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柯夢裡黃粱枕
-
2 # 紀巖松
戰場無文武,只講勝負。諸如范仲淹、韓琦等文人都做過高階將帥,狄青等人還不是心服口服?
其實,北宋與西夏戰場缺的並不是善戰的猛將,缺的是戰略家。兩國戰爭自西夏獨立後就是持久戰,整個朝廷需要以此為思路練兵選將、築城佔地、組織後勤。
可惜,北宋皇帝和多數大臣都沒有這種眼光。要不想畢其功於一役,要不就安於暫時的和平,缺乏大戰略。
等到宋神宗之後,歷經近百年的戰爭,西夏生存空間被逐步壓縮,北宋佔據上風。
可在這等好形勢下,北宋再次戰略失誤,聯金滅遼,結果自己也被滅了。
至此,北宋與西夏的關係不再是主要矛盾。
-
3 # 第一軍情
我們都知道,宋朝重文輕武的國策是祖宗定下的規矩,這誰也改不了。可以好不誇張的說,有宋一朝簡直是知識分子的天堂,在這種國策影響下,科舉考試出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文人在宋朝受到極大的尊重,可以呼風喚雨,隻手遮天。而與相反的則是,北宋的武人地下嚴重降低,招之則來呼之則去,用完就扔。比如在《水滸》中的林沖雖然號稱80萬禁軍教頭,被高俅欺負的慫樣,真是敢怒不敢言,最後鬧得家破人亡,非但沒有手刃仇人反而將自己給憋屈死了。在這種背景下,宋夏戰爭中的將領會有一種怎樣的體驗呢?
我們以宋夏之戰舉例子。要知道趙匡胤建立的北宋和李元昊建立的西夏,雙方一共發生了五次大規模戰爭,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發生在宋神宗時期。在這次戰役當中出現了赫赫有名的大將高遵裕。此人出身名門,他是武烈王高瓊之孫。宋神宗當年發誓要讓西夏亡國,於是派了五路大軍進攻西夏。
由於當時高遵裕在西部邊界線屢立戰功,由此進入宋神宗的視野,他打算提拔高遵裕作為五路領軍大將之一,然而這一想法卻被神宗的母親阻攔,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宣仁高太后。高太后認為,雖然高遵裕戰功赫赫,但是好大喜功,沒有容人的度量,會導致失敗,應該另選良將。但宋神宗認為這是婦人之見,沒有接受母親的勸告。
後來發生的事情恰恰證實了宣仁太后的預測十分準確。高遵裕在宋夏之戰的關鍵時刻,竟然搶功勞,他命令手下一個叫劉昌柞的將領停止進攻軍事要塞靈州。這讓原本四面攻城,指日可待的大好戰事局面在高遵裕三天之後趕到時已經化為烏有。宋軍在靈州之戰中損傷慘重,只帶回了兩萬殘兵敗將。高遵裕由於嫉妒心而成為戰爭的罪魁禍首,被宋神宗一氣之下,撤去了職務,最後抑鬱而終。高階將領尚且如此,那麼有宋一朝中的小兵更就沒有什麼好的待遇了。
-
4 # 覃嶺
北宋和西夏,一場大戰,北宋10萬軍隊全軍覆沒,但西夏也有3萬的傷亡,西夏人口不多,不像北宋有幾千萬人口,所以西夏服軟了,向宋稱臣,結果宋還要給西夏錢。北宋為了防止武將像他們的太祖一樣起兵造反,禁軍都歸中央,只有打仗時才給將軍配軍隊,就像現在公司的司機能開公司的車,但這個車不屬於司機。這樣,北宋的將領都不知道給他的這支軍隊戰鬥力如何,非常鬱悶,後來南宋時,為了打敗金軍,韓世忠,岳飛這些人都是自己募兵,自己訓練的,但皇帝還是不信任這些武將,本來唐朝是很尚武的,和周圍的鄰居都發過仗,結果到了宋朝,我們民族的尚武精神就幾乎消失了,才會有靖康的恥辱
-
5 # 腦指揮眼
宋朝欲上是重文輕武,實質上是用庸才而異賢才,所謂重文輕武,只不過是因為他們認為文人不是英雄,造不成反。一旦文臣中真正出現傑出人物,也得不到什麼好下場,如趙普、寇準都是如此。
回覆列表
其實宋朝雖說重文輕武,但在西北這塊兒,種家、折家、楊家幾家西軍將門有點脫離體制的意思,獨立性很大但又效忠宋朝,宋朝也樂看其成,自己在西北這塊過的還是很愉快的,保持了很高戰鬥力,大概最不開心的就是派來的高階文官瞎指揮吧,范仲淹還好,韓琦就噁心了,再碰上更瞎的一些宦官更不開心,不過過來個厲害的把西夏滅了估計最不開心,畢竟養寇自重嗎,沒寇了還要種折將門幹啥