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一輛適合自己的公路車,你所需要回答的自己的第一個問題是,你需要一輛公路車來幹什麼?
1、使用方式
你是需要通勤還是運動?
你是喜歡山野間的馳騁還是速度的激情?
你是裝逼還是真愛?
公路車可以通勤但是不擅長通勤,較大的齒比和纖細的輪組以及剎車的效能不適合在城市內部道路日常使用。如果你只是通勤的話,一輛平把的裝有山地車變速套件的腳踏車或許適合你。
2、什麼是公路車?
公路車隨著時間的推移有著很多的變化,那麼不談論10年前的公路車,暫且嘗試定義現在的公路車。
公路車所必備的條件,手變(讓你更安全的變速),700C*23-28的輪組,正確的車架幾何(雖然說車架幾何每家廠家都不一樣,但是基本有名的大廠的車架幾何都有標明的資料和5個以上尺寸可以選擇),可以調節尺寸和角度的部件(把立,座管),變速套件部分,以Shimano 2300以上為準,後輪飛輪至少8速以上。(如美利達902之流的7速帶有手變的變速並不能歸入此列,因為7速的後輪塔基部分和配件與其他的公路車部件並不通用)
具備以上所有條件或者更好條件的車可以稱之為公路車。
3、關於公路車選擇的第一要務。
關於公路車選擇的第一要務並不是車架的材質和變速套件的速別。
而是車架的幾何。
車架的幾何關乎到你騎行的姿勢和你的身體的健康。
基本來說,你在選擇一輛公路車之前,需要一個bike fitting。但是鑑於此文化及產業的不發達,以下給出基本的一個身高及尺寸選擇。
由於現在的車架已經不是水平架,所以看車架的大小並不是看車架的立管長度,而是看等效水平上管的長度。
身高160-165,505cm上管
165-170,515cm
170-173,525cm
175-180,535cm
180-185.545cm
185-190,555cm
----------------------------------------------
4、車架材質的選擇
在你透過fitting或者某種黑科技得知你該買的車架的size之後,那麼你接下來考慮的應該是車架的材質。
車架的材質無非就是鋼、鋁、碳、鈦四種。
入門級別最多是鋁架。鋼架的話入門級別的價格其實沒多少好的鋼架,且太重。
碳架入門的話,Giant的TCR C車架價效比爆表,但單車架組都要3k多。鈦架的話,玩的就是一個feel,所以中國產的鈦架一般都沒有美帝的鈦架來的逼格高,暫且按下不表。
從幾個方面來探討材質的特性,
重量:碳、鋁、鈦、鋼
強度:鈦、鋼、碳(縱向)、鋁
剛性:鋁or碳、鋼、鈦
舒適性:鋼、鈦、碳、鋁
以上的排名建立在車架的管型和管壁厚度及管粗細一致的前提下。
但是基本來說就是,鋁架便宜輕、硬,但是壽命短,大概在5000km左右就可以開始考慮換了。
碳架輕、硬,但是貴,舒適性不錯,縱向強度很高,側向強度不行,稍顯嬌貴。壽命麼按照年限算,目前有使用超過10年以上的。
鋼架則是重、高階的也很貴,壽命長的前提是保養的好,舒適性高。
鈦架是輕、也算硬,強度很高,但是都建立在良好的材料選取和抽管的前提下。號稱騎一輩子的車,價格麼,雖然比不上好的碳架,但是也算是貴的。
那麼對於初學者來說,一般就是鋁架入門。預算多一點的話,可以買入門的碳架。
不要迷信大牌子的鋁架,其實就那樣。高出100%的價格甚至200%的價格,不一定給你帶來同等的騎乘感受。
5、套件的選擇
很多初學入門的人對於套件的選擇過於迷信。
非要10速入門,不要tiagra4600,非要105套件。
我相對所有迷信105套件的人說一句,你們大腦都進屎了嗎?
一般來說2k多的入門車套件基本都是2300套件,現在進化成了2400claris套件,主要是改成了下把位變速,取消了小扳機,但仍然是8速的。對於初學者來說,你能有多長時間握住下把位,你要下把位變速只是為了裝逼嗎?
