捨本逐末。
然而,以大道至簡便咬定,街頭大碗、搪瓷乃茶之真道,也只是拿著概念當令箭罷了。
縱觀茶道歷史,從實用茶具,到插花焚香等茶席佈景,甚至追求飲茶的外部環境,繁簡變化,起起伏伏,本無定式。
至此,我們於茶席上,感知審美,體驗平靜,表達情懷。聽起來很玄乎,但我們可以它理解為愉悅感,是大腦分泌了內啡肽等物質,讓我們感到了愉悅、放鬆、平靜。
為了讓大腦分泌內啡肽等帶給人平靜舒適的物質,我們需要外在環境的幫助。適當的茶席佈置是提供幫助,它讓我們的視覺、聽覺、嗅覺等官能行動起來。
追求放鬆的飲茶體驗,家裡喝茶,或許比去外面的商業茶室要好。許多商業茶室環境雖然雅緻,但儀軌較多,束縛重,於其中飲茶,拘謹。
貝葉以家庭佈置茶席的建議,以簡為宗旨。如此佈置,家人相聚休閒,美不勝收。
場景和茶布既然是特意佈置茶席,那麼整體氛圍一定要與往日有所差別才是,效果最佳的物件,絕對是一塊合適的素雅的桌布,或者說茶布。
這一塊茶布能夠改變茶席的整體基調。至於插花,有則更好,因為它能改變茶席的空間的結構,也讓茶席充滿生機;沒有也無妨。
具體搭配在於個人眼光和搭配技巧。一般來說,灰色、藏藍、硃紅等色的搭配會顯得古樸素雅,大家可按自己喜好嘗試。
器具按重要度選實用出發,某些器具是泡茶必備,切不可少。按重要程度,水壺、茶壺(或蓋碗)、公道杯、品飲杯、水盂、茶巾乃必備;杯託、茶則、茶荷次之。
如果預算充裕,可購置紫砂壺、朱泥壺等泡具;實惠又大方實用的,是白瓷蓋碗,適用於沖泡所有茶類,而聚熱性好的壺卻不利於泡鮮爽的綠茶。
至於其他器具,品茗杯亦可選白瓷質地的;透明玻璃制的公道杯很實用。普通陶製品的水盂是不錯選擇;茶巾深色純棉的最好;茶則、茶荷竹製品不僅美觀,價效比也高。
色彩搭配色彩是茶席的整體基調,不同的色彩帶給喝茶人不同的視覺體驗與情感變化。如何去組合搭配茶席上所有的器物色彩,更是一門學問。
炎炎夏日,我們需要清涼感來緩解心中的燥熱。選擇的茶葉通常是綠茶、白茶或者烏龍茶,也會使用玻璃、青瓷、白瓷等看起來清爽乾淨的器具,因此茶席的佈置可以以青、綠、藍、灰、銀來形成有趣的襯托。
以環境、人、茶、器,共同去設席吃茶之境,領會茶席間的精神與器物之美,飲一杯茶,得無盡歡愉。
-
3 # 東家APP
茶席本身就是一個禪意空間,有禪意的茶席設計,從落座即進入了清淨寂定的禪境,平和而舒適。相通的禪境與茶道,體現靜修清志的生活方式,而少了些禪意的茶席,終歸只是茶具堆砌,規整而無趣。
茶器是終身伴侶茶席中的茶與器處於對稱性的支配,如果現代人在生活中能對茶器傾心投入,那麼茶席所給予人的親切就不只是為了喝茶。
以茶席的桌布來看,所用的顏色令人想起一種親密的附和,用對顏色,會給茶席參與者帶來不可思議的安定感。茶席上的茶器擺設看起來像是一種參道,凝聚精氣神韻,壺不單是壺,它在茶席上閃亮光輝,其隱含的製作者的用心感染著茶人,而杯子的形制與材質,更強烈昭顯茶器製作者渴望杯成形後,可以豁然地成為茶人終身伴侶,即使它只是品茗時短暫使用的強烈願望。
茶席上選用的器具有顏色、溫度、質感和深度,蘊含著茶人的一種精神。茶席、茶器代表茶人,若茶人選用的器表是亮光的釉面,或是選擇自己然灰釉質樸的器表,茶人內在深邃的光澤是一種異質的存在,象徵著茶人不同的心境與對茶的詮釋,在每次擺設茶席時,彰顯引領與賓客對話和強烈誘惑賓客的心。
有趣的是,若茶席佈置不得宜,又可以將其解體,重新回到原點,等待著將茶器再組合成另一種不同的境界。
人與器的對話茶席成之在人,相輔相成則是茶器。造型與佈局耐人尋味,或以一壺一盞體味平淡而山高水深文化的況味,或壺杯相映同賞其色,又可玩其形制,心靈呼應茶器才能品出茶器的滋味,不無他處就是茶人自己。
茶席的小地方,可以窺視茶人在文化的素養與用心。有茶主人的個人意念,還必須靠茶主人的理性與創造力,加上對茶席表現的熱情和懷抱夢想,才能在方寸之間掌握人與器的“對話”。
茶席即生活美學茶席的擺設有時從部分出發,如從壺開始;有時從整體開始,如跟環境結合,看起來是矛盾的邏輯,卻是擺設茶席的趣味所在。透過茶席美學的介面,可延展到對現實生活美感的追求。
因此,學習茶席擺設,成為體現茶藝的生活美學,這也是將茶藝的情調、藝術的趣味,糅進審美的觀照來體驗外相表現,並對照出內心情境的交融。茶席的設計表現擺置,就成為具足敘述能力的美感地帶。茶人則將茶席的美感地帶,視為茶人自我靜觀的寫照,從選用茶器時考量形制、釉色到燒結細節,必須心領神會後才選用為茶器,再經由茶席構出渾然進入一場茶席場域的妙境。
回覆列表
首先了解歷史茶席的發展!
