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百姓微評
-
2 # 快樂庭院
這孩子的行為和他有幾個姑姑沒有什麼關係,題主所表達的可能是家庭對孩子溺愛吧。我認為這不是溺愛一詞可以表達清楚的,孩子的這種行為背後凸顯的是其父母對孩子家庭教育的不到位。
家庭事教育的根,孩子成長中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單單就這件事而言,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
(1),孩子從小異常淘氣,6歲的小男孩這種行為在生活中也有出現;
(2),其家長從小對其驕縱,對其安全和公共意識的教育缺乏,這是根本。
我曾在公園的休息椅上遇到過截然不同的家庭:
兩三歲的小姑娘和媽媽走累了休息,小女孩坐了一會兒就想在休息椅上站起來,媽媽抱起來又強放她坐下,媽媽還告訴她:“這椅子是讓大家坐的,如果你踩髒了就沒法坐了。”如此幾次,小女孩和媽媽展開了拉鋸戰,媽媽後來拿出來一張報紙鋪在了椅子上,小女孩這才如願。
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和爺爺奶奶一起坐在椅子上玩,小男孩在椅子上爬上爬下,後來,奶奶乾脆站了起來,似乎給孫子騰更大地方任他爬個夠,等離開了,祖孫三人留下了一個塑膠包裝袋,還有橘子皮,更有兩張用髒了的溼紙巾。
安全意識和公共意識的建立是從小建立起來的,就是在這一點一滴中。我們可以敞開想那個小姑娘和那個小男孩以後的成長不同之處。
還記得有一個孩子在國外古蹟留名的事嗎?我們再放眼我們國內的景點,“某某到此一遊”的印跡隨著植物的長大已經變了行,這些點滴無不彰顯留記號之人這份公共意識的缺失,自小家人未曾給於過這方面的教育。
我們總說“熊孩子”,實際上每個熊孩子背後都是家長的意識不到位或者家長的忽視所致孩子變成了“熊孩子”。
暑期有在禁止游泳的水庫游泳溺水而亡的孩子,還有大量的交通意外事故,這些很多是因為安全教育、規則教育、公共意識的缺失所致。
單單就小男孩尿電梯行為,他本人應該是從事實中已經受到了很大的懲罰,希望他的父母和家庭能就此加強對孩子的安全、公共、規則意識的引導,避免以後再發事故。
8月3日下午,浙江義烏6歲男孩小方在乘電梯時朝電梯裝置操作控制箱撒尿,尿液進入控制箱後,電梯發生劇烈震盪然後停滯,小方也隨即掉下了30多米高的電梯井,不幸摔傷。將近兩個月後,他已經基本康復並即將出院。小方是家族裡4代單傳的男孩,有7個姑姑,從小受盡寵愛。有人說“尿電梯”的行為與家庭教育有極大關係,你怎麼看?
回覆列表
4代單傳與此事件毫無關係!
此事件反映出孩子德育教育與安全教育的缺失!
首先,其父母可能連最基本的不能隨地大小便這一點都沒有教育好,熊孩子之所以熊,折射出的是家庭教育的影子,寵溺導致孩子的是非觀尚未建立,我行我素……孩子都調皮,但基本的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是應該掌握的;
同時,安全教育也應有,包括交通安全常識、飲食安全常識、用電安全常識、治安安全常識等,這是家庭與學校共同的職責;
最後,孩子的父母作為監護人,職責是什麼?不是一直放在身邊,也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教會孩子為什麼要這樣正確的去做、如何去做。
總之,個人觀點:孩子的父母更要深刻反思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