9速套件的話基本都配在3k-4k多的車上,shimano的sora套件。我實在看不懂3k-4k多的車和2k多的入門車有什麼區別。這並不是說sora套件不是好套件,而是車商的分級實在太扯了。
那再來說說105和4600套件的選擇。差價在500左右,主要區別在手變內走線的區別。
但是你跟我說105內走線的手感好?簡直是最差的手感沒有之一,人體工學的設計一團糟,剎車杆太短,握下把位對於手小的亞洲人簡直一點都不友好。變速和剎車手感渣到爆,簡直就是人道毀滅。
相反,4600的手感因為外走線的原因很不錯,剎車杆更長,幾乎是同年產品中最長的。對初學者友好的變速指示器。你要是跟我說牙盤的剛性?笑尿,初學者的菜腿就算是2300的牙盤都不一定感覺出區別,更不用說定價只差500塊的105套件牙盤和4600的差別。要逼格買da去啊,沒錢就老老實實買4600吧。
----------------------------------------------------------------------------------------------------------------------------------
看來這個話題真是無比冷清,我只能自娛自樂了。
6、輪組
一般來說,初學者的輪組其實沒啥花活兒。
一般來說整車都有配備適合初學者的輪組,譬如R903的大鋁刀就有點有違人道。
但單單就組車來說,入門車的輪組選擇大概以下幾個,按照品牌分類
Mavic:著名的AK輪組Aksium,國內自編大概600多,原廠出品約1k2-1k4,入門者來說這款輪組是非常好的。但是僅僅限於原廠出品的來說。
Campagnolo:Khamsin,G3編髮,有CX和普通兩個版本,CX版本簡直無情,各種路完虐無壓力,偏爬坡,原廠出品動平衡堪稱完美。價格1k2左右。
Shimano:啥?shimano rs21?別逗了Shimano R501,才500多,入門級最具有價效比的輪組。
其他的就按下不表了(主要是沒那麼便宜的也不瞭解- -0)
如何選擇一輛適合自己的公路車,你所需要回答的自己的第一個問題是,你需要一輛公路車來幹什麼?
1、使用方式
你是需要通勤還是運動?
你是喜歡山野間的馳騁還是速度的激情?
你是裝逼還是真愛?
公路車可以通勤但是不擅長通勤,較大的齒比和纖細的輪組以及剎車的效能不適合在城市內部道路日常使用。如果你只是通勤的話,一輛平把的裝有山地車變速套件的腳踏車或許適合你。
2、什麼是公路車?
公路車隨著時間的推移有著很多的變化,那麼不談論10年前的公路車,暫且嘗試定義現在的公路車。
公路車所必備的條件,手變(讓你更安全的變速),700C*23-28的輪組,正確的車架幾何(雖然說車架幾何每家廠家都不一樣,但是基本有名的大廠的車架幾何都有標明的資料和5個以上尺寸可以選擇),可以調節尺寸和角度的部件(把立,座管),變速套件部分,以Shimano 2300以上為準,後輪飛輪至少8速以上。(如美利達902之流的7速帶有手變的變速並不能歸入此列,因為7速的後輪塔基部分和配件與其他的公路車部件並不通用)
具備以上所有條件或者更好條件的車可以稱之為公路車。
3、關於公路車選擇的第一要務。
關於公路車選擇的第一要務並不是車架的材質和變速套件的速別。
而是車架的幾何。
車架的幾何關乎到你騎行的姿勢和你的身體的健康。
基本來說,你在選擇一輛公路車之前,需要一個bike fitting。但是鑑於此文化及產業的不發達,以下給出基本的一個身高及尺寸選擇。
由於現在的車架已經不是水平架,所以看車架的大小並不是看車架的立管長度,而是看等效水平上管的長度。
身高160-165,505cm上管
165-170,515cm
170-173,525cm
175-180,535cm
180-185.545cm
185-190,555cm
----------------------------------------------
4、車架材質的選擇
