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95486961218

    出自《淮南子·說山訓》:“以小見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

    這句話經常被用來比喻秋天的來臨。“一葉落而知之天下秋”出自《淮南子·說山訓》,其中“一葉落”表示透過一片葉子的飄落,得知秋天即將來臨;“知天下秋”就是從葉落的現象得出的整體結果,所以,這句話意義就是比喻透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是中國西漢時期創作的一部論文集,由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主持撰寫,故而得名。該書在繼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綜合了諸子百家學說中的精華部分,對後世研究秦漢時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擴充套件資料

    西漢初年劉安編修的《淮南子》中,有《說山訓》《說林訓》兩篇。這兩篇文章由若干短章集合而成,透過具體事象說理是這兩篇的核心特徵,駢偶對仗的句式特徵在這兩篇中也屢有體現。這些特徵,與西漢末期出現的連珠體這一文體有著密切的文學關聯。

    淮南子《說山訓》《說林訓》兩篇屬於前後相連的姊妹篇,均以說理為主。但是這兩篇的行文顯然與其他篇目有別,由若干短章集合而成。從行文形態看,這些短章有如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議論在前,具象在後。前邊表述較為抽象的道理,或者作者的哲理意圖;後接以具體事象,用以類比和證明。

    如:“以非義為義,以非禮為禮,譬猶裸走而追狂人,盜財而予乞者,竊簡而寫法律,蹲踞而誦詩、書。”(《說山訓》)“以一世之度制治天下,譬猶客之乘舟,中流遺其劍,遽契其舟桅,暮薄而求之,其不知物類亦甚矣!”(《說林訓》)這類行文經常以“譬猶”“若”等作為連線,具體事象作為類比用以證明抽象哲理。

    參考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沙參粟子燉雞的家常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