茶席藝術既古老又現代,從唐、宋、元、明清走來,歷代茶書並無“茶席”二字,但並不等於沒有茶席藝術概念。歷代茶書中對茶具組合、品茗環境頗為注重,是當代茶席藝術的土壤。從茶具的組合和品茗環境來看,唐代屬於中國茶席的萌芽時期,因為我們的茶聖陸羽的《茶經》是茶席藝術的肇始,最早提出茶具組合的解釋,在《茶經.四之器》中系統描寫了唐代煮茶所用二十四件茶器,並以一件叫“具列”的茶器,“悉斂諸器物,悉以陳列也”所表述的就是茶席中茶具的組合。
“具列”或作床,或作架。或純木、純竹而制之。又或木或竹,黃黑可扃而漆者。
尺寸長三尺(1米),闊2尺(66公分),高6寸(20公分)這樣一個器物是用來收納器具的。
具列
陝西法門寺地宮出土的一套鎏金鎏銀的器,因為陝西法門寺年久失修,遭遇破壞,經過國家批准在1987年重新把塔拆了,在原址上修繕重建。古代的塔上面是塔層,下面是地宮,一般地宮裡埋葬物品或供養物,或舍利。鎏金鎏銀如此奢華的器具唐僖宗送給當時的法門寺住持作為供養物,可以看出皇帝對於喝茶是非常熱愛的 (唐僖宗在陸羽去世69年以後的皇帝,屬於晚唐時期)。
二十四器
在這些供養物中可以知道,如果我們在創作唐代上層社會飲茶的茶席時,可以用到鎏金鎏銀的材質以及當時特有的紋飾的器皿,來表現唐代上層社會的奢華。
透過這二十四件器皿可以發現唐代的工藝一點不比現在的差,可能那時的工藝還會更加的細緻。
其中鹺簋(陳放鹽的臺子,唐代煮茶會加鹽增加它的鮮味)。芽茶加鹽不苦則甜,單芽茶會有些苦加了鹽之後就會甜,其實這個甜的表達側重的是現在的“鮮”的表達。到了宋代蘇東坡寫了一本書《物類相感志》表達了事物跟事物相結合能得更好的狀態。比如栗子與橄欖同食會有梅花香;乾果子蒸了吃,就會有新鮮水果的味道;食荔枝多則醉,用殼浸水飲之則解。
銀籠子:它上下錯落的紋飾叫如意紋;四片花瓣,叫如意花;有對向而飛的飛鴻(大雁);它的提樑非常的考究,像是天鵝,叫鵝頸提樑;三足是用樹葉堆砌成一個品字形而做的。古代很多的器型都是仿動物類、仿植物類的。
銀籠子
金銀波羅子:茶席當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是茶點。金銀波羅子是跟隨這一系列茶器出土的用來陳放茶點的食盒。有上下幾層間隔開,每隔裡面分成四等份,四等份裡面用來陳放不同的茶點。在設計茶席的時候,食盒也是可以嫁接到茶席的一個元素。
素面淡黃色帶託琉璃茶碗
如果創作唐代的茶席用到玻璃、琉璃其實是沒有關係,因為晚唐時期就有非常漂亮的素面淡色琉璃高足盞託了。而很多人會保守的選擇青瓷,是因為這種素面的琉璃很難買到,另外就是不清楚唐代用這種琉璃或玻璃合不合適。如果真的是這樣一種仿古的高足器型,斗笠的盞杯,拿來表現唐代煮茶法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實物出土就有這樣的器物存在。西方國家稱之為玻璃,其實玻璃跟琉璃的質地是不一樣的,燒製的原料是不一樣的。
秘色瓷荷形託盞
這個秘色瓷最早命名是因為它只供給宮廷用具,這個配方受保護程度很高,密不外傳,只給皇室用取名叫秘色釉。唐代的南青北白,南青說的是越窯的青瓷,北說的是邢窯的白瓷。唐代要創作平民百姓家的飲茶生活就要用南青北白,想要表現北方的茶室活動就要用邢窯的白瓷,要表現南方的飲茶風貌就要用越窯的青瓷,就不能用金銀器。在越窯的青瓷當中有一隻釉色叫秘色釉,所以秘色釉屬於越窯青瓷的一個分支。青釉裡面有很多的釉色,它不是純粹的青,是一種灰青 豆青,統稱為青釉。總之秘色釉不是單一的一個釉色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