在你透過fitting或者某種黑科技得知你該買的車架的size之後,那麼你接下來考慮的應該是車架的材質。
車架的材質無非就是鋼、鋁、碳、鈦四種。
入門級別最多是鋁架。鋼架的話入門級別的價格其實沒多少好的鋼架,且太重。
碳架入門的話,Giant的TCR C車架價效比爆表,但單車架組都要3k多。鈦架的話,玩的就是一個feel,所以中國產的鈦架一般都沒有美帝的鈦架來的逼格高,暫且按下不表。
從幾個方面來探討材質的特性,
重量:碳、鋁、鈦、鋼
強度:鈦、鋼、碳(縱向)、鋁
剛性:鋁or碳、鋼、鈦
舒適性:鋼、鈦、碳、鋁
以上的排名建立在車架的管型和管壁厚度及管粗細一致的前提下。
但是基本來說就是,鋁架便宜輕、硬,但是壽命短,大概在5000km左右就可以開始考慮換了。
碳架輕、硬,但是貴,舒適性不錯,縱向強度很高,側向強度不行,稍顯嬌貴。壽命麼按照年限算,目前有使用超過10年以上的。
鋼架則是重、高階的也很貴,壽命長的前提是保養的好,舒適性高。
鈦架是輕、也算硬,強度很高,但是都建立在良好的材料選取和抽管的前提下。號稱騎一輩子的車,價格麼,雖然比不上好的碳架,但是也算是貴的。
那麼對於初學者來說,一般就是鋁架入門。預算多一點的話,可以買入門的碳架。
不要迷信大牌子的鋁架,其實就那樣。高出100%的價格甚至200%的價格,不一定給你帶來同等的騎乘感受。
5、套件的選擇
很多初學入門的人對於套件的選擇過於迷信。
非要10速入門,不要tiagra4600,非要105套件。
我相對所有迷信105套件的人說一句,你們大腦都進屎了嗎?
一般來說2k多的入門車套件基本都是2300套件,現在進化成了2400claris套件,主要是改成了下把位變速,取消了小扳機,但仍然是8速的。對於初學者來說,你能有多長時間握住下把位,你要下把位變速只是為了裝逼嗎?
9速套件的話基本都配在3k-4k多的車上,shimano的sora套件。我實在看不懂3k-4k多的車和2k多的入門車有什麼區別。這並不是說sora套件不是好套件,而是車商的分級實在太扯了。
那再來說說105和4600套件的選擇。差價在500左右,主要區別在手變內走線的區別。
但是你跟我說105內走線的手感好?簡直是最差的手感沒有之一,人體工學的設計一團糟,剎車杆太短,握下把位對於手小的亞洲人簡直一點都不友好。變速和剎車手感渣到爆,簡直就是人道毀滅。
相反,4600的手感因為外走線的原因很不錯,剎車杆更長,幾乎是同年產品中最長的。對初學者友好的變速指示器。你要是跟我說牙盤的剛性?笑尿,初學者的菜腿就算是2300的牙盤都不一定感覺出區別,更不用說定價只差500塊的105套件牙盤和4600的差別。要逼格買da去啊,沒錢就老老實實買4600吧。
----------------------------------------------------------------------------------------------------------------------------------
看來這個話題真是無比冷清,我只能自娛自樂了。
6、輪組
一般來說,初學者的輪組其實沒啥花活兒。
一般來說整車都有配備適合初學者的輪組,譬如R903的大鋁刀就有點有違人道。
但單單就組車來說,入門車的輪組選擇大概以下幾個,按照品牌分類
Mavic:著名的AK輪組Aksium,國內自編大概600多,原廠出品約1k2-1k4,入門者來說這款輪組是非常好的。但是僅僅限於原廠出品的來說。
Campagnolo:Khamsin,G3編髮,有CX和普通兩個版本,CX版本簡直無情,各種路完虐無壓力,偏爬坡,原廠出品動平衡堪稱完美。價格1k2左右。
Shimano:啥?shimano rs21?別逗了Shimano R501,才500多,入門級最具有價效比的輪組。
其他的就按下不表了(主要是沒那麼便宜的也不瞭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