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老師淘寶貝

    一般來說,丟三落四的孩子都有這樣的特徵:獨立性差,依賴性強,粗心大意,毛毛躁躁等。是記憶力有問題,記憶力差嗎,顯然不是,記憶力不差為什麼會丟三落四呢?主要還是有以下幾點:

    1:注意力不集中

    在孩子幼兒期,父母不注意對孩子進行專注力訓練,讓孩子邊看電視一邊擺弄玩具,或者邊聽故事邊畫畫,孩子經常一心兩用。長此下去,就形成了惡性迴圈,從而導致孩子做事情時總是無法集中注意力,漫不經心,丟三落四。

    2:父母包辦代替

    當孩子找不到東西時,父母的關注總是“非常及時到位”,事事都為孩子想周全,這樣一來,孩子就必然“記不清楚東西放在哪裡了”。事事都想不周全,反正父母早就為自己考慮周全了。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依賴性,什麼也不用考慮,進而導致馬虎習慣的養成。

    3:受心理因素的影響

    一般來說,心理不穩定,容易激動和緊張也是孩子粗心的原因,即大家平時常說的“心理素質差”。比如,在考慮中,有些孩子就是因為太緊張而擔心,從而出現了不應該出現的錯誤。

    孩子丟三落四,粗心,馬虎,不但會影響他的生活,還會影響他的學習成績,甚至有可能影響他將來的工作。因此,作為父母要怎麼引導孩子告別這些毛病呢?

    建議一:家長要做好榜樣。

    許多孩子沒有耐心,是因為家長自己做事也是虎頭蛇尾。所以,要想讓孩子有耐心,父母首先要有耐心地去做每一件事情。比如,晚上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學習。當孩子不斷地起身、坐下時,做父母的要堅持看書,孩子見父母能夠耐心地看書,也能受到一些感染。另外,父母在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之前,要先跟孩子約好這件事必須耐心地做完;如果沒有完成不僅需要補上沒做完的,而且還得再增加時間來處理相關的事情。這樣,孩子就能夠有計劃地去做事,也能夠在一定的時間內耐心地把事情做完。

    建議二:督促孩子早睡早起,如送孩子上學這類事情儘量不要趕時間。

    孩子如果能夠做到早睡早起的話,就會相對有比較充足的時間去處理其他的事情,而不至於手忙腳亂,時間太緊就容易丟三落四。如送孩子上學這類事情儘量不要趕時間,不要臨近時間快要到了,才去做這件事情,這樣,往往效果是不好的,而且由於時間倉促,就會產生丟三落四的現象。

    建議三:杜絕包辦代替,給孩子成長的機會

    對於擁有一定行為能力的孩子,父母應當及早開始,逐步減少包辦代替,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孩子的動手能力同樣需要培養,讓孩子從做事情中得到能力方面的提高,自己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自然就會改掉丟三落四的毛病。比如讓孩子養成自己的物品自己保管的好習慣,自己整理書包,收拾房間,清點財物,減少對父母的依賴。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在丟三落四了。

    建議四: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東西擺放要分門別類,工具使用完要放回原處,出門之前要清點隨身物品之類,培養類似這樣的生活習慣,父母應該從小開始培養。另外,父母也要以身作則,建立有序的家庭生活環境,和孩子共同維護。習慣了井井有條,孩子就不容易丟三落四了。

    建議五:培養孩子良好的認知視覺辯別能力

    在孩子的幼兒期,父母可以讓孩子多做一些精細和對比訓練,比如“找不同”,即找兩張相似的圖,讓孩子把兩張圖的不同點指出來。這樣在實際操作中,能讓孩子關注細節,並一點點提高孩子的認知和視覺辯別能力,從而達到改變粗心的目的。

    建議六:多給孩子“細心”的心理暗示

    如果孩子犯了一點錯誤,父母就簡單歸結為粗心,甚至小題大做批評一通,一再強調孩子馬虎粗心,孩子就會真的認為自己粗心。相反,如果父母能及時觀察到孩子的細心之處並加以表揚,孩子心理上就會有一種"自己很細心“,的心理暗示。同時讓孩子看到細心的好處,從而讓其產生克服粗心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建議七: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如果小孩子總是丟東西,丟得家長都沒有耐性了,可能會讓孩子承擔一些後果,這是很好的做法,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不在丟三落四。比如,孩子因丟三落四沒有帶上課的學習用品,一定不要給他送去,讓他因此吃苦頭。孩子因粗心總是弄丟文具,一定不要立馬就給他買,讓他自己去找。如果實在找不到了,就讓他用自己的零用錢去買,如果零用錢不夠可以父母先墊,然後用零用錢“分期付款”,再不然,用做家務來抵償。一旦孩子發現丟三落四的後果是痛苦的,他就會自覺珍惜身邊的事物,進而改掉粗心的毛病。

