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dazhu2

    活動星系核可分為多種亞型,名詞多大數十種,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分類不是簡單的事。早期都是根據部分觀測結果來命名和分類的,並沿用至今。更物理的分類應在明確了核區內部過程和外部結構後,並選定合理的物理參量進行。主要型別有:賽弗特星系,類星體,射電星系,蠍虎天體(BL Lac Object/Blazars),光學劇變類星體等。

    與此同時,各種型別之間又出現了交迭和融合,分界線越來越模糊。所有這些現象啟發人們,所有這些分類很可能只是表面現象,而背後有著統一的物理過程。由於某幾個基本物理參量的變化,才造成觀測特徵上形形色色的差別。8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了建立活動星系核統一模型的趨向,在建立活動星系核的統一模型的探索過程中,黑洞吸積盤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普遍認為,活動星系核內區的標準模型中包括四個主要部分:

    1.中心天體是大質量黑洞,其質量量級為10的6次方至10的9次方倍的太陽質量;

    2.圍繞黑洞的是一個較差轉動的吸積盤;

    3.存在與中心天體轉軸方向一致的噴流;

    4.在盤內區或其附近形成發射硬X射線的冕區。

    橢圓星系M87的巨大噴流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f096b63f6246b60ac5426acecf81a4c500fa294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製作臭豆乳的滷水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