  • 2 # 快樂尚學王譽曉

    丟三落四跟孩子的性格和思維模式有很大關係,大多數丟三落四的孩子也會有發散思維,注意力不集中,大大咧咧,好動等情況。一般這樣的孩子在學習中也會經常出現粗心馬虎的情況。也有的孩子經常發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也會有心不在焉,丟三落四的情況。

    可以透過筆跡來判斷孩子屬於哪種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

  • 3 # 教育玩家

    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一次孩子與我一起去坐公交車,孩子非要自己拿著錢,他說他要自己投幣。結果還沒有走到公交車站,這一路上他不小心把錢弄掉了。孩子眼巴巴的望著我,我告訴他我們回家只有這幾塊錢做公交車,但是因為你的不小心,我們現在把錢掉了,只能走路回家。我們一起走了半個小時才到家,中途他想要我背。我告訴孩子是因為自己不小心所以才走路回家,現在這個結果你得承受。到家以後,我在問孩子以後還會這麼不小心麼?

  • 4 # 我們是認真的

    丟三落四的孩子,如果父母隨時都在幫忙的話,這個毛病恐怕不是那麼容易改掉,如果父母設定懲戒,站穩自己的立場,孩子自己承擔後果,這樣孩子才會銘記於心。

  • 5 # 淮水湯湯

    “孩子做事丟三落四”已是中國式家庭“包辦教育”下孩子的行為常態。

    那麼我們做家長的如何在孩子已經養成了“惡習”的基礎上,讓孩子“洗心革面”,從而培養其應有的責任心呢?以下幾點做法,可以嘗試。

    (一)前期:事前提醒,事後檢查。在培養孩子獨立做事達到認真負責的初期階段,我們家長可以先讓孩子表述一下如何完成此事,依次列舉出個1、2、3······。目的就是先培養孩子事前養成先思考,後行動,辦周全的好習慣。孩子只有在思想上認識到位了,行為上才能跟上“步伐”。

    在孩子口述如何解決事情和落實做法的時候,我們家長有兩點需要及時表態:一是根據孩子辦事的想法先給予適當的口頭表揚,以堅定其獨立做事的意志,增加其信心。二是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想得還不周到,或者是事後仍有些東西被遺忘,那麼家長朋友們一定要耐心引導孩子認識到,如果事前“這樣做了”是不是效果會更好。切記,急於求成,而對孩子“吹鬍子瞪眼”!

    尤其是第一次讓孩子去獨立做事,家長一定要學會聽得進去,看得習慣,更要學會欣賞。不然,您的“橫加指責”或者是“暴跳如雷”會一下子把孩子剛培養出來的一點信心給嚇沒了。如果下一次再讓孩子去做,孩子就更沒有信心了,甚至會和你“耍賴”。這樣以來,咱們的功夫算是白費了。記住:第一次一定要加深孩子對做成此事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尤其是家長對其的信任、鼓勵。這個相對美好的第一次的感覺,會給給他以後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執行的過程中,如果有孩子有疏漏,可以輔以口頭提醒(當然一定要告訴孩子,你提醒他的期限是多長,以避免他滋長依賴思想)。這個過程堅持2周後,孩子習慣基本養成,家長就可以放手了。

    (二)反彈期:等等看看,有償服務。如果一階段後,孩子對家長的口頭提醒或者是“檢查”還有依賴,或者想“再回到從前”,家長這時就可以拒絕提供“相關”服務。如果迫不得已,就要和孩子進行“討價還價”,進行有限次數的“有償服務”,讓他為自己的“不長記性”“不負責任”付出小小的代價。比如,“有償服務”的代價可以是減少孩子看電視或者是出去玩耍的時間,或者是要求其幫助家長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或者是給父母洗腳等等;如果是涉及到班級紀律、活動等事情,家長就要聯合老師藉機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還要要求孩子將功補過,為班級做點事情,以示懲戒。

    (三)第三階段:懲戒頑固,“絕處逢生”。“約法三章”,未雨綢繆是這一階段必須提前要考慮到的。人人都有惰性,孩子更容易被惰性或者是挫敗感所俘虜,那麼,在父母完全放手,培養孩子獨立做事的責任心時,一定要提前和孩子“約法三章”,立好規矩。這樣做的好處:一是斷絕了孩子依賴父母的退路,堅定了孩子獨立做事的信心;二是一旦孩子“耍賴”毀約,我們父母就可以“依法辦事”,“嚴懲不貸”。這時候,孩子理屈詞窮,也不得不堅持事前的約定而堅持把事做下去了。

    所以,一旦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脫做事或者是不負責任,家長就要在懲戒上把握好“火候”了。如果事情與班級、學校規定有關,那麼在懲戒前,要提前與班主任約好,以配合工作,做好有效“治療”。記住:一是無論什麼理由,堅決不提供幫助,一定不要讓孩子存在任何幻想;二是一定要堅持讓孩子因自己的“過失”而造成的“後果”負責,不講條件,不留“隱患”。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慘痛深刻”,其責任感何愁培養不起來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樟腦球如何用最好是袋裝放還是開啟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